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感谢董海波先生的发布介绍,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就今天发布的内容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记者:
聚焦《若干措施》的出台,青岛下步将围绕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开展哪些青年人才活动?
赵小燕:
感谢您的提问。城市的未来,关键在人才,关键在青年。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展现了青岛对青年人才的诚意与热忱。我们将着眼高水平打造新时代青年人才集聚高地,坚持整体谋划、系统布局,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政策赋能。用好用活28条创新举措,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全链条赋能支持,让更多青年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和“传播者”,真正把政策“白纸黑字”转化为青年看得见、摸得着的归属感、获得感。在优徕青年社区、青年人才驿站等青年聚集地,用青言青语讲好政策,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举办青春邀约行动、优徕社区开放日、青年优居服务节等活动,为青年提供优惠政策宣讲、优质房源推介等系列服务。
二是持续优化发展生态。持续在青年人才招引方面活跃形式、畅通渠道。举办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训营,组织大学生沉浸式体验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做好就业创业前“热身”,圈粉全国优秀青年。2025年暑期实训营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参与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开展“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系列青年人才招聘会,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等社会实践项目,增强青年人才在青岛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持续强化品牌活力。打造“品牌+”活动,促进青年喜闻乐见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迭代升级。以“我的青春我的城”为主题,打造代表岛城青年形象、彰显城市魅力的品牌标识。开展“青年代言人”遴选活动,欢迎各领域青年广泛参与,展示“青春之岛”与青年人才双向奔赴的美好之约。持续办好“青年夜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青年阅读、技能学习、才艺提升等各类需求,让青年社交生活更加丰富。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活动100余场次。打造“青春有约”脱单计划服务品牌,以兴趣为导向,精心设计赏花会、户外露营等系列主题活动,丰富“零门槛”青年交友联谊场景,全年举办活动不少于50场次。
青岛日报记者:
刚刚发布中提到了免租金住宿保障政策,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于文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免租金住宿保障政策,是我市吸引高校毕业生聚青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房源情况。从前期热线和网络咨询情况来看,免租金住房社会关注度较高,需求量较大,第一批房源我市推出2013间,房源数量难以满足需求数量,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先约先住”的原则,优先保障求职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后期,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房源,分期分批推出新的房源,尽最大努力满足高校毕业生的租房需求,还请广大高校毕业生给予理解。
7月8日,我市将推出第一批房源共2013间。共两个房源项目,分别位于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其中,位于城阳区龙海路39号的财通·海玉健康驿站项目共有住房1932间,均是具有独立卫浴的一居室,该项目毗邻康复大学,距离8号线健康中心地铁站2.7公里、红岛高铁站4.6公里。为便于大家换乘地铁,在高校毕业生入住该项目后,公交企业将专门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执勤,根据入住人员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公交车发车间隔时间,不断优化交通配套。考虑到该项目入住人员密集情况,项目内专门设置了治安警务室,周边配套建设了篮球场,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位于西海岸新区西海岸路988号的国信棠樾云邸项目有住房81间,毗邻城市阳台,距离西海岸快线双珠路地铁站1.4公里,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同样,为便于入住人员生活及出行,我们还专门制作了项目周边交通、医疗、餐饮、超市等便利服务指南,供大家参考使用。目前,该两处项目均已配备基本生活设施,我们还为每一位入住的高校毕业生准备了单人三件套床品,大家可以“拎包入住”。我市的第二批房源拟于9月份推出,其他房源具备条件后适时推出。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聚青就业创业,我们在项目内建设了“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打造“就享家”乐业社区,常态化开展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
接下来,向广大高校毕业生介绍一下申报平台。为便于高校毕业生申请免租金住房,我们专门开发了“青岛市免租金住宿保障平台”,7月1日上午10:00正式上线,可以通过“爱山东”APP搜索该平台。平台上线后,大家可以查阅房源信息,查看房屋租赁合同、个人承诺书范本,线上补充完善个人资料。7月8日上午10:00将在平台上开放选房申请端口,高校毕业生分别以求职、已就业创业身份按规定申请选房。之后,每周一上午10:00在平台上发布房源有关信息。
近期,我们将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青岛人社”公众号以及相关媒体发布申报指南,请大家予以关注,也可拨打我市的“12333”民生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青岛经济广播记者: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是我市青年人才的重要集聚地,请问在吸引和促进青年人才集聚方面做了哪些创新性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围绕贯彻落实刚刚发布的28条措施,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宋祥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西海岸新区青年人才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一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都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育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以创新思维破解青年人才引育难题,新区青年人才这些年引进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2022年以来年均引进青年人才3.5万人左右,也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城区”10强等荣誉称号。近期,还新获批了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单位,目前已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正在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这些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工作。
一是在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我们在全市率先发布了青年人才集聚行动专项工作方案,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推进体系。线上,打造了“就业创业一张图”电子导引,搭建了“青西智找活”“职海冲浪”等产才供需平台,累计发布岗位需求10万余个,促进产才精准匹配;线下,重点围绕加快青年人才招引培育、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等4大领域,明确了38项重点任务,并实施清单化管理,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二是在擦亮青年服务品牌上下功夫。我们精心打造了“青春西海岸”人才品牌矩阵,像每年举办“蓝洽会”“青博荟”等国际化的人才对接交流活动,促成重点项目签约、产才达成合作。再像今年创新开展“红帆领航、青心向党”高校学子看新区主题党日活动,计划全年组织40批次4000余名高校师生,参观新区城市坐标以及重点企业,深度了解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动能,激发他们留区就业创业的热情。另外,我们还在产业园区、核心街区、楼宇商圈等区域,打造了15处青年人才驿站,为求职人才提供最长15天免费住宿。
三是在畅通校城对接融合渠道上下功夫。我们面向国内外高等学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千名硕博招引团”知名高校行、“万名青年人才东北行”“起航西海岸·青春赢未来”“招才引智名校行”等活动,每年吸引储备数万名高素质青年人才。精准对接省内外高校资源,选聘高校大学生组建“校园引才大使”队伍,在驻区高校建成14处“职达校园”人才就业服务站,开展“就业创业第一课”“心理疏导专场讲座”“一对一”就业创业分组辅导等活动,切实让大学生感受到新区对青年人才的温度。我们还通过“定制短信”的方式,为青年人才定向推送最新的招聘和岗位信息,让青年人才就业拥有更多选择。
下步,新区将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和政策创新空间,围绕刚刚发布的促进青年人才聚青就业创业28条措施,从三个维度深化落实,进一步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示范区。
一是用产业集聚青年人才。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新区“5+5+7”重点产业链发展,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同,与14所驻区高校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每年向企业输送2000名以上的技术技能型毕业生。联合龙头名企,选派高校博士到重点科研机构、重点企业挂职研发,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每年推出5000个以上的技术管理类核心岗位,持续开展“百所高校看新区访企拓岗”等引才推介活动,增强青年人才对新区认可度,增强新区人才吸引力。
二是用创业成就青年人才。对于有创业需求的青年人才,开展创业“陪跑”行动,常态化开展创业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政策宣传活动,推介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精准提供创业培训和政策指导。同时,依托新区的天航凤岐协同创新基地、科创岛等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以及金沙滩啤酒城等33个特色创业街区各类载体,开展创业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支持青年人才在西海岸新区筑梦创业。
三是用服务留住青年人才。不断优化青年人才服务,以“服务链”赋能“人才链”,包括高标准建设黄河流域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等一流就业创业服务集聚青年人才。聚焦来区青年人才临时住房需求,推出“惠居青栖”公寓计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安居空间,满足青年人才的购房、租房需求。围绕赋能青年人才成长,我们将持续拓展具有年轻态、时尚味的青年成长共享空间,全域布局“蛤蜊青年磁场”、青苗赋能中心等青年社区,开发潮流运动、创意旅行、露天音乐节等九大类社交场景,增强新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总之,我们将以最大诚意打造青年人才“渴望来、留得好、不想走”的发展生态,我们也期待广大青年人才在西海岸新区扎根成长,与西海岸新区双向奔赴、共绘未来。
主持人:
感谢宋祥华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5912043。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