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链主作用,以创新驱动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22 16:01 来源:本站原创-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感谢4位企业负责人的介绍。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不仅看到了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扎实根基与丰硕成果,更感受到了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与潜力。接下来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记者朋友们可以就关心的话题与企业家们深入交流。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金总,您好。作为一家整车制造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如何发挥青岛整车制造产业链链主作用,做大做优企业实业?

  金宏:

  感谢您对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关注。

  青岛汽车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涵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机、电池、整车生产及汽车后市场等环节。2025年1-5月,莱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青岛拥有8家整车生产企业,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家。作为山东唯一、青岛首家具备越野车、轿车、货车等全资质整车制造总部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在青岛汽车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链主角色,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整车产量2万多辆,同比增长超100%,带动了多家零部件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布局。

  北京汽车制造厂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产业链整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通过借助于本地产业链资源,提升本地配套率。这种布局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的用户来说,首先能够降低购车/用车成本,也能在日常使用车辆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更好、更具时效性的售后服务体验。同时伴随着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协同支撑,建设汽车产业园,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入驻,引入多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组织开展汽车线上线下产品推介会、主题沙龙、产业展览、商务对接等活动,加强配套企业与整车企业深度交流沟通,进入整车配套体系,加强产业链优势。

  北京汽车制造厂正在积极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首先依托于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资源背书,与多家单位进行合作,在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整车厂-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的良性互动生态,带动产业链以创新驱动升级,比如在车身材料上,让汽车更轻、成本更低、车身材料更强,未来将助力极石汽车在轻量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预计下一代极石产品的铝材料占比将提升至50%,白车身重量降低15%、扭转刚度提高11%、续航提升10%,为极石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带来质的飞跃。

  同时结合产业优势,推进工厂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和自动化建设,从生产制造能力到产品质量方面,全面提升企业实力,比如从车身可靠性层面,从白车身、彩车身、整车开展多轮次59项专项验证,包含密封性、电气功能、强化淋雨、关键力矩、精确追溯等专项验证项目,在商品产品力层面,从车机、漆面质量、外观匹配、车辆操控性、整车NVH等70大项352小项全面细致的评价并改进。

  北京汽车制造厂作为青岛整车制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创新驱动和战略布局,正在引领区域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深入应用,北京汽车制造厂有望在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为青岛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做出更大贡献。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广中文网记者:

  王总,您好。一汽解放作为商用车的龙头企业,将如何发挥链主作用,以创新驱动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玉海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的关注与支持。

  作为中国一汽旗下商用车核心战略基地和青岛市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始终牢记“共和国长子”的央企使命,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托中国一汽、一汽解放的全产业链优势,与山东省、青岛市政府深化央地战略合作,构建了“国家战略引领、央企资源赋能、地方政策支持”的三维协同发展格局。我们以株洲路科创中心为创新引擎,通过央地共建的产业协同机制,持续推动商用车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为青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创新高地贡献央企力量。

  一、强化绿色科技布局,引领新能源商用车转型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一汽解放青岛公司聚焦新能源与清洁动力产品创新,构建覆盖NG、纯电、混动等全技术路线的产品矩阵。NG市场自2023年起开始爆发,解放青汽凭借敏锐的前瞻洞察、丰富的产品组合、可靠的产品品质、贴心的营销保障牢牢占据行业第一;在新能源方面,我们依托解放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先后策划开发纯电、混动、燃电等多种车型,涵盖新能源轻中重主流产品;我们还联合吉林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中车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轻卡PS、重卡P2等混动技术开发、直流驱动纯电重卡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三电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2025年,我们发布解放鹰阵系列产品、轻卡虎6G新能源全系产品,面向物流、快递、资源运输、工程基建等场景布局超40款新能源产品,全面满足用户需求,助力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着眼未来,我们将加快对高效补能、滑板底盘等前瞻技术的研发应用,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

  二、深耕智能网联技术,打造智慧物流新生态

  在智能化领域,我们致力于打造智慧物流新生态。在智能技术研发方面,2025年,我们依托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策划开发JH6 L2++等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采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域控方案,实现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导航辅助驾驶等5项核心功能,产品竞争力国内领航;2025年我们还完成北辰智能架构的搭建及应用,可实现L2级辅助驾驶,后续我们将继续迭代升级,计划2027年北辰二代实现中央计算+边缘域控,满足L2++级辅助驾驶功能,到2030年,北辰三代将实现云端控制和开源共创,通过AI赋能,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在网联生态方面,我们以青岛为基地,依托“解放行”车联网,积累商用车运行大数据,构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商用车研发体系,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满足用户需求。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开放技术生态,吸引芯片、传感器、高精地图等上下游企业集聚青岛,共同打造国家级智能网联商用车产业高地。

  三、拓展产业链协同,构建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青岛本地钢铁、轮胎、零部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动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的本地化配套。同时,作为央企,我们深入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中国一汽、一汽解放海外发展战略,借助青岛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品布局,累计出口销售至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东欧、拉美等全球90余个国家或地区,海外布局有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菲律宾、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等25个KD工厂或生产线,出口产品覆盖左舵、右舵驾驶室,以及中重卡、轻卡全平台,牵引、载货、自卸、专用全品系,近三年海外销量年均增长超40%,随着2025年鹰阵系列产品发布,我们将全面焕新产品组合,实现解放海外5代产品向6代产品的切换,同时我们还开拓了澳新市场。到2030年,我们海外销量预计将超过10万辆。未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推动中国商用车技术、标准、品牌走向世界,打造“中国质造”新名片。

  四、扎根青岛,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是一汽解放的重要战略基地,我们投资建设的即墨新工厂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灯塔工厂”,规划产能20万辆,带动就业超万人。2024年,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正式揭牌,成为解放四国九地研发布局的重要一环,重点攻关智能驾驶、AI、三电等关键技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助力青岛打造“国际汽车城”。通过整车制造辐射带动,深度赋能地方产业链发展:以新能源产品为核心,吸引力神电池等15家配套企业落户黄岛,形成“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系统本地化供应集群;联合研发专用上装技术,带动本地钢铁、焊接等传统产业升级;年采购青岛零部件超300亿元,推动区域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构建千亿级商用车产业生态。

  在国家“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战略指引下,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全力支持下,一汽解放青岛公司将持续以创新为动力,以链主为担当,推动商用车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企业报记者:

  李书记,您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满足市场需求?未来有哪些发展规划?谢谢。

  李俊锋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在当前汽车行业格局重构的浪潮下,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坚持以用户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5年1-6月,青岛分公司汽车总产量超25万辆,同比增长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3万辆。我简要从3个方面进行介绍:

  推出面向用户需求的新能源产品系列

  围绕“人民的品质出行”,在五菱银标方面,“人民代步车”宏光MINIEV系列车型五年来累计销量突破170万辆,减少碳排放超799.07万吨,成为中国品牌纯电车型累计销量冠军。

  围绕“人民的创富神车”,在五菱红标方面,五菱之光EV在青岛上市发布,为新经济业态下的用户提供创富新思路。

  赋能本地产业链电智化转型

  近年来,青岛分公司累计带动47家供应链企业落户青岛,本地供应商产值累计达380亿元,带动了新能源产业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落地和人才聚集。2025年1月,青岛分公司联合赛克科技、赛克瑞浦两家供应商企业,在青岛设立的智慧电驱、动力电池项目投产使用。其中动力电池项目规划年产能达30万台,带动新能源核心产业链落地青岛。

  推动“以民为本”科技向上

  上汽通用五菱始终坚定不移践行科技创新之路。以对标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为引领,八大院士领衔关键技术的开发,联合超50家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链企业,建立22个子实验室,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技术,逐步构建了天、灵、神技术体系,其中:

  天舆架构:实现市场响应超快、驾乘体验超优,品质稳定可靠。

  天屿智造:全球首创“岛式”智造工厂,实现重构生产工序的全柔性线上线下智造新体验,制造效率提升30%,单台成本下降31%,错装率0,100%数据可追溯。

  灵犀动力:由“混动专用发动机”“电磁式DHT”“油冷电驱”,等行业领先硬件做支撑,通过用户全场景数据软件标定,给用户带来超强、超省、超顺、超可靠的产品体验。目前,已经打造了灵犀动力3.0、灵犀动力4.0、灵犀动力首个商用车专用增程系统的技术矩阵,其中,商用车专用增程系统也已经在五菱宏光增程版上落地。

  灵眸辅助驾驶:国内首家强视觉无图方案,“去哪都好开,到哪都好停,全程都安全”,致力于打造超务实的智能辅助驾驶,在城区、高速、泊车等场景中,提供同级领先的驾驶辅助。

  灵语座舱:“1+N”架构设计,深度融合DeepSeek,能快速回应用户需求;覆盖八大方言,方言识别率≥95%,致力于打造超通用语音AI伙伴。

  神炼电池:以极限设计、极限制造、极限验证实现0自燃、0侵入、0进水、0扩散、0泄漏五零安全,打造越级超安全电池,枪击不起火、不爆炸,300万零自燃,已率先通过新国标要求。

  未来,上汽通用五菱将持续完善青岛市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加快新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推动青岛分公司电智化转型,推广智能岛制造体系模式,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惠及更广泛人民。

  我们将秉承“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造车理念,继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坚定自主研发、自强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青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五菱澎湃力量。

  谢谢大家!

  山东商报记者

  成总,您好。刚才您提到了,数智化跟绿色发展是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的两个主要名片。请问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在推进数智化转型与绿色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创新性举措?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成洪涛:

  感谢您的提问,接下来我分别从数智化转型和绿色发展这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华东基地着力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汽车制造高端智慧体。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秉承前瞻视野与创新精神,深入践行数智化转型战略。工厂以工信部《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为指导,建立汽车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和大家简单谈一谈智能制造的应用情况:

  从制造角度,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持续更新迭代先进制造技术,造高品质汽车。工厂每年都会投资4000万-5000万元,用于对设备的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当前工厂的自动化率在整个华东地区首屈一指,工业机器人及人机协作机器人数量达1300余台,他们像不知疲倦的工人一样,干着焊接、涂胶、装配等工作。

  从质检角度,在汽车制造的上千道工序环节中,我们部署了一系列的视觉缺陷检查环节,实现从钢卷进厂到整车交付的全生命周期100%的自动化检测,比如大家都关注车身上的漆漂不漂亮,我们新上的漆面缺陷识别+打磨抛光设备,可以识别到精确到毫米级的油漆缺陷,相当于用户在专业灯光条件下,从特定角度才能发现的缺陷,都在我们在线质量检测环节发现并由机器人自动修复了,而像这样的在线质检,在一汽-大众每条生产线都有部署,如此闭环控制,任何瑕疵都不会流到客户手里。

  从运营管理角度,工厂的高效率决策依赖于透明化的生产数据,从2022年开始,一汽-大众开始建立企业统一的数据湖,一汽-大众青岛工厂基于数据湖和可视化报表Quick BI自主开发生产控制中心,可以实现生产信息数据的高效整合,产量报告的自动制作,并且具备在手机端和网页端的查询,极大提高了工厂的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了通过“数据跑路”代替“人员跑腿”,显著优化了运营决策的效率。

  从产业链协同角度,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涉及供应商300余家,零件2000余种,如何能与产业链协同,做到准时化供货,高质量供货,一汽-大众青岛工厂的做法是:将智能制造经验推广到供应商端,“精秩物流系统”将大众集团19个系统链接起来,实现根据排产需求准时化要货的全自动化物流体系。“供应商工位绿化”将供应商的在线质检与一汽-大众进行数据联网,将零件质量问题拦截在供应商端,保证到青岛工厂的零件都是严格检查过的。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的智能制造实力得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汽车行业标杆智能工厂,在今年5月份,又被青岛市推荐为“先进级智能工厂”。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的生产效率更是跻身全球前25%,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标杆典范。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超过100项国家专利,彰显了对未来智能制造的深刻洞察与实力引领。

  在绿色发展方面,华东基地着力打造汽车制造行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标杆。

  近年来,华东基地创新变革,持续推进低碳绿色和减污降废,打造汽车制造行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标杆。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是行业首个同时荣获中国绿色工业建筑“三星设计认证”及“运行认证”的汽车工厂,入选国家“绿色工业建筑典型案例集”。2020年一汽-大众华东基地获得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就在今年8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专门采访了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绿色环保工作。

  十四五规划中,国务院将青岛市纳入“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名单,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和青岛市政府要求,持续升级绿色工厂建设,领航低碳绿色循环发展。2023年12月10日,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成功获评青岛市首家无废工厂。2024年一汽-大众华东基地35.88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是山东省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4000万度,目前,工厂白天用电已经实现全部由光伏电站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清洁能源不但为公司年节约电费600余万元,还减排二氧化碳3万余吨,占工厂碳排放总量的25%,实现经济和低碳双丰收。

  在环保领域,我们也一直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2024年1月11日,一汽-大众华东基地获评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同年8月21日,一汽-大众华东基地获评山东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上个月,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和5家核心配套企业完成了青岛市汽车行业第一个无废供应链建设,通过专家组评估。后续,我们会持续推动青岛市汽车制造业“无废供应链”建设,推动核心供应商完成绿色改造;搭建产业链绿色技术共享平台,分享污泥干化处理、盐析法溶剂处理等成熟技术方案。同时,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圈,实现废包装材料、边角料等在产业链内闭环利用,降低区域工业固废处置总量,打造汽车制造行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标杆。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主持人:

  感谢成洪涛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为抢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青岛紧扣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我们坚信,在政企研协同发力下,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必将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赛出新辉煌!

  本场见面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会后我们设置了集中采访环节,欢迎企业家们与媒体朋友进一步深入交流。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