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2024-08-30 15:59 来源:本站原创-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感谢崔卫杰先生发布。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

  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五年来,市商务局作为市自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统筹各成员单位推动青岛自贸片区提升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高燕: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努力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健全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活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谋划、顶格推进。领导小组下设贸易转型升级、航运物流、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投资领域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等八个工作推进专班,以及体制机制保障、工作推进督查、政府职能转变、法治保障等四个保障组,分别负责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和运行保障工作。市商务局作为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发展、提档升级。先后印发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重点事项调度督导工作制度、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等十多项统筹推进青岛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文件。在推动制度创新工作方面,组建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案例专家评估委员会,定期对制度创新成果开展评估,并对制度创新事项实行“揭榜挂帅”。同时,制定《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激发全市共同参与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以政策保障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积极推动各成员单位在不同领域推出支持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发展的举措。在政府职能转变领域,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向青岛自贸片区下放了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赋予青岛自贸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金融创新领域,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的意见》;在贸易便利化领域,青岛海关出台了《服务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二十八项措施》;在创新驱动发展领域,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科技创新发展有关意见》。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7个部门、单位出台相关支持文件23个,超过100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将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发展的20余项政策纳入山东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方案,为青岛自贸片区提升发展夯实基础。

  三是以示范引领释放高质量发展优势。推动各成员单位共同落实国家、省赋予青岛自贸片区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推进落实《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各成员单位主动研究实施路径,目前106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加快实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涉及青岛自贸片区的89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落地实施率超过80%,已提前完成省自贸办实施率75%的年度目标。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两批共67项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受益面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复制推广、学习借鉴,充分释放青岛自贸片区的改革创新溢出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对自贸试验区工作的部署要求,高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抓好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推动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近年来海关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过程中,围绕推进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推出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请问海关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徐国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年来,青岛海关将支持推动自贸区建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关键抓手,聚焦落实大战略、建设大口岸、服务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加大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力度,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自片区成立以来,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超8000亿元,年外贸进出口额连跨千亿、两千亿大关,年均增速超过20%。进出口规模位列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首位。

  五年来,海关聚焦发展要求、地方诉求、企业需求,强化内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区关港”联合创新平台等作用,先后探索推出各类首创性监管创新举措100余项,其中“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新模式”两项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9项创新举措在海关总署备案,42项创新制度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居省内各部门首位,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海关推进制度创新的首要阵地和重要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着力“提速度”,强化港口支撑。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国之重任”,“区港一体”是青岛自贸片区的先天优势。青岛海关将发挥青岛港龙头作用、服务港口群建设作为自贸创新的主攻方向,促进港口一体化发展。围绕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推进解决了青岛前湾港区“一港两代码”的老大难问题,推出了大宗商品“先放后检”“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离港确认+水水中转”“先期机检+直装直提”等创新制度模式,有效激发港口活力。例如,我们首创“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新模式,联合济南、郑州海关及山东港口集团,将青岛片区港口集货、配载等码头前沿功能延伸至郑州内陆港,实现出口货物“内陆申报、属地放行、班列直运、抵港直装、原箱上船”,有效提升了通关时效,进一步发挥了青岛片区黄河流域“出海口”和“开放门户”作用,解决了内陆铁路入港“最后一公里”问题,每票货物通关时间缩短了85%,境内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

  二是着力“释红利”,强化平台牵引。

  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是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青岛自贸片区内拥有青岛前湾和西海岸两个综保区。综保区发展的好不好是衡量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研究制定了《青岛海关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创新推出25项举措,抢抓改革红利,推动有关改革事项在青岛自贸片区率先落地实施。如,积极推进综保区内高级认证企业分送集报免担保措施落地,目前累计已为区内有关企业释放担保资金2.2亿元;积极推进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区内直转业务模式落地,货物不用出区即可完成保税和非保税状态间的转换,目前辖区33家企业开展“区内直转”业务,共办理业务900余批次,节约运行成本600余万元;优化综保区检验检疫作业模式,真正实现“只检一次”;全国首创集成电路备件“预检验”模式,综合运用综保区分送集报、分类监管等便利措施,为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一企一策”定制服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助力青岛片区竞速“芯”赛道。

  三是着力“增效能”,强化智慧赋能。

  当前海关正在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实施“智关强国”行动。青岛海关将智慧海关与青岛市“智慧口岸”建设紧密结合、一体推进,通过搭建智能化平台、采取智慧化手段,为青岛片区打造智慧码头、智慧口岸挖潜赋能。相继推出了智慧电讯检疫、“样捷通”等智慧海关建设项目,并在辖区海港复制推广,船舶检疫、取样送检时长分别缩短80%、30%,实现“一港开花、多港受益”,每年可为关区航运企业节约非生产待时、燃油费等直接费用约1.5亿元。联合港口部门开发建设“智能转运监管平台”,实现跨港区货物高效转运,港口作业无缝衔接,货物流向全程可溯。同时,叠加“水水智能中转”“海上集港”等创新模式,有效解决内支线货物换船不方便、多次删改单等问题,切实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平台已在省内主要港口上线运行,运行1年来共监管船舶2300余艘次,转运货物70余万箱。

  四、着力“优结构”,推动业态升级。

  将优化外贸产业结构、推动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作为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发力点,以海关新质监管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支持跨境电商做大做强,开通“网购保税+线下展示”新模式,推进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及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试点。“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自2020年8月营业以来,共办理出区展示商品16批次,货值20余万元。支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做大做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加强战略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20号胶期货指定交割库实际参与交割量占全国90%以上。帮扶辖区两家保税仓库分别获得铁矿石、低硫燃料油保税期货交割资质,率先开展低硫燃料油期货保税交割、保税燃料油混兑业务,累计完成低硫燃料油期货交割6.72万吨、燃料油混兑业务54.2万吨,助力青岛港打造中国北方主要供油基地。支持设立寄售维修型保税仓库,推动保税物流与保税加工融合发展,设立不到半年,就开展进出口业务6500余万元。扩大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适用范围,支持海信、赛轮等企业集团跨直属关区吸纳备案成员企业,成员企业分布辽宁、广东等多个省份,推动集团业务一体化发展,服务加工贸易结构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全会关于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部署、新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集成,在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等方面加大创新探索力度。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加强协同联动,在推进各类开放平台联动创新、“区关港”联合创新、推进集成创新、关地企协同创新等方面集中发力。同时,充分发挥青岛地区口岸优势和大宗商品贸易集聚优势,在优化货物通关模式、提升储运能力、促进物流提质增效等方面继续担当作为,支持青岛片区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打造创新样板。

  谢谢!

   青岛新闻广播记者:

  请简要介绍一下青岛自贸片区在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和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方面的主要做法及下步打算?

   隋斌: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青岛自贸片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为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青岛自贸片区坚持做强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生态,依托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确立了以智能家电为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为新兴产业、基因与细胞为未来产业的特色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通过实施“一园一策、一链一策”,打造了三个千亩产业园区,形成了协同集聚的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片区已拥有1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7%,研发投入年均增长71.4%,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制造业新优势。青岛自贸片区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集成电路列入全市十大新兴产业首位,产业链链长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高位协调推动,培育发展集成电路新质生产力。为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青岛自贸片区规划了总面积超万亩地的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努力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与链主企业密切配合,着力建链、补链、延链。相继落户思锐智能、中微创芯、方益科技、贝斯兰等30余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投资约1800亿元,已初步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三、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重塑技术路径

  青岛自贸片区紧紧抓住世界产业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将数字经济视作驱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着力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向重点产业渗透,例如,在智能家电领域,运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促使传统家电制造向智能家电智造成功转型,培育了多个智能制造互联工厂,荣获工信部授予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示范殊荣。其中,海尔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3家互联工厂接连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评为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三,初步形成智能制造“灯塔基地”。在水联网制造领域,已落户整机生产项目9个、配套项目12个,完成投资约110亿元。以“海尔施特劳斯净水科技产业园”为支撑的水联网生态制造产业链正在形成。

  四、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岛自贸片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围绕“绿色自贸”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制度规则,为企业提供明确的绿色发展指引。通过开发低碳技术,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智能家电领域,不断推广绿色家电产品,创新技术节能减排,提升产品效能。在集成电路和基因与细胞产业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绿色技术项目,推动产业绿色化进程,树立绿色制造典范。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深化制造业转型升级,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贸力量。

  青岛自贸片区将于下周举办“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库建设及应用成果联合发布会。将集中展示全球海洋微生物数据库建设的最新进展,以及在该项目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包括发现新型抗菌肽、塑料降解酶等。届时,欢迎各界人士莅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以来,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先后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突显了自贸试验区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站在新起点上,青岛自贸片区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提升,争取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好的建设成效:

  一是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加快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依托“揭榜挂帅”等创新工作机制,聚焦口岸通关等边境规则,知识产权保护、绿色低碳等边境后规则,会同全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以对接规则为引领的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青岛自贸片区“试验田”作用,探索形成更多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

  二是提升差异化发展水平。做优做强与口岸紧密关联的航运、贸易、金融等差异化领域。促进港航物流升级,提升国际航行船舶供退物料通关、船舶交易综合服务能级,加快构建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深度服务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推动国际贸易提质,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持续完善大宗商品“数字化仓储、交易、金融”产业生态,深化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试点,以更强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三是提升全产业链集成创新能级。推动海洋经济集成改革,围绕提升海洋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等方面,积极争取并推动海洋经济集成改革一揽子举措落地实施。推动绿色低碳引领,开展特定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探索建立碳排放标准、低碳评价机制,推动低碳产品认证。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制度创新加速先进制造业龙头项目、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加快布局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培育上下游产业生态。

  四是提升区域辐射带动力。加快畅通黄河流域贸易物流大通道,推动以海铁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深化“船铁直转”“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创新举措,助力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经济出海口”;深化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交流平台,促进各类资源集聚交互。深入推动区域联动,开展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加强与省内联动创新区和其他自贸片区协同合作,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部署要求,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争创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为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贡献自贸力量。

   中国商报记者: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高地,在内外贸一体化及新业态开展了诸多先行先试,请问青岛片区在该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及下一步打算?谢谢!

   郭宝存:

  感谢您的提问。发展国际贸易是国家赋予青岛自贸片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获批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创新培育功能,引进一批总部型、头部型内外贸一体化项目,推动国际贸易实现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累计实现内贸销售额超两万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超八千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超过40%、20%。主要举措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工具箱”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国际贸易发展平台,建设孵化基地,为贸易企业在政策、法律、财税等方面给予指导。打造大宗商品信息资讯中心,发布自贸大宗商品指数,为贸易主体提供专业商务资讯。首创“汇率避险”政策,有效规避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贸易风险。设立“国际贸易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金融一站式服务。配套建设棉花、轮胎等重点检测实验室,全国率先推出输韩农残检测,降低贸易企业退运风险。建设“AEO示范园区”,推出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等一系列措施,让更多贸易企业享受通关便利。

  二是以优化生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紧紧围绕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持续开展系统集成创新,联动山东港口集团搭建数字化“海外仓+港口仓+产地仓”体系,为国内外供应链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跨境通道。建设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探索开展不同税号下生物柴油、低硫燃料油保税混兑业务,实施保税船用燃料供应综合服务,打造贸易产业集群,形成内外贸一体的能源贸易新生态,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能源保供稳价。

  三是以实践探索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构建“政府政策引导+平台全景验真”新型离岸贸易生态体系,上线新型离岸贸易“离岸达”平台,年离岸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跨境易货贸易协会,创制国际易货师认定标准,落地全省首单新型易货贸易出口、首单易货贸易出口退税和首单新型易货贸易进口业务,为全国新型易货贸易业务探索积累宝贵经验。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勇担使命,创新突破,以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建设贸易强国贡献更多青岛经验。谢谢!

   主持人:

  感谢郭宝存先生的回答。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记者朋友们如果有深度采访的需求,会后请联系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联系电话:86768669。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6位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