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感谢袁瑞先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朋友提问的环节,请媒体朋友就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农民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全国种子双交会是第二次在青岛举办,与往届相比,今年有哪些新的亮点和特色?
王玉玺:
谢谢农民日报这位记者的提问。
2011年,第九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时隔14年,全国种子双交会再次落户青岛,且首次实现三展联办。本届展会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与种业振兴行动“五年见成效”攻坚的关键阶段,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具有高远的行业定位。与往届相比,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主要呈现以下新亮点和特色:
一是发布种业振兴权威政策信息。本届展会紧紧围绕种业振兴“五年见成效”的关键目标,深度剖析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品种管理等政策,权威发布农作物品种推广信息、商品种子销售信息、种子供需形势和质量分析报告,清晰传递“助力单产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方向。展会还将聚焦规范网络售种行为,邀请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首次举办网络售种专场对接活动,发布“网络售种,诚信经营”倡议,推动净化网上种业市场环境。
二是展示种业科技创新成果。展会专设生物育种创新展区,集中呈现分子标记、基因芯片等前沿技术的突破成果及产业化应用案例,田间展示专门设置了生物育种专区、认证品种专区和重大品种专区。在此基础上,本届大会还精心组织种业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为优质科技品种打通交流、展示、合作与推广的快速通道,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同时,举办数字种业专题交流活动,汇聚业内专家与企业骨干,共同探索数字技术在种业研发育种、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全链条的融合应用,为种业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是促进种业产业链对接交流。展会采用“室内综合展览+田间实景展示”的双展模式:室内展区云集种业阵型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优质制种基地、生物育种企业、种业装备服务等六大类市场主体,重点开展品种推介、技术交流与装备对接;田间展示区种植玉米、大豆、花生、各类蔬菜等优良品种,配套“田间选种”现场考察、线上云地展等特色环节,全方位实时呈现品种生长动态,让品种特性可直观感知,供需对接更精准高效。配套活动丰富务实,种业国际贸易洽谈会为国内外企业搭建市场拓展与合作桥梁;种业投资说明会专场促进资本与优质种业项目深度融合,助推产业升级。
四是宣贯种业法律法规。展会设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青岛市种业促进条例》宣贯专区,通过现场知识解读、法规手册发放等形式,详细讲解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要点、市场监管规范等内容,强化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助力构建“严格保护、快速维权”的法治环境。同时提供专业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为种业创新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
五是展现山东种业发展特色。依托山东丰富的蔬菜、花生等特色种业资源,结合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的独特优势,展会举办“好种好味好生活”食味品鉴、胶州大白菜品质评鉴等活动,集中展示西蓝花、辣椒等品种的科研攻关成果。此外,联动青岛优质文旅资源,推动“种业展示、消费体验、文化传播”三者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山东“菜篮子”金字招牌,展现青岛种业及青岛地域特色,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政策传递、科技创新、产业链融通、法治保障以及地方特色展现等方面均有突出亮点与鲜明特色。我们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展会必将成为推动种业振兴的重要引擎,为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而深远的贡献。期待各位同仁积极参与、深入交流,共话种业发展新未来,在种业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共创种业辉煌。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当前,国家正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山东作为种业大省,在推进种业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下一步有什么规划打算?
蒋景春: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山东种业振兴工作的关心关注。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工作,坚持全链条谋划,全要素推动。省里先后出台种业振兴方案、种业高质量发展意见、金融支持种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去年成立由分管省领导任召集人的种业振兴工作协调机制,组建10个咨询专家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形成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扎实推进。完成国家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任务,新收集种质资源7513份,一批特色品种、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济南明水大红芒香稻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认定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6家、省级32家,建成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库容量达到105万份。出台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加快资源转化利用。
三是种业创新攻关实现突破。建成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育种创新平台,牵头承担多项国家育种专项和联合攻关任务,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济麦小麦、登海玉米、齐黄大豆、山花花生、希森马铃薯等多个骨干系列新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4个小麦、1个玉米、1个大豆、3个花生、1个马铃薯品种进入全国同作物推广面积前十。
四是良种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建有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6个、制种大县6个、展示评价基地9个,认定省级良繁基地50个、展示评价基地46个、品种试验基地60个。全省小麦、大豆、花生等主要作物年繁种面积300万亩左右,繁种量约12亿公斤,除保障本省外,还供应周边省份,其中,大豆供种占黄淮海地区的75%,大白菜占全国的70%。
五是种业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台种业企业扶持培育指导意见,制定优势企业扶持方案,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支持牵头承担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业良种工程、育种联合攻关等重大创新项目。培育形成登海玉米、鲁研小麦、华盛蔬菜等一批传统优秀种业品牌和济南舜丰、青岛清原等新兴生物育种企业。全省现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8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8家,年种子销售额140亿元,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山东将充分发挥省种业振兴工作协调机制牵头抓总作用,深入推进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结合“十五五”规划,谋划实施一批种业发展重大项目;聚焦粮油作物、设施蔬菜等,聚力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持续提升国家制种大县、寿光蔬菜创新基地等建设质量,强化供种保障能力;认真抓好品种试验审定、示范推广和市场监管等工作,扎实推进我省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再次谢谢这位媒体朋友。
青岛日报记者:
目前展会整体筹备情况进展如何?
朱长江:
各位媒体朋友:
目前,在各级主管部门与各合作单位的协同推进下,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坚持市场化办会。为构建高效统筹机制,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的指导下,我们青岛西海岸农高区管委、青岛西海岸农高集团、中仓农业、凤凰创意集团等单位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围绕展览展示规划、地展基地升级、品种征集筛选、展馆资源协调等核心任务,开展多轮实地踏勘和专题研讨,同步推进招商布展与品牌宣传推广,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二是做好全流程保障。当前,西海岸新区的14个工作保障组与大会组委会4个专项工作组密切协同对接,大会的地展设施改造、招商招展、宣传推广、现场活动等10余项专项活动均按节点有序推进。地展基地已完成全部展示品种的种植。室内展区招商招展推进顺利,中种集团、中农发、河北兆育、登海种业、荃银高科、隆平高科等种业企业均已确认参展;展区及公共氛围设计制作方案同步开展深化完善。
三是提供精细化服务。针对展会特点,新区公安、消防等部门已制定安全保障预案,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已组建包含交通接驳、参展指导、餐饮协调、信息咨询等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展会期间将提供专业的会务保障、接待咨询服务,构建“个性化、精准化、及时化、高效化”服务保障体系。
四是构建多元化场景。本次展会除面向专业观众开放外,也将同步面向普通市民进行开放。展会期间将同步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和青岛种业博览园设置“好种好味好生活”食味品鉴活动。依托地展基地1100多个品种资源和周边60多处农文旅景点,打通“专业展示”与“大众参与”的通道,共享种业发展成果。
五是抓好融媒体传播。目前正联合专业媒体及地方媒体,进行展前深度报道;展会期间,我们将邀请各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及新媒体矩阵,开展全流程跟踪报道,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构建“线下+线上”的融合传播场景;展会结束后,我们将通过融媒体持续报道,扩大展会影响力。
我们将始终以“高标准筹备、高质量呈现”为目标,坚持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全力打造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流、商贸合作为一体的高能级种业发展平台。期待与各界携手共襄盛举,共同谱写种业振兴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朱长江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会后请联系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66999651。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