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感谢邓焕礼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广中文网记者: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请问去年以来我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促进立法方面有哪些成效?
傅强:
感谢您的提问。城市的发展不仅依赖传统产业的延续,更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来释放新的增长潜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突出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政府立法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助力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推动修订《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贯通融合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创新源头供给,统筹规划、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出系统全面的制度设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对科技人才“引育留用”、优化平台载体建设、科技金融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推动出台全国首部涵盖五大领域种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青岛市种业促进条例》。立足“大种业”发展格局,将一系列推进种业振兴的政策要求和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措施,全面统筹农作物、畜禽、水产、林草以及农业微生物五大领域种业发展。为强化育种创新,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业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突破,开展育种联合攻关、集中攻关等创新合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种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发挥企业在成果推广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对种业企业实行梯度培育、分类指导,加大对蓝色种业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具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的现代种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动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品牌建设的地方性法规《青岛市品牌建设促进条例》。围绕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引领的原则,将具有青岛特色的产品(服务)、企业、产业、区域品牌架构总结固化。加强品牌的培育与提升,建立品牌梯次培育工作机制,鼓励经营主体发挥品牌建设主体作用,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品牌梯队。针对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不同领域,明确品牌培育的目标和制度措施,推进全域品牌化。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区域品牌使用、监测、保护、退出等机制,加强扶持与保障,建立健全品牌增信融资制度,推进品牌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助力“品牌之都”建设。
今年,围绕经略海洋,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推动制定《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汇聚各部门、各产业、各环节的管理和发展合力。聚焦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齐鲁法制网记者: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请问去年以来我市在服务保障旅游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立法亮点?今年还有哪些举措?
傅强:
感谢您的提问。青岛作为著名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先后部署开展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旅游强市建设行动,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立法工作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紧跟改革发展步伐、紧贴实践需求,聚焦海上旅游业态发展的新情况,从“小切口”入手,找准立法切入点和突破口,2024年,出台全省首个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办法,将海上旅游的帆船、水上摩托艇、皮划艇、桨板等船艇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一是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聚焦提高管理质效,将我市现行的海上旅游综合协调、联合执法等经验做法总结固化为制度规范,建立海上旅游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协调联动,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压实监管责任,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强统筹规划。为推动海上旅游运动船艇规范有序发展,规定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在旅游用海功能区范围内明确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的活动范围,合理布局海上旅游运动船艇停靠的码头、浮动设施或者下水点。为解决旅游信息资源分散、公共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建立全市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旅游信息资源,推动旅游管理公共数据共享,向社会提供旅游公共服务。三是规范经营管理。为便于游客选择规范的船艇开展海上旅游活动,建立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经营信息登记,定期公布海上旅游运动船艇名录。针对虚假宣传、以欺诈方式揽客,诱导游客加价消费等现象,进一步规范明码标价,明确价格方面的禁止行为,推动依法诚信经营。四是强化安全管理。明确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经营者、景区管理机构或者经营者以及码头、浮动设施经营者和沙滩管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加强航行安全管理,加大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执法力度,促进海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旅游领域立法,围绕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推动修订《青岛市旅游条例》,完善旅游监管机制,规范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特色旅游业态有序发展,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加强旅游秩序监督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品质,全面推动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观海新闻记者:
2024年以来,全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请问在安全生产领域立法方面,近两年有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立法计划?
傅强:
感谢您的提问。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2024年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要求,我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安全治理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行业新领域不断涌现,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依法治理,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我市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立法,不断夯实安全生产法治根基。
一是围绕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提升安全治理水平,推动修订《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三管三必须”原则,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明确部门管理职责,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推动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综合治理效能。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及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等的安全管理,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关怀,强化防范新风险源。完善安全预防措施,强化风险防范化解,通过立法推动从以事故处置为主的被动反应模式向以风险预防为主的主动管控模式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是围绕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推动修订《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遵循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气象灾害预防,规范气象灾害普查、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防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建设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农村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设施、海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气候适应性和气象灾害防控能力。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统一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主体,畅通气象灾害信息传播途径,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率、时效性。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明确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职责,细化台风、大风(沙尘暴)、暴雨(雪)等特殊天气应对要求,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质效。
今年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立法,守住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围绕液化石油气行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制定《青岛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修改修订《青岛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施工作业管理办法》《青岛市交通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主持人:
感谢傅强先生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司法局,联系电话:81608726。
本场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2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