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南区、市北区委、李沧区分别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市南区:“保险+期货”推动精准扶贫案例入选了国务院扶贫办“2020年企业精准扶贫专项案例50佳”名单
目前,市南区对口协作的安顺市平坝区、陇南市宕昌县全部如期脱贫摘帽;2019年、2020年市南区连续两年迎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现场考核,取得优异成绩,市南区“保险+期货”推动精准扶贫案例还入选了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2020年企业精准扶贫专项案例50佳”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在全市2018、2019年度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综合评价中,市南区已经连续获得“好”的等次。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扶贫支撑效果显著
市南区自2013年以来,累计向协作地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05亿元,先后援建了平坝区城关第一小学、平坝区第一中心幼儿园、宕昌县中药材加工合作社等教育卫生事业和扶贫产业项目,直接带动60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积极动员群团组织、慈善协会、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参与帮扶,累计捐款捐物3800余万元。
持续深化人才支援,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先后选派8名优秀干部到协作地挂职开展帮扶工作,抓紧抓实帮扶举措。实施全链条式教育帮扶。与协作地50余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先后选派了70余名骨干教师开展支教和教研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协作地教师4000余人,开展“空中课堂”活动10余次,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组团式医疗帮扶。与协作地10余家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选派了20余名医疗技术人员赴协作地开展支医帮扶,组织医疗和管理援建团队赴协作地开展业务培训指导,使协作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持续加强产业协作,经济合作发展共赢
深化旅游合作。通过自媒体、网络媒体对协作地旅游资源进行专题宣传报道,联合驻区旅行社加大特色旅游产品推广,累计输送客源超过15000余人次。强化招商引资。通过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企业前往协作地实地考察,先后引入青岛旅游集团官鹅沟旅游度假村等东西协作产业项目20余个,实际投资4.88亿元,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0余人,通过利益联结带贫6300余人。扩大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作为持续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组织发动机关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积极购买协作地农产品、先后举办了区机关扶贫大集、万象城东西协作扶贫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佳世客“东西协作,三地情深”浮山湾消费月等系列活动,通过岛城明星代言、“线上+线下”双渠道直播带货等方式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累计实现消费扶贫额超1亿元,带动协作地7800余名贫困人口受益。
持续拓展劳务协作渠道,就业脱贫效果稳步提高
在市南区设立了全市首个区级东西协作劳务工作站,建立常态化、定期化联络机制,先后组织海尔、海信等50余家企业赴协作地举办劳务招聘会20余场,组织开展劳务培训1200余人次,帮助贫困人员来青就业370余人,省内就近就地就业2800余人,到其他地区就业690余人。安排专人对在青劳务人员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予以心理引导和生活关怀帮助稳定就业,中央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双方携手共奔小康
组织街道与协作地20余个乡镇建立结对关系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发动110余家企业、社会组织、社区与协作地60余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累计向结对镇村捐款捐物1700余万元,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2400余人次。2020年,组织发动50余家社会组织、企业、社区与宕昌县19个中央挂牌督战深度贫困村结对,形成“多帮一”的有效帮扶模式,定向开展社会捐款840余万元、捐物90余万元、消费扶贫60余万元,帮助贫困人口就业60余人。
市北区:打造“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立体消费扶贫模式
2016年以来,市北区协作地西秀区、西和县分别于2019年、2020年顺利通过国扶办脱贫攻坚考核验收,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市北贡献。
全面升级加力,尽锐出战助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资金支持显担当。市北区自2016年以来,累计向协作地投入区财政帮扶资金1.32亿元,用于协作地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村民住宅条件、当地产业发展以及帮扶贫困人口就业等方面,做到财政资金精准规范使用。
人才选派多类别。2016年以来,市北区向协作地派出的挂职干部6人,医生、教师、律师、大数据专家、小城镇规划、电商等各类人才96人,完成党政干部培训2480人,培训专业人才6710人。其中,多名挂职干部被推荐为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和省脱贫攻坚记大功等先进典型,多名支医支教人员被评为协作地优秀教师和医务工作者,通过互访交流,人员互派,市北区与协作地真正实现互学互鉴。
社会动员聚合力。2016年以来,市北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分别与协作地的乡(镇)、村、学校和医院开展结对帮扶200余对,依托社会专业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协作地优势产业举办农副产品种植、畜牧养殖等专业培训,助力当地劳动力由需要“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实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完成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016人,带动贫困人口6027人。广泛动员区内社会企业捐款捐物3639万元。
聚焦攻坚任务,发挥市北优势推动两地互惠共赢
聚焦可持续,产业帮扶增动能。市北区紧紧依托协作地资源禀赋,坚持帮扶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推广“双椒产业”、“直采统购”等产业帮扶模式。2016年以来,共向协作地新引入产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3.5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19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2万余人。
聚焦稳收入,劳务协作提质效。市北区在西秀区、西和县分别成立了劳务工作站和劳务培训基地,与协作地人社部门及有关企业签订了《就业扶贫劳务输转用工协议》和《就业技能培训协议》,着力搭建贫困劳动力输转就业平台。2020年为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创新建立了“基层党组织+青岛企业+挂职干部”组合式招聘模式,将传统集中招聘变下沉协作到户,逐村动员组织,确保协作地赴青岛贫困人口早日复工复产和就业。2016年以来,市北区开展技能培训1273人,输转协作地贫困户来青就业316人,帮助贫困户到其他地区就业1957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3340人。
聚焦拓渠道,创新模式促消费。市北区通过打造“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立体消费扶贫模式,创新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线上,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交运易购线上商城、山海盟线上商城等销售平台,拓宽协作地特色农副产品外销渠道,同时,依托青岛新都心直播电商基地,推动扶贫网络直播带货等线上活动,帮助协作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线下,举办年货大集、特色农产品展销、签定代理销售,组织企业参加我市举办的各类展销会等,集中向青岛市民推介协作地特色农产品;区委区政府各部门、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和国有公司,充分发动辖区和行业内企业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购买;推动协作地特色农产品、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进入我市利群、佳世客等大型商超,实现协作地产品在我市的长效化、常态化销售。2016年以来,市北区完成消费扶贫约2亿元。
聚焦攻深贫,挂牌督战助清零。2020年,中央对未摘帽的西和县6个深度贫困村挂牌督战,市北区聚焦挂牌督战村,制定了《市北区帮扶西和县国家级贫困村脱贫退出方案》,集中全区优势力量,全力协助西和县挂牌督战村脱贫摘帽。组织12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与6个督战村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两帮一”的帮扶格局,向挂牌督战村捐款捐物394万。针对西和县6个督战村存在农产品无深加工、无正规外销渠道的问题,市北区联系当地4家农产品合作社对深度贫困村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组织区内企业采购,实现采购金额20余万元;在督战村实行公益岗位就业计划,提高当地劳动力就业率和稳岗率,帮助25人实现就地或异地就业。
李沧区:连续四年获得“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李沧区对口帮扶的康县,是陇南市首批脱贫“摘帽”的3个县区之一。2017年至2020年,李沧区连续四年获得“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突出财政主导,多方筹措资金。坚决落实脱贫攻坚资金保障责任,按照年均不低于10%的增速,持续加大财政援助资金保障力度,四年累计筹集东西扶贫协作援助资金1.6834亿元。2018年,为康县、单县各出资财政帮扶资金600万元作为母基金,成立李沧(康县/单县特困学生)教育基金。
强化人才引领,深层扶技扶智。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发挥李沧区人才集聚优势,向协作地深度扶技扶智。多层次选派人才,先后选派挂职干部、援派医生、教师及文化旅游、司法、园林等方面人才共94人,突破了市援派专业技术人才仅限于医生、教师的瓶颈。两次援黔支医的荆国红医生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黔中大地,显著提升了黄果树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多层次开展培训,回应协作地所需,先后组织了党政干部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培训班,累计服务逾万人次。在人才引领帮扶下,共计有1140人次创业成功,推动实现贫困人口来青就业178人、就地就近就业527人、到其它地区就业120人、协作地贫困学生来我区就读职业院校9人。
同心携手帮扶,共筑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和最急最忧最盼的事。持续开展六类结对共建活动,全区共有11个街道、32个社区、46家企业、2个社会组织、8所学校、5家医院与协作地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区属国有企业融海公司与海尔集团日日顺物联网有限公司合作,在单县100个经济薄弱村建设了100个“李沧爱心水站”,为1万户贫困家庭提供健康免费饮水。青岛花田食品有限公司、青岛中科隆海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到陇南市开展产业合作,推动签约产业合作项目10个,援建扶贫车间6个,吸纳带动近400名贫困人口就业。创新消费扶贫模式,通过平台、小程序、实体店、专区、专柜、进社区等多渠道销售,帮助协作地销售农产品累计4526.75万元,惠及贫困人口65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