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
您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或者flash播放器版本低于 10.0.0
为了能够正常观看视频,请您点此 下载最新版本
我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项 目:《“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发布会
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钊贤
时 间:2021年1月7日(星期四)11:00--11:40
地 点: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三楼大发布厅

  主持人:接下来的时间请媒体朋友们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杨局长,您好,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蓝天白云变多了,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我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谢谢!

  杨钊贤:今天和我一起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有大气处二级调研员陈晓栋同志,请他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谢谢。

  陈晓栋:谢谢这位媒体朋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家历来非常关心,“十三五”以来,全市空气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2020年更是第一次实现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我想一方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全体市民大气污染防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比较圆满的成绩,下面我介绍一下在“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采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青岛市制定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期、三期的行动计划,制订了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这些文件都从总体上对我市如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规划。另外全市实施了污染物排放了标准管理和总量管理,按照山东省1+5+8的系列标准管理,全市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另外对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实施了总量的控制,通过工程减排措施不断减少全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有了保障。

  全市将大气污染质量的指标改善纳到市政府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中,实施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区域管理,高污染原料禁燃区管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限批燃煤锅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保障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另外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坚持每周通报、半月调度、全月考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新机制,市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议,通报突出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通报各区市部门和街道,对问题突出的采取约谈问责帮扶等措施推进整改,有效的压实了各单位和各区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责任。

  二是全面实施精准治污。我市针对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从抑尘、控车、压煤、减排等重点方面全力攻坚,全市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清洁能源采暖、散煤清洁化治理、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提升铁路和水路清洁运输占比,不断深化城市扬尘精细化管控一系列的重点任务。另外,根据不同季节污染物排放特点,分时段突出治理工作重点。夏秋季重点抓好臭氧污染防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坚持实施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实施有组织与无组织协同减排。秋冬季重点抓好颗粒物浓度控制,连续多年采取“1+N”的方式强力推进,特别是突出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减排。

  三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用科技的力量强化监管。全市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市142个镇街全部安装自动监测网络,全市所有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都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开展出租车道路扬尘走航监测系统、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系统、建设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渣土车AI智能识别管控系统、黑烟车监控系统、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有助于快速的发现污染源,快速的进行污染治理,使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下一步,全市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的部署各项工作任务,二是针对夏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的问题,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深度治理,实施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强化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控,让重污染天气应急成为督促企业提升自我环境管理水平的一个动力。三是进一步深化城市扬尘污染管理,总之,我们这些工作就是一个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蓝天白云,让青岛市率先实现在良好的空气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目标,谢谢大家!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鲁网的记者。这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我想问一下,我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成效有哪些?谢谢!

  杨钊贤: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由水处的金柏峰处长回答。

  金柏峰:感谢媒体朋友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支持,大家知道水污染防治工作既是一项环保问题也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广大市民都希望身边的河流水清岸美,为此“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立足青岛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考核导向,统筹城市和农村、地表和地下、陆地和海洋,综合运用检测通报、督察督办、综合考核、生态补偿、约谈问责等措施,狠抓工业水污染防治,提速增效城镇的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控制船舶、港口的水污染,不断丰富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促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不断的改善。主要的成效有四个方面:

  一是地表水,杨局长在通报稿里面已经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主要反映了两个大方面,一是优良水体的提升方面,咱们超额完成国家的任务,劣五类水体大幅度削减,很多的朋友身边可能都有河流,都有深切的体会,比如李村河、墨水河、北胶莱河、大沽河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李村河、墨水河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还是纳污河的形式,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常态化的水清、水质达标。大沽河作为母亲河也保持水质的总体达标。北胶莱河作为和潍坊的交界的河流,水质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实现消除劣五类,这是地表河流,还有很多的例子,我就不再列举了。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饮用水源地方面,咱们整个“十三五”期间对引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不断的加码,重新划设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严格水源地保护区项目的审批管理,深入开展城市和农村的集中式水源地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十三五”期间整治消除了270多个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大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演练,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总体达标。

  三是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消除方面,整个“十三五”有14条城市黑臭水体纳入清单治理,按期完成治理,并通过了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的三次联合督察,对清单之外的黑臭水体,凡是社会有举报、反映的都是发现一处、整治之处、消除一处。比如李村河中游的位置,以前大家知道以前是李村大集,没有整治之前是脏乱差,是黑臭水体比较突出的地方,通过整治以后现在变成了城市的河道景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四方面,近岸海域水质也是持续的改善,前海一线近黄海水质总体都是优良的,水的透明度非常高,胶州湾水质也是持续改善,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在70%以上,优良比例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是归纳成效主要体现的四个方面,“十三五”整个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很多的短板和不足,部分河湖缺少自然径流,达标也不是太稳定,“十四五”我们将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主要的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大方面:一是污染减排,第二是生态扩容。污染减排主要的措施是继续推进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的扩容提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善、中水回补管网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水污染防治的能力和标准。

  二是生态扩容,我们将按照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的原则,围绕重点河湖,积极谋划好生态补水、再生水循环利用、闸坝调蓄、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增加河湖的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努力实现河湖水质和水功能相匹配,部分重点河湖恢复到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百姓亲近的良好水生态环境。

  最后,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对全市“十四五”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青岛新闻广播的记者,我们知道“十三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想进一步的了解一下,“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主要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谢谢!

  杨钊贤: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在总体情况汇报介绍的时候提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环评处处长也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一些详细的情况请环评处处长季先锋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季先锋: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我们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主动积极的对接全国最先进的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简政放权”方面,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2015年我们审批权限开始下放,目前除了一些高污染、高风险的项目由市局审查审批外,目前95%的项目由分局进行审查办理,这样也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就近咨询、就近办理。

  二是在2019年我局出台了环评管理改革的方案,刚才杨局长也介绍了,豁免了9类环境污染风险较的小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手续。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动环评告知承诺制,之后环评审批时限由2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极大的方便企业快速开工和建设。

  三是在2020年春节之后,我局印发了助力疫情防控的通知,对一些疫情防控项目,如医院、医疗物资的建设这类项目,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经过辖区的分局研究可以先开工建设,后续同步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通过这些举措,目前我们青岛市应该说是很多的项目建设是非常迅速的,除了豁免一批以外,有85%的项目通过网上登记备案,平均用时10分钟。刚才杨局长介绍了,2020年由828个项目实施了告知承诺制,49个疫情防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在“放管结合”方面,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中介和机构的监管,环评文件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环评的效能,而且影响审批的效率,目前我们每半年开展一次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的集中复合抽查以及环评机构的现场检查,从2017年我们在全国创新开展了通报批评和失信计分的工作制度,目前对54家环评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对38家机构失信计分,进一步规范了环评市场。

  第二项工作,加强对分局的监管,目前大量的项目由分局审查审批,一方面规范制度,建立完善流程,同时每年对各个分局进行专项检查,看看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每月我们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分局的审批能力,确保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在“优化服务”方面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审批的流程,压缩时限,目前我们建立了提前服务、帮办服务、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我们环保局内部所有的程序都是并联办理,2018年开始环评审批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但是这个时间不包括专家评估和公示、企业整改的时间,这个时限在全国目前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方面的工作,推动网上办,从2017年开始,我局环评审批全部实现了网上办,此外在2019年建立了企业的自主公示的平台系统,帮助没有网站的小企业进行公示环评信息,我们建立平台供企业免费使用,一方面方便企业,第二方面也便于公众的查询。

  第三方面的工作,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对地铁、港口、高速公路、机场这类项目我们主动服务,加强调度,快速办理。

  第四方面的工作,杨局长介绍了,制订了促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了很多的措施,包括送技术、送政策到企业,畅通诉求的解决机制,畅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环境管理当中的问题。

  应该说这是我们在“放管服”三个方面做的主要的工作。

  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源头防范环境污染、依法严格审查审批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服务企业,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做出贡献。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深度采访需求会后可以联系发布人,也可以联系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刚才杨局长和三位处长的发布和解答,我们感受到“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显著的成效。请媒体朋友们把“十三五”期间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报道能够做好宣传、解读和传播,号召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让我们城市的山更绿、水更净、天更蓝、气更清。

现场图片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