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将采用何种措施确保《办法》落实落地?

2025-02-14 10:57 来源:本站原创-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感谢傅强先生的发布介绍。下面是媒体朋友提问的环节,请媒体朋友就发布的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全国基层党建网记者:

  近年来,青岛市在标准化领域,特别是地方标准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

   王英军: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全市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截至目前,有关单位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5个,占全省45%,居计划单列市首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52项,占全省近70%以上,国家标准4000余项、行业标准3500项,占全省1/5;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8类、95项,数量和类别均居全国城市前列。特别是2022年以来,全市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6项、国家标准1287项,均居全省第一,国家标准参与度达到16.0%。去年2月,国家标准委给市政府来函,同意青岛市“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通过评估验收,对我市创新性构建“1+3+6”标准国际化工作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市为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是强化战略引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工作。统筹全市资源力量,从规划、政策、资金等多方发力。坚持规划引导,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上级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要求。坚持政策激励,发挥“指挥棒”作用,将“标准制定和标准化试点”纳入对区市的高质量发展考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标准化工作的引导作用,共安排财政资金1.70亿元对5744个标准化项目提供扶持,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部地合作,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合作备忘录,通过建立联合推进工作机制,有力推动青岛标准化工作开展。

  二是突出标准搭桥,全面提升青岛城市国际影响力。坚持开放思维,建立青岛联通世界的桥梁纽带。搭建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平台,2017、2019、2021、2023连续举办了四届,打造了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国际标准化高端专业对话平台,推动标准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搭建国际标准化教育培训平台,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签订三方行动计划,建立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面向国际、国内开展国际标准化公益性培训班35期,累计培训学员4900余名,其中外籍学员108人次。另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张晓刚博士成立青岛市时序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获得ISO同意设立“青年学者奖”,通标公司、德国电子电气及信息技术协会、美国保险商实验所等落户青岛或在青岛开展业务,让青岛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国际一流的标准、检测认证服务。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加大创新成果与标准化和产业化工作力度。发挥标准化的倍增效应,以标准催化创新成果,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和使用突破,在家用电器、工业互联网、橡胶轮胎、高速列车、海洋生物等优势产业领域,积极组织参与国际标准提案。海尔集团牵头制定的IEC 6316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食品保鲜》国际标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一把通用“标尺”,欧盟直接引用发布。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埃及市郊铁路项目等国外大型建设项目,运用中国技术标准,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标准“走出去”。

  四是聚焦全域覆盖,形成“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的城市格局。坚持运用标准化的思维、方法、原理,推动标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实施。开展试点示范树立典型标杆,国家新型城镇化、城阳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青岛地铁、温馨校车等标准化项目,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实现了对管理服务事项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水平,目前,我市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95项、省级试点181项,立项市级试点475项,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梯次完备的试点示范项目体系。以先进性评价提升标准国际水平,出台国内第一个用先进性评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件《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办法》,对软控股份、海湾精细化工等单位的45项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进行先进性评价,让一项项先进性评价指标,为高标准产品和服务“开口说话”。

  在地方标准管理方面,根据2018年实施的新《标准化法》,2019年12月,经省级批复,结合我市实际,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我市可制定地方标准。截至目前,我市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城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要求,已累计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46项,对引领和规范我市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标准支撑。在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与优化,我市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地方标准管理机制。

  一是标准化技术组织逐步完备。先后在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退役军人等多个领域,组建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成立双碳、预制菜、城市发展等标准化工作组,集聚起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标准制定奠定了重要的机构和人才基础。

  二是标准化运行机制趋于成熟。为了确保地方标准的立项、制定、实施与监督等各环节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建立了标准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为全面提升各领域标准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是地方标准制定需求导向明确。立足青岛地方特色、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紧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主线,在农业农村、智慧城市、园林林业、政务服务等领域,组织制定了多部地方标准。如为更好的满足地方发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色需求,青岛市在农业农村领域制定并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大泽山葡萄》、《地理标志产品大村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大村香菇》等地方标准,助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策实施,为推动我市农业基础更加巩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我就介绍到此,谢谢。

   齐鲁法制网记者:

  青岛市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王英军:

  青岛市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将近年来我市地方标准管理的经验做法予以总结、固化,是我市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成果,对规范我市地方标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办法》的出台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要求加强战略、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2018年实施的新《标准化法》以及2020年出台《山东省标准化条例》,都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与法律、法规、规章相配套的标准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明确地方标准的制定范围、制定程序、标准实施及监督责任等事项,是上级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的重要措施。

  二是《办法》的出台是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比如,我市主导的国际、国内标准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家电、橡胶轮胎、机车车辆等行业,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相对较少,标准化研究服务机构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还不够强,社会层面标准化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2024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青岛市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动重点产业标准更新升级,以高标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法制化建设推动标准更新升级是形势发展客观要求。

  三是《办法》的出台是提高地方标准制定质量的重要保障。《办法》对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发布和实施、监督检查等全生命周期做了规定,使地方标准制发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了地方标准管理工作协调、审查、监督机制,通过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地方标准的科学制定;完善了实施评估、复审和反馈机制,通过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地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始终保持地方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观海新闻记者:

  《青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实施后,作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将采用何种措施确保《办法》落实落地?

   王英军:

  要把《青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落到实处,市市场监管局拟抓住几个关键重点,不断提升地方标准管理工作水平,全力构建高质量的地方标准机制。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办法》发布后,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培训活动,切实提升公众对《办法》的知晓率,提高执行力。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类载体,广泛宣传《办法》的主要内容;组织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组进行政策宣讲、现场宣传,提升标准化专业工作者政策理论水平;聚焦标准使用对象需求,依托标准服务机构,举办标准化大讲堂、标准编写、审评培训班等专题培训,采取进机关、进区市、进企业、上网络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深入宣讲,有力推动地方标准实施落地。

  二是完善配套措施。研究制定地方标准工作指引,就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和审查、发布和实施等各个环节工作做出细化规定,切实提高可操作性。如在标准立项阶段,明确立项申报渠道、地方标准制定范围、立项文件材料及初审的具体内容等;在标准起草和审查阶段,明确标准起草的格式与内容,以及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的程序、时限、方式等;在标准发布和实施阶段,则明确了标准报批材料清单、发布、备案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评估、定期复审等跟踪评估措施。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一方面,强化过程监督。严格规范起草、发布过程中的公示、征求意见、审查等流程,广泛听取相关利益方意见,确保地方标准制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强化实施监督。建立了地方标准年度信息反馈与定期复审相结合的跟踪评估机制,及时发现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了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职责分工,确保地方标准在工作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贯彻落实《青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以“实施指引”为工作指南,严格执行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和审查、发布和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环节要求,切实履行地方标准管理责任,全力构建先进青岛地方标准工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

   主持人:

  再次感谢王英军女士的解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有深度采访需要的,请会后联系市司法局,联系电话:81608726。

  媒体朋友们,加强地方标准管理,对于规范地方标准制定、组织实施,提高地方标准制定质量和实施效果,以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媒体朋友们充分发挥各自媒体的优势,广泛解读好、宣传好《办法》的实施落实。

  本场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2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参会报道,谢谢大家!

  (结束)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