主持人:
感谢顾清弥先生的发布介绍。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朋友们,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中新社记者:
请问,作为打击经济犯罪的主力军,青岛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双辉:
感谢您的提问。2025年以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特别是《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经侦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学习宣传,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全市公安机关立足主责主业,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严密防范、稳妥处置各类经济金融风险,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025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经济案件389起,同比上升25.9%,抓获犯罪嫌疑人1057人,同比上升5.6%,集中破获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合同诈骗、侵占挪用、商业贿赂等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二是持续推进规范涉企执法。按照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着力整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依法严格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严格落实公安部异地办案“六个严禁”,省厅涉企执法“八个严禁”,最大限度减少执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全力服务企业发展。聚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问需、问策、问难”企业走访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走访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1000余次,与百余家企业单位开展法治共建,积极回应企业困难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讲和警示教育,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200余件次,全力服务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下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经济犯罪,做到“快侦、快破、快追赃”,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要持续开展走访和法律宣讲等活动,积极有效为企业提供法治服务,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法治日报记者:
请问近年来,公安机关在优化道路交通秩序、提升群众出行体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乔伟荣:
感谢您的提问。交通出行是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公安交管部门持续优化提升的重点。近年来,我们紧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托“道路交通堵点治理”“优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运营”“旅游交通秩序治理”3个工作专班平台,会同交通运输、住建等13个部门单位,从拥堵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治理、动静态融合治理3个方面着手,下大力气系统性开展治理工作,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一是持续深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自2022年以来,累计推动实施了624项拥堵治理项目,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36个大城市交通运行态势对比分析报告》中,我市交通运行态势发展指数在12个全国同类城市中,持续保持前列。今年来,结合12345·青诉即办“夏病春治”专项行动,又排查梳理了106个拥堵治理点位,目前已累计治理完成97个,期间动态实施了73条主干道路绿波巡检,优化了1243个路口的信号灯配时,上述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旅游旺季期间,强化旅游大客车通行引导,精细规划24条进出通道,最大限度降低大客车通行、寻泊导致交通压力的问题,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是大力实施重点区域交通整治。在2024年完成崂山区实验小学、齐鲁医院、青岛火车北站等51处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今年我们以“限速管控、停车管理、人车分流”为重点,继续推进57所重点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并纳入市办实事强力推动,已于8月份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增设交通标志210面、护栏120米,更新、增加信号灯20处,施划各类交通标线3500平方米。同步落实“护学岗”勤务,及时查处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维护良好道路通行秩序。
三是联动实施动静态交通融合治理。持续深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应用,目前平台已累计接入1609个经营性停车场、46.3万个泊位,实现全市经营性停车场全覆盖,泊位使用情况通过“青岛停车”APP动态更新,推动实现846个停车场、11.4万个泊位在“青岛停车”APP的便捷支付,并引入了积分兑换、限时减免等场景应用,累计发放停车优惠券23.63万张、积分1827.54万分,减免停车费订单20万笔,不断提升停车管理附加值和用户体验度。
交通拥堵治理和停车管理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综合施治。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门突出民意导向、问题导向,严实责任措施,动态监测交通运行态势,实时治理新堵点、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固化成效,健全完善符合青岛城市特点的动静态交通融合治理的交通组织模式,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水平。为服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交管力量,谢谢大家。
山东台记者:
请问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在便利中外人员交往交流、提升外籍人员在青工作生活便利度方面有哪些举措?
姚蓉光:
非常感谢您对出入境管理工作的关注。
今年以来,出入境管理支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下发的各项便利新政,立足青岛区位特点,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持续优化中外人员往来和外籍人员停居留政策环境,为我市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注入新动能。
一是持续巩固公民出入境证件换发补发“全程网办”试点工作。青岛作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自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共有7700余位符合条件的我市居民享受到足不出户的办证便利,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我支队将持续推进该项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更多的申请人提供优质高效的证件换补发服务。
二是继续优化内地居民赴港澳措施。目前内地居民申办赴香港、澳门商务签注,已实现业务窗口“全国通办”、使用智能签注设备“立等可取”,港澳商务签注的停留期也由不超过7天延长至14天,既大幅提高了证件办理效率,也促进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我支队将继续积极争取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便利政策,为我市企业拓展港澳市场创造更好条件。
三是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青岛作为政策适用城市之一,对55国人员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为外籍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渠道。过境免签与各类免签政策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有力吸引了外籍人员来青旅游观光、商贸交流、投资兴业,满足外籍人员多样化需求。
四是为在青外籍人员停留居留提供便利。创新服务举措,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员在境内申办居留证件提供免留存护照服务,方便在此期间持护照办理有关事项。主动服务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国家移民管理局实施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发展等系列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来青创新创业,长期发展。全面优化临时住宿登记管理,简化住宿业经营者对外籍人员住宿登记信息采集项目,持续推广“一拍即核”外国人住宿登记网上申报系统,拓展登记报送方式,便利来青外籍人员住宿登记。
下一步,我们将在推进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各项便利政策基础上,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出更多便民利企新举措,以高水平开放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公安机关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提振消费工作中有哪些做法和措施?
王公旭:
首先,感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青岛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四动工作格局,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积极开展打击环食药知领域违法犯罪“昆仑”专项工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优化数字赋能,持续增强打击违法犯罪的内生动力。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山东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战略支撑中心”数据研判优势,突出打击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侦办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案件56起,成功侦破我省首起假冒“服务”商标案,挽回企业巨额经济损失,受到公安部贺电表彰,我市知识产权刑事打击工作质效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强化行刑衔接,努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共治格局。市公安局加强与市场监管、文旅、海关、版权等相关行政部门的配合协作,不断完善案件移交、会商研判、联勤联动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了“院线电影版权保护”“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了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深化警企协作,不断拓展服务经济发展的广度深度。公安机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队伍,在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站”,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大走访活动,不断拓宽警企联系渠道,努力打造“警企携手、共保平安”的品牌保护青岛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民生安全、营商环境、文化发展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打击环食药知犯罪“昆仑”专项工作,不断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岛城市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王公旭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公安局,联系电话:66570786。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