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国家一类重点防空城市,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目标多,在当今空袭与防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主要作战样式的情况下,全社会要警钟长鸣,强化忧患意识,共同做好我市防空袭斗争准备工作。当前,青岛市人防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断推进人防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人防部门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高标准建好“生命线”工程,为城市安全、百姓安危打造安全屏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次警报试鸣演习,将发放预先警报信号、空袭警报信号、解除警报信号和灾情警报信号4种警报信号。
人民防空警报信号由国家统一规定,按发放时机分为预先警报信号、空袭警报信号和解除警报信号,平时试鸣防空警报信号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实施,其中国家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每年组织试鸣不少于1次。战时发放防空警报信号,由当地负责防空袭作战的最高指挥机构决定。灾情警报信号由山东省统一规定。
预先警报信号是在敌方对我方有空袭预兆时发放。鸣响方式是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战时根据需要可循环发放。预先警报信号的特点是声音低沉、有力、平缓,间隔时间较长。它告知市民敌人可能对我城市进行空袭,要提前做好各种防空袭准备。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在室内的人员,应当按照防空袭疏散掩蔽预案,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燃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域隐蔽。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应当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熄灭灯火。
空袭警报信号,是在敌方对我方空袭征候明显,将要展开攻击或已开始攻击时发放。鸣响方式,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空袭警报信号的特点是声音低沉、急促,鸣停时间相同。它告知市民,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经临近,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市民应迅速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域隐蔽。情况紧急无法进入防空工程或疏散地域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在室内的市民,可在5层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的楼房底层走廊或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等处藏身,或可在靠墙角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在公共场所的人员,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隐蔽,也可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在高压线、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处停留。在空旷地带的人员,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大树下隐蔽,迅速卧倒,脸向下、双手置于胸前,在空袭中,尽力使头和胸部离开地面。
解除警报信号,是在敌方对我方阶段空袭危险消除或战情缓和时发放,鸣放方式连续鸣3分钟。解除警报信号的特点是声音低沉、缓慢、连续鸣放没有间隔。它告知市民,空袭情况已解除,可以按照防空袭预案消除空袭后果,恢复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市民应配合人防专业队伍开展消除空袭后果工作,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初起火灾、清理废墟等。警报解除后,市民仍要注意收听广播,了解解除警报后人员行动的注意事项,关注疫情、放射性沾染、染毒或带菌情况等通报,了解敌空袭规模、方式及城市破坏情况通报,以便做好再次防空袭行动准备。
灾情警报信号,是在重大自然灾害或有毒、有害物质等灾害即将来临时发放。鸣响方式,鸣15秒停10秒,再鸣5秒停10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计时2分钟。灾情警报信号的特点是声音低沉、短促,间隔时间相同。它告知市民,重大自然灾害或有毒、有害物质即将来临,要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以应对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
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青岛市防空警报试鸣日,这是因为1897年的11月14日,德国军队在胶州湾登陆,武装侵占青岛,选择这个日子试鸣防空防灾警报,一是警醒全市人民群众铭记历史,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二是提高人民群众识别、听辨防空防灾警报信号的能力,熟悉防空警报鸣放规则,正确区分警报信号,以便在空袭来临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检验警报设施的布局、技术性能和音响覆盖范围,建设更加可靠、稳定、完善、有效的预警报知体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人民防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全市各级人防部门在“11·14”警报试鸣当天,将组织相关演练。受近期疫情形势影响,此次城市市民防空防灾疏散掩蔽演练仅组织少量单位及市民参与演练。警报试鸣工作涉及单位多,参与面广,要求高,尤其是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本土新增病例的情况下,组织实施相对复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组织指挥,做到上下协同、一体联动。本次警报试鸣演习,按实战化要求和经市政府批准的演习实施方案,由青岛市人民防空指挥部统一领导,市人防办和各区(市)人民防空指挥部组织实施。全市宣传、公安、教育、民政、卫计等30个人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组织本系统相关单位参与演习行动保障。二是加强信息发布,做到广泛知晓、安全有序。多渠道发布关于组织“11·14”全市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活动的公告;全市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民众公告这次警报试鸣的时间、范围和形式,广泛告知提醒市民群众,以确保警报试鸣时的安全有序。三是加强设备保障,做到通信畅通、性能良好。组织全市人防系统警报管理人员进行了警报设施及警报分级控制管理与使用理论培训,开展了防空警报技术性能的检测与维护保养。
今年的“11·14”警报试鸣活动,将由青岛电视台、地铁、公交分别同步鸣放警报信号,青岛电视台“爱青岛”APP、青岛广播电台综合频道直播警报试鸣演习实况。请广大市民注意收听收看。
今年的“11·14”警报试鸣活动,除进行防空防灾警报试鸣外,还将同步开展演练。演练由青岛市人防指挥部组织指挥,参演单位包括青岛各(区)市人防部门、部分学校、社区、企业、重要经济目标等单位以及胶东经济圈人防部门。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市民防空防灾疏散掩蔽演练和胶东经济圈人民防空跨区协同演练2个部分。
其中,城市市民防空防灾演练主要开展人防指挥所开设、指挥协同、指挥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对空侦察、突发情况处置等科目的演练。组织各辖区部分学校、社区、企业、重要经济目标等单位进行疏散掩蔽,消除空袭后果,灾后抢救抢修等科目的演练。
胶东经济圈人民防空跨区协同演练主要开展战备等级转换、人防指挥部开设、分析判断情况、确定行动构想、定下行动决心、修订方案计划、组织行动协同、人民防空专业力量实兵演练,跨区支援等科目的演练。
演练按照实战化标准、实案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力量编成和指挥协同,熟悉职责、熟化席位、熟练流程,强化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运用,全面提升防空防灾、应急组织指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