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DeepSeek大模型爆火,全国各地在政务服务方面结合大模型做了很多积极探索,请问我市有什么工作成效及打算?

2025-06-05 12:05 来源:本站原创-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感谢张艳女士的发布介绍。现在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记者:

  请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推动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韩文:

  感谢您的提问。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聚焦“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着力构建“创新引领、软硬协同、应用迭代、产业集聚”的软件发展新格局,获评二星级中国软件名城,居全国第11位。获批并启动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入选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等,为软件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软件等细分赛道,累计培育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346个。打造大模型特色产品矩阵,支持创新奇智“奇智孔明”、海尔科技“HomeGPT”、卡奥斯“天智”和自然语义“Euler(欧拉)”4款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渠成、工业互联网、国产工业仿真软件开源集成平台(FastCAE)等开源社区集聚开发者30余万人。

  二是融合应用日益深化,赋能作用加速提升。

  举办“数洽会”“链万企”等活动,发布2025软件产品供给、科技成果、场景需求三张清单295项,促进供需对接。推动应用示范,支持软控工控软件(MCC)、弯弓天狼操作系统等一批国产工业软件落地橡胶轮胎、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智飞”号集装箱船应用船舶智能航行系统实现自主航行,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CAS)支撑青岛地铁6号线无人驾驶。

  三是骨干企业实力提升,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入选2024中国软件竞争力百强、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各5家,居全省首位。支持石油大学青岛软件学院高水平建设国家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成立青岛市软件行业产教联盟,密切产学研合作。打造“名园+特色园”培育体系,不断提升市南软件园等三大省级软件名园产业集聚度和承载力。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两新”“两重”发展机遇,用足用好财政、税收等政策红利。开展软件行业“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常态化征集发布三张清单,加快成果转化,强化供需对接。积极传播开源文化,培育开源社区和明星开源产品。推动软硬协同共进,支持芯片研发与软件迭代同步,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模型智能体等新模式、新业态。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鲁网记者:

  今年以来,DeepSeek大模型爆火,全国各地在政务服务方面结合大模型做了很多积极探索,请问我市有什么工作成效及打算?

   刘晓倩: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

  青岛市于2022年启动青岛智慧审批平台建设,截至2024年,建成50个全流程数字化场景,覆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15个高频领域,涉及1700余个业务办理项,实现审批服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以来,DeepSeek大模型快速崛起,市行政审批局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高频业务领域,在市大数据局的大力支持下,抢抓大模型发展机遇,依托政务云大模型底座,创新打造“青易问·云客服”“大厅导服助手”“边聊边办”三大智能服务场景。针对高峰期电话咨询等待时间长、人工回复速度慢等问题,打造“青易问·云客服”,构建了“AI云客服主答+人工专员兜底”的服务新模式。聚力提升市民中心服务效能,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为原型,建设上线市民中心数字人导服助手,将“亲和力+专业化”融入线下大厅服务全流程。聚焦部分高频业务复杂度高、材料多、线上一次申报成功率低等痛点,在全省率先推出6个“边聊边办”AI场景,将咨询、申报、审批全流程融入“一个聊天界面”,实现“你问我办”服务升级。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高质量落实数字青岛建设任务和加快推进审批服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上做好三个“发力”。一是在服务重大决策上持续发力。重点聚焦经营主体登记注册、重大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在实现全市政务服务数据“一库归集、多端共享”基础上,深入发挥行政审批数据资源先行优势,适时推出市民中心指数等辅助决策类人工智能应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在提升重点领域服务能级上持续发力。围绕项目落地年、“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企业登记注册+”改革,开发细分业务专项智能模型,解决企业信息碎片化、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上线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事项清单智能输出系统,提供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智能问答、智能导办服务,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探索人工智能在招投标领域中的应用,打造智能辅助评标服务模式,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在推动场景建设扩面增效上持续发力。深化AI大模型在办事咨询、业务申报等各环节应用,持续拓展线上应用场景,年底前建成上线海上旅游客运审批服务、建筑类企业资质许可等不少于20个“边聊边办”AI场景,推动线上办事平台既能用又好用,广大群众既想用又会用。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各位。

   界面新闻山东频道记者:

  请问近年来,青岛市民政局利用数字化建设,在赋能民政业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帅: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注。

  近年来,青岛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数字青岛建设工作部署,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积极探索数智场景创新实践,驱动服务变革,构建民政服务跨层级、跨部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基础。

  一是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实现服务“高效集成”。依托民政部时空大数据平台和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建立“一人一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构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整合28个部门77类数据,将58.8万人纳入监测范围,完成各项救助4.4万人次,受理分办6.9万件。完成31批次3178台车辆、11135套房产的市场价值评估,把好社会救助入口关。在殡葬服务领域,青岛市创新“逝、殡、葬、祭、事”五维服务,打造“身后一件事”联办模式,整合12个部门41个联办事项,将跨部门业务从“串联办理”向“并联协同”转变,实现群众的伤心事,暖心办。

  二是通过移动物联视频识别的应用,实现监管“智能快捷”。搭建民政服务机构智慧消防平台,通过布设智能温度、水位、烟感、燃气探测器及摄像头、电子标签等物联设备,实时监测消防水箱、消防栓、配电室、厨房等消防重点部位,实现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快速响应、精准处置,大大提高了消防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传统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前同样依靠人工巡街完成,导致救助人员难以快速精准施救。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依托市大数据局视频融合平台及智能算法仓,通过调取市内医院、地铁、商超、景点等重点区域周边7000余路视频资源,精确设计识别算法。利用视频资源+算法技术,每日主动发现疑似流浪人员10余名。

  三是通过数据建模,实现服务对象“主动发现”。推出“民政无感认证”体系,汇聚公安、教育、医保、卫健等多部门数据,构建智能认证模型,对低保、残疾人补贴、孤困儿童补贴等多类待遇资格进行动态分析,精准识别目标人群。以流动儿童摸排为例,我们运用“跨部门模型”,从315万条原始数据中筛选32.5万条疑似信息,通过数据清洗后形成17.8万条待完善清单,经由公安、医保、残联等部门协同完善,最终经基层核实确认13.3万名服务对象。

  四是通过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应用,实现养老服务“模式跨越”在养老服务领域,上线老年人助餐系统,接入社保卡信息,自动匹配助餐补贴,支持子女远程代订餐功能,全市已有1428家助餐机构接入系统,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3039万人次。深度融合AI技术,提出建设“全市一家养老院”新模式。统筹医疗、康复、养老、护理等领域数据资源,创新医康养护服务场景。打造“精准养老服务、全流程业务监管、银发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智慧化数字平台。

  下一步,青岛市民政局将继续在数字化领域重点发力,在市大数据局的支持下,通过新技术应用和数据资源的汇聚,推动服务模式升级变革,让更多群众在科技进步中享受红利,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法制网记者:

  青岛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今年作为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能否介绍一下数字化转型目前的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齐太江:

  感谢您的提问。

  青岛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锚定智慧交通“走在前、做表率”的发展要求,面向交通运输全域发力、全链推进,着力构建“全息感知、全程服务、智慧决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民航方面,推出机场安检无感验证;地铁方面,发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高速公路方面,在部分收费站启用车道智能“收费机器人”;水路运输方面,在全市率先实施智能审批改革,真正让“数据跑”替代“群众跑”。此外,青岛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项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既是“交通强国双试点”建设任务的深化拓展,也是交通运输领域在数字青岛建设的重要载体。该项目目前进入2.0建设阶段,将通过非现场治超管理、智慧公路管理等5大子系统建设,构建“超限治理一张图”和“智慧公路管理一个平台”,充分支撑“双12”两大场景落地。这些数字化转型成果正加速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培育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开辟主战场。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人工智能、智慧交通、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信息化发展机遇,着力打造一批成效好的应用场景:在行业管理、政务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下大力气,建成“海上旅游一张图”“邮政一张图”应用,让监管内容看得清、摸得准、办得好;重点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助力“低空经济”进一步发展;实施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行动,持续推动机场、地铁、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配合推动无人驾驶、无人机等创新技术应用,不断助推城市物流运输提质增效,坚决打赢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任务收官攻坚战。

  再次感谢记者朋友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关心支持。

   主持人:

  感谢齐太江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求的,请会后联系市大数据局,联系电话:8591686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结束)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