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持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12-29 22:26 来源:青岛发布

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统筹推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举办市级大型科普活动 ……

青岛持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公民具备的科学素质比例不断提升,

看青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取得了哪些成效

↓↓↓

12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崇江,市科协副主席秦云鹏,市科协副主席、新闻发言人柳本才,市科协副主席刘红英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我市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以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为主线,强化科普工作职能,加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提供科学决策咨询服务等,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位于全省前列。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注重科普能力提升,打造科学素质提升强劲引擎

坚持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聚焦,提升科普工作社会化发展水平,增强科普惠民质效,争取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科普需求。

建强“两个”阵地,提升科普要素供给力

坚持协同发力,统筹推进现代科普场馆体系建设和科普信息化宣传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衔接、互为补充的科普宣传阵地,接长科普服务“手臂”,打通科普宣传“末梢循环”。2023年9月位于红岛的青岛科技馆正式开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填补了我市现代化综合性公益科技场馆的空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7家、省级21家、市级258家,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线上科普平台呈“矩阵式”发展,科普内容开发创作、精准推送能力不断增强。与青岛广播电台共同策划“科普一分钟”栏目,借助广播媒体传播优势,向听众普及实用科普知识。自2017年起,依托青岛有线电视打造“科普青岛·智慧电视”点播平台,截至目前集成科普视频1844部,供市民免费收看,有效覆盖全市130万有线高清交互用户。举办16场海洋科普直播活动,收看量累计超过140万人次。推送科普短片200个,视频观看量达3847万人次,科普受众规模稳步递增。

找准“三个”支点,提升科普全域联动力

坚持扩大科普社会动员,以举办市级大型科普活动、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发展科普组织为支点,广泛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凝聚全域科普工作大合力。大型科普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青岛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科普活动2709场次,惠及市民390万余人次。青少年科技竞赛参与度持续提升,今年举办了第八届青岛市大学生科技节,持续培育青岛市小学生海洋科普讲解大赛、青岛市中小学海洋知识竞赛、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品牌,有效激发青少年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科普组织凝聚力持续增强,成立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49家科普教育基地加入联盟,联盟组织青岛市科普教育发展沙龙、首届科普教育发展(青岛)高峰论坛、首届科普矩阵系列活动、科普讲解员能力提升活动,有力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普工作互学互鉴。

实施“四个”行动,提升科普精准服务力

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230万元,支持13个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和6个省科普示范工程。探索“精准式”科普模式,针对青少年推出“蒲公英科普行动”、针对老年人推出“银龄科普行动”,开展“农民科普行动”和“产业工人科普行动”,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定制行动方案,匹配科普力量和科普资源,科普宣传效能显著提升。“蒲公英科普行动”加快实施,在市南区开展试点工作,走进35所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101场,惠及学生近2万余人次,建成“蒲公英科普教育基地”100家,建设并不断充实青岛市“蒲公英科普名家库”,在服务教育“双减”中做好科技教育加法。“银龄科普行动”不断深化,累计建成“银龄科普课堂”100家,全年开展“银龄科普课堂”授课1330余次,受众达15万余人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农民科普行动”全面铺开,举办农技协领办人培训班,在平度市启动“农民科普行动”试点工作,组建农民科普专家库、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农技知识推广培训110余场次,专家传授果树病虫害、花生高产等关键技术50余项,惠及农民1.5万余人次,助力打通农业科技传播“断点”“堵点”。推出“产业工人科普行动”,在城阳区开展行动试点,组织“百场科普进百企”活动,以科学素养提升带动产业工人科技创新能力、技术革新能力提升。

注重价值引领,弘扬科学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坚持创新理念,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对科技界的组织动员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同心向党、科技报国”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组织开展“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主题展,持续开展“不忘初心听党话 凝心聚力跟党走”社会组织党建系列活动,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团结全市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加强举荐宣传,强化典型示范作用

把政治引领、学术道德建设与人才培养举荐工作有机结合,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生态。持续组织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评选、青岛市拔尖人才(基础研究类)组别评选工作,组织“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已连续举办5届,每年有10名科技工作者入选。积极举荐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杰出工程师等,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创造平台。

加强精神传承,强化创新生态营造

打造“榜样的力量”科学家精神宣讲品牌,组织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走进校园,生动讲述当代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事迹。与青岛电视台合作策划原创栏目“科技对话青春”,邀请“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与大学生群体互动,录制电视访谈节目9期,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注重创新要素导入,推动科创与科普深度融合

统筹推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高端会展赛品牌培育和高端创新资源集成,促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实现同频共振、嵌入发展。

精准引入,促进产学研用贯通发展

做强“科创中国”品牌,引入全国学会创新资源,11家全国学会与我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青岛举办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2023国际前沿材料大会、2023年世界航海科学技术大会,举办“科创中国”第二届先进制冷技术产学融合会议,打造2023年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青岛与台湾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暨休闲农业项目洽谈会,促成全国学会、省级学会在青建设协同创新组织24个,充分链接全国学会、省级学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助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精准对接,服务企业技术创新

开展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行动,举办“科技惠企·创新赋能”活动,组织科创中国技术交易与服务平台、海外专利信息资源平台应用培训,指导服务企业2000余家,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播普及和落地转化。举办第二十一届青岛市学术年会,通过市级学会开展重点学术科普活动66项,组织企业与学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31项,在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17家,“柔性”引才聚才机制更加完善,高层次人才助力区域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氛围更加浓厚。

精准“把脉”,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举办两届院士专家齐鲁行活动,共有24位两院院士和18位高层次专家参加活动,举办“青岛院士讲堂”8场、技术对接会、专题学术报告共计40场次。加快科技智库建设,召开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加强智库建言成果提炼转化,2023年报送《科技工作者建议》15期,7期得到省、市领导批示13次,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决策咨询服务。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相较于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理念、内容、手段和传播方式还存在差距。下步,将积极探索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特色路径,在服务我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动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

Q1

中国商报记者:请问在联系汇集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取得什么成效?

刘红英:近年来,市科协聚焦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上求实效,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优势,把各级学会的创新资源导入基层、导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是链接学会资源,推动下沉一线的科技惠企服务。聚焦服务我市24条产业链,与相关的40余家全国学会、20余家省级学会密切对接,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国自动化学会等11家全国学会与我市建立了合作关系。我市企业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5家全国学会成立了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中国电子学会等4家全国学会分别为我市成立了专属科技服务团,针对我市工业互联网、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供专家服务。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流行色协会等6家学会在企业建立了“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中国制冷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8家学会在企业建立了学会服务站、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山东计算机学会、机器人研究会、光学工程学会等省级学会先后在我市建设5家协同创新基地,重点为智能制造装备、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协同创新组织建设,使更多的学会与我市企业密切合作。同时,利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线上服务平台,指导我市2000余家企业与全国学会开展对接。发挥市级学会专家作用,打造“科技惠企 创新赋能”市级服务品牌,通过市级学会区市行、科技服务团进企业等,帮助企业分析需求,面对面开展对接指导。先后组织20余家市级学会,服务企业800余家。各级学会累计签订各类会企合作协议72项。

二是集聚院士资源,赋能企业高质量科技创新。通过搭建院士服务平台,发挥柔性引才作用,为企业创新发展凝聚“院士之智”。举办两届院士专家齐鲁行活动,通过邀请非住青院士来青参加活动,扩大企业联系院士的范围。聚焦我市重点产业方向及企业需求,24位两院院士来青,开展学术报告会等活动40余场,进企业对接50余场次,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已有院士及团队入驻企业,与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深入推进企业的院士工作站建设,将部分海外院士建立的工作站纳入院士工作站管理,扩大引才渠道,为企业链接更多高端人才,我市现有院士工作站17家,在站院士18名,在站专家146名。

三是科技“会展赛”汇聚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创业。引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的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会议将学会的专家学者汇聚青岛,为企业与专家对接交流提供便利渠道。2023年举办了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青岛国际水大会、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青台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等,协办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中国航海学会的世界航海科技大会、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的国际前沿材料大会等国际会展,累计100余位院士、20000多位专家学者来青参加学术交流。以市场化手段,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汇聚海内外创新人才项目,先后举办了全球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科技等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及各类对接会共引进人才项目42个,注册资本7.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为企业精准引入各级各类创新资源,形成服务科技与企业深度融合新模式,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凝聚磅礴科技力量。

Q2

全国基层党建网记者:请问在服务科技工作者、引领科技工作者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成效?

柳本才: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人才强市、实施“人才强青”计划的决策部署,通过关怀关爱、荐才育才、搭建平台等,努力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聚力服务科技人才创新争先,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突出关怀关爱,营造尊重科技工作者的社会风尚。我们始终把传递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怀、重视支持作为重要使命,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在科技领域奋勇争先。完善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长效机制,开展青岛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致信等形式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与服务,倾听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回应科技工作者诉求,为科技工作者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建设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网上申报服务系统,让信息“多跑路”,科技工作者“少跑腿”,真正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事。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主题展览等不同载体,专题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达人、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典型科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是突出举荐表彰和育才引才,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担历史使命。不断拓宽举才荐才渠道,近几年来,举办2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评选,100名青年科技人才获此殊荣,组织5届“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5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举荐全国创新争先奖6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7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推荐12人获评“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接长引才留才的服务手臂,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学术会议,做好人才、项目引进工作,推进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青岛)建设,建设海外创新驿站和离岸工作站40家,为吸引海外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创造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工程师国际互认试点工作,成立青岛市工程师联合体,建立工程师联系服务体系,推荐我市工程师参与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和全国试点学会的工程能力评价,为提升我市工程师国际化水平畅通渠道。

三是突出平台支撑,团结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以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牵引,成立青岛市科技志愿者协会,组建374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建设科普专家库、建立科普讲解队伍、培育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队伍等,引领科技工作者及各类高素质人才大力投身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创作、送科技下乡、科技惠企等科技志愿服务事业,发挥专长所学,奉献社会。组织科技工作者更充分地参与到面向特定群体的“银龄科普行动”“蒲公英科普行动”“农民科普行动”“产业工人科普行动”中,推动前沿科技知识面向基层公众普及传播,在全社会厚植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沃土,让科技点亮梦想,创新引领未来。

Q3

青岛日报记者:请问在发挥科普阵地作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的具体举措有哪些?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秦云鹏:2023年,我们夯实科普阵地、创新科普活动、建设科普平台、深化科普服务,积极打造特色科普品牌,面向基层、服务民生,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高,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青岛科技馆正式启用。9月19日,国内首家以海洋为主题的特大型综合科技馆——青岛科技馆正式开馆。科技馆以“海洋·科学·人”为主题,总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内设6个常设展厅和239件展项。青岛科技馆采用预约制度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市民近25万人次,为广大市民带来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海洋探索之旅。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工程,青岛科技馆开馆为广大市民学习科技知识、感受科技魅力、探索科技乐趣提供新途径。

二是首次举办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青岛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共25个成员单位,我们积极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创新推出全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此次竞赛面向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开展。设置题目不仅关注高新科技、科研成果、能源技术、科技前沿等国之大者,还有食品安全、应急避险、信息技术、科学常识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内容,让公众在关注国家发展、前沿科技的同时,对生活细节、科技常识有更深的了解。本次竞赛激发了青岛市民参与科普活动、学习科普知识的主动性,参与人次达到近15万人。

三是发布“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科普易行·智慧地图”平台。目前,青岛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7家、省级21家、市级258家,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我们聚焦整合科普阵地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精选140家优质科普教育基地,将基地资源进行系统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梳理、汇集,建成青岛科普智慧地图平台。该平台以地图为载体形成科普矩阵,将科普场馆资源以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市民,是全国首个集科普教育基地信息检索、线路规划和VR体验等于一体的平台,是青岛市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青岛科技馆科普工作品牌,优化科普教学内容,开发研学课程路线,加强馆校合作力度,探索“科普+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科技馆场馆优势、人才优势、展教优势,满足公众多样化科普需求。将继续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竞赛,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发动区(市)科协、市级学会等有关单位,进一步聚焦五大重点人群开展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竞赛,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以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服务青岛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深化和发挥科普智慧地图作用,深度挖掘和利用社会科普场馆资源,扩大智慧地图覆盖面,一方面,要选取更多青岛市区内优质科普阵地资源,逐步扩大科普场馆和教育基地范围;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设覆盖胶东五市科普教育阵地的智慧平台,创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工作路径,真正发挥科普智慧地图平台大联合、大协作、大科普的作用。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