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感谢管卫东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就发布的内容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记者:
去年以来,政府相继推出了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请问,在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崔银科: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个持续用力”部署安排,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找准审计融入改革大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紧盯国家战略、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两重”“两新”等政策执行情况,科学规范开展审计监督,有效发挥经济运行“探头”作用,促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见效,推动政策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一是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促进释放政策红利。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积极跟进“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围绕政策制定、实施、兑现等环节,对惠企政策、科技政策、旅游强市政策、数字青岛建设等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多维审计。加强政策资金“最后一公里”兑现情况督促、检查,把营商环境当做检验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的标尺。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以信息平台、数据资源为基础,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反映项目管理存在短板、部分政策未达预期效果等问题。提出强化惠企政策绩效评估等完善长效机制审计建议15条,相关主管部门强化源头治理,出台市级和行业管理制度措施5项,涉企产业类政策资金由市级直接拨付给企业,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二是聚焦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保障“两重”“两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等扩内需稳经济政策实施情况,聚焦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情况。采用审计“大兵团”作战模式,组建“政策+投资”审计团队,联动市、区(市)两级审计机关,实现审计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有效解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涉及部门多、审计类型交叉重叠等情况。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将资金补贴数据与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多维度比对,有效破解海量信息核查难题等困难,反映以旧换新补贴发放存在管理漏洞等问题。通过多项审计举措发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障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贯彻落实。
三是聚焦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助力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落地。坚持“谋定而后动”,对近三年发行的政府专项债券开展“政策—项目—资金”三维扫描。依托专项债券预算、资金、项目等管理系统,贯通项目储备、债券发行、资金支付等数据,一体搭建穿透式分析模型,对债券规模和投向领域实施“画像”。着眼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紧扣债券发行、资金使用、债券管理、绩效运营、风险控制5条主线实施审计。通过完善问题整改分类机制,统筹调度全市审计问题整改,推动相关部门对重点领域债券项目开展日常监控,选取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促进8个项目加快建设进度、1.6亿元债券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靶向发力”,持续加强对财政政策执行的全过程监督,着力打通政策落实各环节的堵点难点,以有力的审计监督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山东商报记者: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力量。请问,如何看好国有资产“家底”,助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的?
李媛: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市审计局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作为每年审计的重点内容,在分类开展市属企业国有资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审计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性分析,多措并举推动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加强国有企业资产审计,助力提升资产运营绩效。围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深化改革、防范风险,在市属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财务收支情况等审计中,重点关注企业对外投资、资产购置与处置等重大经济事项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反映投资风险管控不到位、部分低效无效资产长期未清理、部分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通过与国资监管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构建直通企业的“智慧整改”平台等措施,促进整改落地,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推动相关企业制订完善债权投资、房产出租等制度40项,清理35项长期无收益的股权投资,盘活3万余平方米房产土地,完善内控体系,加强运营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助力国有资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二是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审计,筑牢国有资产安全防线。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筹管控,尤其是数据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对21个部门资产跨地区、跨部门、跨级次调剂使用基础管理,资产处置以及数据资产的存储、转让等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反映数字化资产管理有短板、资产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进一步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压实整改责任,系统梳理资产“家底”,优化资产配置,充分挖掘闲置低效资产价值,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推动部门单位完善管理制度机制,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出台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数字资产、捐赠设备等及时按规定入账。
三是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更好守护“绿水青山”。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对城市污水处理、土壤修复项目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三年攻坚行动目标任务落实、污水处理服务费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等情况,反映部分制度未严格执行、监管职能履行不到位等管理漏洞和资金绩效不高等问题,促进相关主管部门出台规范污泥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污泥规范化处置工作质量。此外,我们还关注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污水处理服务费核定拨付等情况,促进收缴税费33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国有资源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情况,推进国有资产审计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推动构建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积极贡献审计力量。
全国基层党建网记者:
审计整改是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一环。请问,如何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的?
管卫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维护审计监督权威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提升监督效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审计整改督促力度,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推动标本兼治,以高质量审计整改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跟踪督促,扎实有力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充分运用审计整改信息系统,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全覆盖”“全流程”“全周期”线上管控,在精准划定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问题整改类型的基础上,分类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审计机关施行4层级督导审核验收,对未整改到位问题定期推送督办任务,对已整改问题验收销号。适时组织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列出整改工作机制建立执行情况、整改责任落实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4大类13项检查内容,明确“见人、见账、见物”的检查标准,综合采取核实资料、现场检查、整改谈话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整改检查,部分重点项目、重要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实,杜绝“材料整改”“数字整改”情况,严肃查处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民生等重点领域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跟踪检查,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全面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
二是抓贯通协同,多措并举形成监督合力。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既需要被审计单位真抓实改,也需要主管部门督促指导。审计机关持续深化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在合力推动问题整改到位的同时,举一反三,推动形成长效机制,抓好行业领域共性问题的整改,实现“整改一个问题、避免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的良好效果。同时,审计机关持续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等的贯通协作,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形成更好整改合力。对市级预算执行审计涉及民生的问题,我们将与市人大预算工委联合开展现场督查,推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抓常治长效,靶向发力促进源头治理。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工作要求,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对屡审屡犯、屡改屡犯的问题形成问题分析清单,深入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推动建立健全长效制度机制,重点完善风险防控、流程管控等关键环节的长效机制建立,从制度层面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强化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各方面的整改责任,推动切实把审计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主持人:
感谢管卫东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其他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审计局,联系电话:83872861。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