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感谢张艳女士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就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记者:
在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请问,科技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杜民: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数字经济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我市布局落地。“十四五”以来,成功争取国家科技项目5项,省科技项目6项。涉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在海洋大数据、智慧能源、智慧家居等方面实现行业关键技术突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2项,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围绕“算法开发——大模型构建——应用场景适配”进行全链条布局。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加快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增强科技资源整合与平台支撑能力。海尔“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融合3900多个机理模型与200多个工业大模型,推理准确率达96%,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等行业。国实集团打造的“超大规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发布了千亿级参数大模型“瀚海星云”,率先在国产超算平台上突破算力瓶颈,构建起自主科学智能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强化创新生态建设。引进浪潮集团创新资源,建设浪潮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世界一流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共建北航青岛研究院,增强数字经济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金东数创获评2024年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超过8600家。青岛市科创主体创新发展“一件事”信息化平台上线运行,推动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与高效服务。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在产业融合、企业培育、成果转化、创新策源、创新生态、体制改革六个方面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布局一批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科技企业,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开辟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界面新闻山东频道记者: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针对青岛特色和产业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请问,在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哪些成效,下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韩文: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贯彻落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抓项目、补链条、强产业、优环境,推动数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产业能级加速跃升。我市获批并启动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入围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位列全国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第13位。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2个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出台元宇宙、视听电子、人形机器人、软件“四链融合”、大模型“模力青岛”、5G工厂培育等行动计划,实施全国首个虚拟现实投资导向目录。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综合检测平台;国家智能家电创新中心累计突破共性关键技术20余项,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近40项。创新奇智“奇智孔明”、海尔科技HomeGPT、卡奥斯“天智”、自然语义“欧拉”等4款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国实“瀚海星云”率先突破国产超算生态,构建自主科学智能底座。
三是融合赋能持续深化。出台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全球“灯塔工厂”累计达到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4个案例入选国家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三。卡奥斯连续六年位居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荣获“数据要素×工业制造”赛道全国一等奖。在全国率先开展家电行业“一图四清单”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带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4.6%。
四是数字基建提级增速。累计开通5G基站4.27万个,总数及每万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5G网络实现城镇全覆盖,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综合成绩位列全国超特大城市首位。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中国算力平台全国首个城市节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智算为主、多元协同的算力供给体系,算力规模逐步跃升。上线建成全省首个万兆社区,开通北方首个规模化5G-A通感一体无线网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工作体系、创新思路打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篇章贡献数字力量。
一是抓改革建机制,完善实数融合政策体系。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系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大政策。建立健全部门、企业、协会、高校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出台高端软件、“5G+工业互联网”等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
二是抓产业提能级,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持续深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加快提升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能级,打造“1+8+N”大模型发展体系,高水平建设数字产业园区。
三是抓融合促转型,提升倍增发展新效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行动,发布场景500个以上,分领域、分行业推动供需对接。充分释放“数据要素”“5G+工业互联网”乘数效应,新上线行业平台10家以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全覆盖。
四是抓重点带全局,塑强数字基建新引擎。全力推动出入口局建设,强化产业带动和招商,推进项目洽谈合作。促进5G-A、万兆光网规模应用,支持企业加强内外网改造。统筹布局算力资源,加快中国联通智算二期、中国移动智算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
回答完毕,谢谢!
观海新闻记者:
《实施方案》里提到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要加快建设,请问,2025年有相关工作计划吗?
张万波:
感谢您的提问。建设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工作的重要举措,按照打基础、寻突破、促转型的思路,立足我市实际,围绕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和适数化改革等五大方面,确定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
一、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1法规、1规章、N项制度的“1+1+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全面落实《青岛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提升数据工作管理和服务规范化水平。鼓励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设立数据业务独立经营主体。完善数据流通交易体系,促进数据采集标注、分析挖掘、数据安全等技术应用。持续开展“以数招商”,推动数据要素资源和政策集聚,强化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等产业链协同,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力强、集聚度高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二、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做强青岛“算力一张网”,积极对接国家算力平台,强化与算力枢纽节点协同联动,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利用全市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探索算力监测调度,推动全市算力资源互联共享,鼓励开展算力、算法、数据协同创新,降低大模型计算的算力消耗水平,力争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6.5万架,智能算力占比达35%。升级优化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三、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围绕市出台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积极构建数字产业领域先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培育赛道。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车规级芯片、新型显示技术、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等领域提级发展。着力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力争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不少于300家。支持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省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城。
四、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制定《青岛市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梳理五个领域全面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在工业领域,深入推进“工赋青岛”行动,推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升级。在农业领域,高标准建设1个省级智慧农业试验区、1个市级数字农业园区,加快打造“数智农田”“植物工厂”等N个数字化场景。在服务业领域,提速发展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养老,推广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模式。在政务服务领域,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打造“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场景应用,全领域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在海洋领域,高水平建设“智慧海上粮仓”,加快推动大型智能网箱及智慧养殖工船建设。
五、推进适数化改革。聚焦城市管理服务手段、模式、理念等方面,开展适数化变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规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体系。创建数字经济发展常态化监管机制,研究构建数字经济运行态势监测分析体系。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和授权运营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在数据要素、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领域加快推进数字青岛标准化建设,不断引领各领域适数化制度创新。
回答完毕,谢谢!
青岛日报记者:
青岛市自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后,请问,在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史凤隆:
感谢您的提问。2023年,青岛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示范引领、看样学样,引育并重、开放包容”的工作思路,持续推动中小企业“点”上数改智转、“链”上强链补链、“面”上整体提升,聚力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一是强化政策带动。出台促进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等一揽子政策,制定试点工作资金管理办法,采取梯度退坡政策激励,对先行改造、深度改造企业加大奖补支持力度,对第一年度改造企业按照实际投入资金的50%给予相应支持;对深度改造标杆企业,优秀服务商企业和优秀解决方案产品等给予额外支持。该项工作成果获工信部转发推广。
二是强化数转生态。建设“一池、一库、一专家委”,面向全国遴选数字化转型推荐服务商132家,建设优质服务商资源池,凸显综合集成、链主带动和小快轻准,满足不同改造需求;先后征集三批次试点企业637家,分批次纳入梯度改造计划;邀请推荐聘任专家38人,组建城市试点专家委员会,为试点工作提供路径规划、技术辅导等指导服务。
三是强化评测验收。加强项目管理,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一企一档”要求,组织试点企业完善档案资料。以公开招标方式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签订服务采购合同,对被改造企业提供数字化水平评测和项目验收等专业服务。制定了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现场评测和成效现场验收管理办法,目前累计有219家企业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清算拨付奖补资金3373万元。
四是强化示范引领。选树优秀典型,聚焦试点工作制造业领域的四个细分行业,选树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一批样板企业;征集发布首批青岛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案例150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82个、服务案例68个),建设数字化转型产品案例库,供转型企业对标学习,看样学样,实现“试成一家、带动一片”的推广效果。
五是强化服务赋能。常态化做好试点企业培训辅导、数字化服务商供需对接、金融机构融合赋能系列活动,已组织开展线下服务活动20余场次,线上“数转讲座”23期,观看超万人次。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门开发“数字化转型贷”,在用好中央资金的基础上,发挥金融机构增信作用,通过市场化手段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试点目标和各项工作,激发更多优质中小企业数转智改,促进数实融合发展。
主持人:
感谢史凤隆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大数据局,联系电话:85912282。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参会报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