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实施成效如何?

2025-01-24 07:04 来源:本站原创-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感谢孙吉海先生的发布介绍。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记者朋友们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报道 记者:

  2024年年初,我市空气质量状况不佳,出现了连续的污染天,但3月份以来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特别进入秋冬季后很少出现雾霾天。想请问一下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是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才实现空气质量的好转呢?

  单海峰:

  感谢记者朋友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关注。2024年1至2月份,我市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出现反弹,可谓开局不利,形势十分严峻。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并召开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一天一天接着干,一微克一微克往回争,最终实现全市空气质量较大幅度改善,PM2.5年均值为26ug/m3,改善率全省第2,PM10年均值49ug/m3,改善率全省第1,优良率为85.5%,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5天。

  一是顶层推进,建立全市协同管控新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担纲挂帅,创新成立了青岛市大气污染攻坚工作指挥部,采用“1+8”工作构架,下设一个指挥部办公室,以及裸露土地扬尘、建设领域扬尘、城市保洁、工业源、能源消费、港口及移动源、烟花爆竹、餐饮油烟等八个污染整治攻坚专班,建立健全清单管理、定期调度、实地督导、工作例会、责任追究等5项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各市直部门、各区(市)形成大气污染防控合力,建成“市级领导指挥+八大专班联动+区市协同配合”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立体防控新体系。

  二是科学统筹,形成上下联动管控新局面。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印发《青岛市2024年“守住蓝天”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青岛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青岛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多个文件,着眼大气防控重点领域,统筹市区两级各方力量,提高协同作战保障能力,全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实施“日提醒、旬通报、月总结”,每日提醒各区(市)当日空气质量数据,通报督导发现问题;每旬通报各区(市)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市领导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议,开展“四不两直”现场督导,有效压紧压实辖区治气责任。

  三是专项攻坚,根据季节特点强化污染防治。根据不同时段气候特征和污染源排放情况,采取精准管控措施。1至4月份,针对秋冬季干燥多风易扬尘、燃煤取暖排放量大的特点,按照1个总方案+12个专项方案形式,组织强化扬尘源、燃煤源管控;5至9月份针对气温高、湿度大,易产生臭氧污染的特点,开展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专项攻坚,重点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质的管控;10至12月份开展新一轮秋冬季大气防控攻坚。全年组织解决建筑工地扬尘问题3017个、裸露土地扬尘问题2134个、其他扬尘问题702个;推动关停10台燃煤供暖锅炉,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9.13万户;组织技术团队对112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驻场“体检”,排查帮扶涉单一低效设施企业218家、涉储罐和LDAR企业84家,推动完成原辅材料源头替代项目40个。

  2024年全市上下一心,奋力拼搏,推动空气质量实现较大改善,给市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始终在路上,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坚决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继续开展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四减四增实施方案等重点工作,压紧压实责任,加强调度督导,持续推进结构优化调整,深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提升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提升大气污染攻坚指挥部运行质效,汇聚全市各方积极有效力量,坚决打好“十四五”蓝天保卫收官战。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半岛都市报 记者:

  水环境质量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我市在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实施成效如何?

  金柏峰: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保护水生态、治理水环境,关系群众福祉,我市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多措并举、创新手段、协调共治,改善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2024年,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水质均达到四类及以上,其中,14个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1.4%,较2020年提升了21.4个百分点。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纵深推进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出台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工作计划和水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压茬开展冬春季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和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发挥工程措施在水环境质量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去年合力推进了“两清零、一提标”(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30个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以工程措施打牢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基础。

  二是创新丰富监管制度。既抓工程,也抓管理,采取平战结合方式切实抓好全市水环境监管。在日常监管中,建立了水质加密和自动监测、水环境问题交办等制度,创新实施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八步走(排查、监测、溯源、交办、整治、销号、核查、监管)工作方法,落实并不断优化横纵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打造了全市水环境监控管理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制度化、信息化监控与管理全市水环境。针对汛期等水环境问题多发的重点时段,建立了雨后河流、排口巡查监测机制,同时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攻坚行动,对影响全市水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进行攻坚治理。

  三是坚持流域协同治污。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对全市11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精准施治。对大沽河、胶莱河、墨水河等流经多个区市的跨界河流,加强协调联动,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协同发力、共同治污,有效维护了跨界河流水环境质量。践行“双碳战略”,主动做好服务,持续推动上游青啤公司37家工厂与下游污水处理企业深化合作,实现啤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为企业绿色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为国内啤酒生产及污水处理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青岛方案”。

  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抓好美丽河湖建设,已在李村河等河流取得显著成效。李村河因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沿岸绿色商住、优美环境助力全流域产业打造上具有典型示范作用,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北方城市过城河的治理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干字当头、攻坚克难,系统推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创建更多更优质的美丽河湖,让“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为美丽青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高质量的水环境治理保护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谢谢。

  山东商报 记者:

  近年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在持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请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季先锋:

  近年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请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为推动青岛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我局在依法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源头守护生态环境质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深化环评制度改革,优化环评审批,更好的服务企业。环评惠企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突出“并联办”,简化审批让企业少跑腿。生态环境系统内部打通壁垒,实施多事项“合并办”,2024年办理一般类建设项目和辐射类项目“合并办”7个、环评与入河排污口“合并办”4个、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46个。有61个中小项目打成6捆进行环评审批。跨部门建立了放射诊疗许可和辐射安全许可联审联办工作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同时颁发《放射诊疗许可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原本两个事项法定办结时限共40个工作日,生态环境局和审批局联审联办后缩短至2个工作日,52家企事业单位受益。

  二是深化“园区办”,推行“区域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和“零增地”技改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审批”,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新增城阳工业园、西海岸新区交通商务区等5个规划环评(区域评估)园区,试点区域增加至24个。2024年有208个项目实施了告知承诺审批,这些项目取得批复的时间由原来的至少20多天变成1个工作日。

  三是创新环保“预研判”服务,让企业少走弯路。建设全省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市级“三线一单”数据智慧应用平台,方便企业研判项目选址与有关环保要求的符合性,辅助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文件。平台开通上线以来,对外公布政策文件115条,累计访问量达7万多次,辅助环评审批3000多次,社会公众研判项目3000多次。

  四是加强“四个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项目和重点项目早开工、快落地。进一步扩大重点项目“攻坚帮扶”范围,提供“提前服务”“一对一服务”“上门服务”和“现场帮扶服务”。2024年87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审批服务667个,联系服务企业1000余次。

  五是强化“多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3、2024年我局发布了3批惠企政策共43条措施,仅在环保审批领域有2000余家企业受益。青岛连续2年在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排名中进入全国前十,均为山东省内唯一入围城市。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提升环评效能,今年制定出台促进省市重点项目领导包联等帮扶措施,继续落实三批环保惠企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主持人:

  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有进一步采访需求,请会后联系与市生态环境局联系,联系电话:82968110。

  媒体朋友们,今天也是我们农历龙年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新闻发布工作的大力支持。还有五天即将迎来新年,给各位发布人和各位媒体朋友们拜个早年,恭祝各位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我们蛇年再见,谢谢大家!

  (结束)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