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在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举措?

2025-04-24 15:23 来源:本站原创-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感谢鞠立果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就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山东商报记者: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能否介绍一下,财政下一步会重点从哪些方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重春: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科学高效的财税政策体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近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从聚力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创新、人才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财政保障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推出28条政策措施,每年拿出约50亿元“真金白银”,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是聚力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一批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并给予经费支持。强化技术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对新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利收费减免等税费支持政策,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创新券”等财政激励措施。

  二是聚力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聚焦“10+1”创新型产业实施“一产业一基金”,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大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统筹资金支持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创新提升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落实中央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拓展文旅、养老等消费新场景。

  三是聚力支持绿色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工业、能源、农业、建筑等领域绿色转型,落实建筑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绿色贷款给予贴息。全面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对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环保产品依法依规实行优先采购或强制采购,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落实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

  四是聚力支持人才工作创新体系建设。统筹现有各类人才补贴政策,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给予“一揽子”政策支持,支持提升人才引育质效。强化企业人才引育主体作用,支持企业通过指导、兼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产业高端人才。加强财会人才队伍建设,争取15名以上人才入选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2名以上人才入选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培养项目。

  五是聚力支持体制机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机制,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政策工具,支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知识产权领域市与区(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健全数据资产确权登记、评估定价和市场化运营等制度体系。设立市级科技股权投资专项,深化财政科技资金“拨改投”改革。完善涉企财政资金兑现机制,推动涉企财政奖补资金“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六是聚力加强财政保障体系建设。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统筹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资金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提升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水平,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质生产力项目,积极争取财政部专项债券额度支持。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发挥市属骨干金融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金融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财政金融支撑。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同各相关部门做好政策解读,抓好政策落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让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发展实绩,为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青岛晚报记者:

  青岛市在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举措?

   韩利军: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我们发布了“一总多分”科技强市政策体系,包括科技强市行动计划,以及若干重点专项政策,是我们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重点引领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海洋产业走在前列。加强有组织的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通过市自然科学基金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分级分类支持,提升战略性技术储备。对关键技术攻关类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对科技示范工程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二是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重点完善国家—省—市实验室体系,建好技术创新中心,做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超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对新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补。

  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动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重点完善科技成果跟踪对接、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联合支持和科技评价激励“四项”机制。实施孵化器提升行动,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二次开发、中试熟化、应用场景示范等平台项目,加快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墙内开花墙外香等堵点痛点问题,更好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

  四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增强研发能力。完善研发投入导向激励机制,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创新券”等财政激励政策,推进大型仪器等创新资源共享。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五是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财政科技资金“拨改投”改革,探索“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支持模式,撬动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科技创新。创新科技金融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布局建设科技金融特色机构,打造“青科贷”“青科保”“青科担”等系列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科技企业融资支持。

   腾讯网记者:

  能否介绍青岛市围绕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仲思卿:

  感谢您对青岛先进制造业的关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持续要求健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去年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10+1”重点产业领域,在市财政等部门的协同支持下,迭代升级先进制造业“18条”政策措施,推动出台《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强化产业创新支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要素服务保障5个方面,明确25项具体措施,助推我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今年初,我们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政策措施配套实施细则,推进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目前全市已初步构建起“1+N”产业政策体系,即1个先进制造业综合政策以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N个专项支持政策。未来三年,市财政每年将拿出近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三年累计投入超26亿元。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我们将努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发展促进机构和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影响力强、创新潜力足的产业集群,推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好的政策还需要落地落实才能发挥作用。

  下步,我局将抓好各项惠企政策宣贯解读,常态化开展惠企政策“进区市、进协会、进企业”的“三进”专项服务。推进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推动政策发布、匹配推送、申报审核、政策兑付全流程线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全力做好服务,让制造业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生产经营,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来青岛投资兴业,不断壮大青岛先进制造业的规模。

   主持人:

  感谢仲思卿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财政局,联系电话:85855291。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参会报道,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