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举措与成效,以及在参与港口领域国际标准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2025-10-14 10:45 来源:本站原创-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感谢龙健先生的发布介绍。现在开始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们就发布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标准化领域取得了哪些有益经验?下一步将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哪些工作?

  程海林:

  大家好!近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标准化为抓手,围绕“筑根基、提品质、优效能、强本领”,构建起覆盖全周期、全领域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以标准化“筑根基”,构建四级服务体系框架。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体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有”“五好”等重要指示要求,高标准打造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1900余家,配备工作人员3000余名,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专业规范”的服务保障格局。整合思想政治、就业创业、志愿服务、法律援助、双拥等五大服务模块,实现“一站多用、就近服务”。先后承担省级、国家级退役军人四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形成四级联动、全周期覆盖的标准闭环。

  二是以标准化“提品质”,打造全领域服务样板。我们以标准规范服务行为,聚焦退役军人“急难愁盼”,推动服务从“有”向“优”转变。围绕退役军人专属优惠优待,形成《“荣军联盟”工作规范》《“荣军微心愿”驿站工作规范》等十余项工作规范,在全国率先发布构建涵盖消费、出行、通信、医疗、养老等全领域优待体系,荣军矩阵增至26个子品牌,做到“尊崇尊重有抓手、优先优待有措施、拥军文化有阵地、帮扶救助有渠道”,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各类优待优惠近6亿元。

  三是以标准化“优效能”,实现全流程提质增效。我们通过流程再造与数字赋能,将标准化理念融入服务各环节,推出“智慧荣军”云平台,“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报到时间从数天压缩至20分钟。档案数字化系统存储16余万份电子档案,将查阅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十秒”。创新打造就业创业监测平台,发挥智能化、数据化优势,累计跟踪服务1.5万人次。推出“双基金、一平台”“荣军情”帮扶模式,为退役军人提供生活困难、大病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帮扶,累计发放帮扶资金2200余万元。2024年我局发布全省首个退役军人政务服务地方标准《退役军人政务服务工作规范》,通过“事事有依据、办事有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推动政策精准落实。

  四是以标准化“强本领”,锻造专业服务队伍。我们将标准化作为队伍建设的“磨刀石”,建立“分级培训+实操演练”标准化体系,定期开展政策法规、服务规范专题培训,实现四级服务体系3000余名工作人员全覆盖。2024年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全国第二名优异成绩,“荣军先锋”被评为全国机关党建优秀品牌。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国家级试点验收为契机,推动标准化建设迭代升级,重点实施四项行动:一是实施“标准扩容行动”,聚焦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领域,扩充相关服务标准,推动标准与实践深度融合。二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优化“智慧荣军”平台,完善服务事项办理流程,依托智慧化AI手段,提供政策咨询等自主服务,推动“线下服务”向“云上赋能”的转变。三是实施“基层提能行动”,开展“标准化服务进基层”活动,年内实现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举办退役军人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四是实施“社会协同行动”,优化《社会化拥军服务标准》,建立“荣军商户”标准化评定体系,明确优待内容、服务流程等要求,拓宽尊崇服务维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标准为引领,补短板、强弱项、创品牌,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荣誉感更加彰显,为青岛打造“爱军之岛拥军之城”注入更强动力!

  半岛都市报记者:

  作为全国港口行业的领军企业,请介绍一下青岛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举措与成效,以及在参与港口领域国际标准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吴宇震:

  感谢您的提问。青岛港始终将标准化作为支撑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港口领域标准化建设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主导关键领域标准制定,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青岛港大力推进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的研发编制,围绕港口智能化、绿色化、安全高效等方向,我们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8项、省(市)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27项,覆盖自动化码头运营、智慧调度系统、大型装备能耗管理、危险品作业安全等关键领域。承担了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研究项目2项,并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的构建,有力支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码头发展。

  二是以标准打通供应链瓶颈,提升产业链韧性。针对港口与铁路、公路、海关等多环节衔接的复杂性,我们推动制定了国家标准《港口海铁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要求》,实现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作,提供全程一体化的海铁联运信息服务。标准实施后,港口与铁路间的数据交换时间大幅缩短。我们实施了全国港口行业首个质量、健康、安全、安保和环境“五统一”的管理体系,推行生产组织、安全生产和客户服务标准化,首创工艺、质量、效率、成本“四位一体”的三级生产组织标准化管理体系,主导制定和发布港口装卸服务行业的系列标准,擦亮了“效率快港”“服务优港”金字招牌。

  三是构建服务标准试点试验田,带动行业整体升级。我们积极响应和落实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引领行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先后完成山东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青岛新前湾自动集装箱码头装卸服务标准化试点”、国家级“山东港口青岛港智慧绿色港口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国家级试点项目作为唯一的港口行业项目,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报告》典型案例并在全行业推广。

  在参与港口领域国际标准方面,我们深度融入青岛市标准国际化战略,通过“平台共建、国际提案”双轮驱动,助力中国港口标准获得全球话语权。

  一是共建国际标准化平台,打造开放合作枢纽。2023年6月,我们协助山东港口成功承办“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现代港航论坛”,系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首次参与承办国际标准化大会。依托大会搭建的桥梁,青岛港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APH(国际港口协会)、APSN(亚太港口服务组织)和GSBN(全球航运业务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近期,我们承办了“2025国际标准化青年之星大赛”,大赛由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组织,设置了智慧绿色港口赛道,吸引了全球高校学生参赛队伍的踊跃参与,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港口在全球的影响力。作为交通运输部“创新型港口码头TC创建工作组”副组长单位,我们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组织申报,支撑获批ISO TC8/SC27港口码头分技术委员会成立。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从“跟随”到“主导”。我们提报了《自动导引车分布式循环充电系统技术要求》等5项国际标准提案项目,全力推进将应用成熟的行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增强我国港口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2024年,青岛港参与的国际标准《ISO 9374-1:2024起重机供需双方应提供的资料》和《ISO 31511:2024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要求》两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标准成果不断向高端化跃升。我们也顺利获批主导《ISO 37117港口城市可持续商品和服务的要求与指南》国际标准项目,实现新突破,实现从“跟随”国际标准到“主导”国际标准的跨越。

  面向未来,青岛港将持之以恒大力推行标准化战略,在智慧港口领域深耕细作,开展氢燃料电池港口机械、“零碳”码头等前沿标准研究。加快国际标准立项和研制,加强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内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并依托友好港形成标准国际化工作“朋友圈”,为国家和行业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奠定基础。

  谢谢!

  青岛日报记者:

  海尔在建立健全家电领域国家标准体系方面以及引领行业标准升级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在推进中国家电标准国际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徐芳:

  感谢您的提问。海尔坚持做行业规则制定者和引领者。截至目前,海尔累计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980项,在建立国家家电标准体系方面企业贡献度达到80%。

  一是牵头建立智能家电标准体系,引领家电智能化升级。

  海尔承担了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个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在智能家电分委会牵头制定智能家电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1项。其中《智能家用电器系统互操作》《智能家用电器的语音交互技术》等系列标准,为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与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优化家电领域能效标准体系,引领家电绿色低碳发展。贯彻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行动要求,海尔主导、参与能效标准25项,升级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的能效等级要求。以今年发布的冰箱能效国标为例,1级能效提升了30%,准入门槛提升20%,标准新增了智能电网信号响应能力等前瞻性技术要求,有力地牵引了冰箱行业的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标准支撑。

  三是完善家电可靠性标准体系,引领家电质量安全升级。作为家电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牵头制定了家电可靠性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3项,规范了家电可靠性测试和评价方法,有效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夯实了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作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一直在国际标准上积极布局。2002年研发出电热水器“防电墙”专利技术,提交了中国家电领域第一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提案,到目前为止,海尔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126项,是中国家电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数量以及拥有国际标准专家数量最多的企业。这些标准被国际认可并广泛采用,传递着中国企业全球影响力的不断进阶。

  在国际标准工作中,海尔探索出了“技术-专利-标准联动”模式和“全球协同”模式,解决了标准提案产出和掌控话语权两个关键问题,实现了国际标准引领。

  一是以全球化科创布局支撑科技创新。海尔在全球设立10个研发中心和N个创新中心,打造HOPE开放创新平台,链接全球25万多专家和100多万生态方共同创新,持续产生原创性技术。

  二是以全球布局高价值专利实现技术专利化。截至目前,海尔全球累计专利申请11.6万余项,发明专利7.5万项,形成100多个高价值专利包,打造“防电墙”“双子洗衣机”等多个核心技术品牌。

  三是以全球协同主导和参与国际区域标准实现专利标准化。通过“全球协同”,海尔100多位标准专家深度参与40余个国际和区域标准组织,是全球唯一同时进入IEC理事局和市场战略局的企业,承担10余个国际和区域标准工作组主席职位。通过全球标准专家有效协同,主导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制修订,提出中国解决方案,确保中国产业利益。

  以双子洗衣机为例,首创双筒洗衣机品类,布局专利138项。通过主导IEC和欧盟标准,定义双筒洗衣机的市场准入规则。通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规则优势”,实现国内高端市场份额76.7%,热销欧洲、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累计增收20亿元。

  随着海尔的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标准化也不断提速,从家电拓展到智慧住居、数字经济、大健康等新赛道,海尔参与制定的国家、国际标准不只是领域的延展、数量的增加,也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不断为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海尔智慧。

  谢谢!

  主持人:

  感谢徐芳女士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记者朋友们如需要深度采访,请会后联系市市场监管局,联系电话:85730832。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