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
您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flash播放器版本低于 10.0.0
为了能够正常观看视频,请您点此 下载最新版本
青岛未来海洋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实现引领?
时间:2022年9月20日10:00
地点: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三楼发布厅 发布内容:介绍青岛市打造“六个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情况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建军; 市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 李苏满;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解宏劲; 市海洋发展局局长 殷世逸。

  主持人:感谢李苏满局长。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好,我是科技日报的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次全市打造“六个城市”中,海洋领域提出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型”的提法非常鼓舞人心,请问殷局长,青岛未来海洋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实现引领?

  殷世逸: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为落实好中央赋予青岛海洋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去年以来我们立足青岛海洋发展基础,邀请国内海洋领域专家学者深入论证研究,提出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这一愿景目标,并写入了省、市党代会报告,力争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引领示范:

  一是科技引领。青岛集聚了全国近1/3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全国30%左右的涉海两院院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开展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水器、海洋观测与预测等海洋基础研究,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持续加大海洋高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能力。

  二是产业引领。青岛曾先后引领了全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化浪潮,近年来,我们依托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不断探索深远海养殖新模式。今年我们的“深蓝1号”高端养殖装置也在黄海冷水团首次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也就是俗称的三文鱼。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今年也投入使用,并且在9月2号成功实现收鱼。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进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中国蓝色金融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海洋产业平台,全力打造现代渔业样板。

  青岛拥有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海西湾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这个基地先后制造了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等世界顶级产品,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能力青岛也位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还将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方向,继续大力发展智能船舶与海洋装备,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基地。

  三是开放引领。青岛作为中亚国家和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承担着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国家重点任务,在海洋开放合作方面区位优势突出。今年1—7月,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73万标准箱,海铁联运箱量连续7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强化航运枢纽功能,做优“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服务品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四是生态示范。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出台《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以上,胶州湾的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等工作,努力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记者:各位好,中国商报记者提问。

  在当前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青岛如何通过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

  李苏满: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构建双循环战略链接,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这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招商引资尤其是招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实现一种平衡协调的发展,把这些能够加快融入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格局当中。借由这次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作为重点来进行发力。

  一是通过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资源双向流动基础网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要素国际流动效率。近期,我们有两个行动要推进,推进门户通道畅通行动、物流体系增效行动,也有一系列指标指引我们,到2024年我们有这样一些指标要完成:青岛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6亿吨;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这也是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力争要达到21%,这个提高还是比较大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争取达到205万标准箱;机场国际通航城市数量达到36个;机场全货机航线14条;国际班列通达国际城市数量至少要达到53个。在这个建设当中,我们已经确定下来这样一些指标体系。

  二是通过建设国际投资贸易门户,贯通投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更加畅通内外,实现良性互动。这方面也有几个行动:第一是招商引资的突破行动,现在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尤其是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重大项目招引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第二是对外经贸的拓展行动;第三是国际消费提质行动;第四是数字经济赋能行动。围绕这四个行动也有一系列目标要实现,都是可量化的,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争取能够实现年均增长8%以上的目标;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7%,因为去年我们增长了32.4%,实现了“十四五”开局比较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去年进了一位,我们由全国第6位到了第5位;再一个就是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90亿美元,今年的预期应该能够超过60亿美元,到2024年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规模;再一个,对外投资累计能够实现50亿美元。通过这四大行动实现这些目标。

  三是通过打造开放核心支撑载体,大家也都知道,青岛对外开放的载体还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很多,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强化这些开放平台战略引领,能够提升全球资源配置集聚能力。近期,我们也有一个开放平台的行动,从四个主要方面,也就是四类平台:首当其冲的就是上合示范区,从上合示范区来讲我们有三个追求。首先是考虑对于中亚国家来讲,我们要打造一个他们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因为他们都在内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个,对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要实现上合组织国家多双边贸易合作的示范区域,为全国作示范。第三个,作为双方来讲,双向投资合作的新高地。除此以外,在文化、旅游、医疗、法律等诸多方面我们也可以在这些重点领域进行交流合作,打造这样一些中心,这是作为上合示范区。第二个是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它的优点是和港口实现了区港大的联动,这在全国自贸区当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个优势。第一,我们要达到一个制度创新先行区的目标。第二,利用我们的区位优势——中日韩,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也是我们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航运贸易金融耦合产业发展示范区。这是对于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诉求。第三个是临空经济发展样板,我们寄希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枢纽经济发展示范区。第四个是在开发区和综保区的层面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青岛市丰富的资源禀赋、基础和各区的功能政策优势,“一区一策”实现错位发展,为青岛在高附加值主导产业的形成方面贡献他们的力量。这是关于开放平台方面我们的一些想法。

  四是通过建立全球合作的融通示范窗口,用来拓展内外交往的渠道和空间,汇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资源要素,提高汇聚能力。近期也是有行动,国际交往深化行动也是在具体执行当中。这里面要构建两个体系,一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基础的陆上友城网络体系,二是以海洋友城为坐标的沿海友城网络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拓展我们的朋友圈。这里面还有一系列的平台,需要借由这些平台去放大这些效应,譬如说我们的上合峰会,譬如说我们今年6月份刚刚举行的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对外开放交往交流的平台。除此以外,我们在推进国际城市战略方面要很好地利用青岛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帆船之都”“啤酒之城”“电影之都”这种文化辨识度比较高的、国际化特色比较鲜明的城市品牌,来增强整个城市的吸引力,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吸引国内外人才更好地感知青岛、驻足青岛,最终能够生根青岛,助力整个城市的发展。

  今天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李苏满局长的介绍,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要,请会后联系市发改委,联系电话85911321;市海洋发展局,联系电话:85886972;市商务局,联系电话:85910310。

  本场发布的视频和文字实录,请登陆“青岛发布”微信公众号、“爱青岛”手机客户端、青岛政务网、青岛新闻网、观海、蓝睛视听的“新闻发布会”栏目获取。

  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结束)

现场图片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