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改革报》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26条措施”的第1条提出,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可同等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希望可以介绍青岛市具体落实措施,谢谢。
徐守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市发改委的徐守国。
青岛市工业基础比较雄厚,门类齐全,资源禀赋也是比较雄厚,青岛市在42个工业门类当中,35个在全国还是指标评价比较靠前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新经济上,四新、新四化中,我们工业有一些短板,特别是高技术企业、新材料。这次疫情我们得益于青岛有一定的基础,疫情期间我们青岛市在很短的时间能够提供无纺布、熔喷布、口罩,而且在短时间之内我们生产的口罩机转型,这是除了海尔的卡奥斯平台,我们做机器人的企业转型做口罩机,当时的口罩机当时订货大概今天也到不了货,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青岛具备这样的技术优势、产业基础,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因为口罩机基本上是在深圳、东莞、福建一带,但是北方只有青岛做出了这样的,而且生产出来的口罩机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得益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在疫情期间很短的时间之内,我们的口罩从20万、50万到300万、600万,到现在规模是1800万-2000万只的规模,拿到证的是11家,所以我刚才说的这里面也有台资企业。
当前从产业的发展趋势,青岛打造抢抓工业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一次产业变革,青岛从去年开始打造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攻势,提升青岛的产业飞跃、产业的技术变革,适应新的形势。
二是今年4月28号青岛市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当然主要依托的平台是海尔的卡奥斯平台,这是世界三大工业互联网之一,应该是经过多年的培育、多年的研发,现在已经可以能够为制造业提供系统性的的服务,达到应用的程度,当然还要完善、深化。
大致上是这样的,在人代会上提出,青岛市提出来到2022年,还有三年的时间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当然这个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我们现在主要是围绕这个。
这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相关部门发改、经信、科技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我们在座的部门,还有商务、人设指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平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等。
2019年,全市新认定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这些重大技术装备,特别是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在青岛,是要给予一定的支持的,这个支持已经连续三年兑现的,数额也是不小的,是500万,省级的是50万,在今年3-4月份全部兑现到位了,去年也是。在推进技术装备、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当中我们青岛市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是实实在在的。
我市对台资企业参与重大装备发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等一视同仁,门坎儿是平等的,同等对待。目前,已经有一些台资企业先行一步,积极参与其中。青岛欢迎更多台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在北方来说,台资企业在青岛是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的,当然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乡情也有产业的嫁接优势,特别是台资比如说在微电子方面、机电方面还是优势非常明显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此次发布的《办事指南》,加强与青岛市发改、工信、科技等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牵头或参与相关工作,充分利用青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记者: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市人社局的领导,台湾同胞可以参加我市的职称评审吗?如果能参加的话,职称评审应当按照什么样的流程?
李桂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凡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人事关系的台湾同胞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在我市申报职称评审。
台湾同胞在我市工作一年以上,可以不受原职称资格限制,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直接申报相应级别的职称。其在台湾及海外的工作经历、学术和专业技术贡献可作为参评依据。其中符合条件的台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按照《山东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直接申报正高或副高级职称,不受户口、原职称资格、学历资历、继续教育、申报条件等限制,并可免于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业务测试和支医支教等基层服务经历。
在我市工作的台湾同胞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程序和途径上,和我市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享有同等待遇,可按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每年发布的职称评审通知和各系列、各层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报送材料的有关要求,采取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评委会审核的方式参加职称评审。
对参加评审人数较多的,各职称评审委员会可以实行单独分组评审,评审通过人员可以通过山东省职称申报评审系统更便捷的打印电子证书,青岛市2017年先行一步,进一步拓宽了职称评审的范围,把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且为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了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这是2017年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了广泛宣传。
职称的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和各界对我们职称改革制度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记者:我是大众网海报新闻的记者,想问一下商务局的领导,如何利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保障台资企业规避贸易风险?谢谢。
薛润波: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支持出口的政策。大家经常听说反补贴、反倾销指的就是这一方面的问题,但是出口信用保险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为进一步扩大青岛市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的范围和扩大规模,2019年制订了一个政策,这个政策有一个通知《关于做好落实扶持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作的通知》(青商贸字〔2019〕6号),这个政策同样适用于在青岛做贸易的台湾投资企业。
具体来讲,方面有两项:
第一,对非小微外贸企业,这个企业年出口额度在300复员以上的企业,政策支持的力度,对于它的保费支出可以扶持60%,如果这个企业每年的出口额不到1亿美元,最多保费补贴可以100万人民币,如果出口超过1亿美元,最大的补贴幅度是200万美元,这个政策是适用于非小微企业。
第二,对小微外贸企业,年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现在执行的是优惠保费比率是0.03%,同时对于这一类企业目前的保费给予100%的扶持,谢谢。
记者:您好,薛局长,我是《青岛财经日报》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我们有哪些措施是可以让台资企业增加投资的?谢谢。
薛润波:增加投资,不管是外商投资企业还是包括台湾投资企业,在投资一个地区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严格说起来有两项。
第一,是市场准入问题。关于市场准入,政策上是非常明确的,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政策大体上来讲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前天刚刚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有一个总体方案,这是最优惠,放的最宽的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包括贸易的零关税,包括投资便利化等等,这是海南。
我们青岛包括中国的其他地方跟这个政策都没有关系,复制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除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之外,我们实行两个政策,第一个是自由贸易区的投资负面清单,就是自贸区,我们青岛也有自贸区,在自贸区范围内投资可以适用于自贸区范围内的负面清单,除了自贸区之外,还有一个负面清单是通用的负面清单,自贸区范围之内的负面清单目前只有37项,原来是45项,2019年缩减到37项,自贸实验区以外的负面清单原来有48项,现在降到40项,台湾投资企业同样适用于这些负面清单的规定,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投资要牵扯到投资政策的问题,为了鼓励外资企业包括台湾投资企业到青岛来投资,我们制订了两个政策,这两个政策是《青岛市促进境外投资者来青投资奖励政策》和《青岛市促进社会化专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先说第一个政策,《青岛市促进境外投资者来青投资奖励政策》这个政策是在2018年9月21日制订的,分为新投资项目和增资项目,对于新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新项目,按实际到位资金的2%给予奖励,最高可以奖励到1亿元。对达不到5000万美元,在5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我们奖励的比例是1%。
对于新增资项目,奖励是以3000万美元为基点,3000万美元以上的按照2%来奖励,3000万美元以下是按照1%来奖励,这是关于投资奖励政策。
还有一个是鼓励社会化招商的奖励政策,这个政策实际上是对引荐到青岛来投资的项目注册资本金到位以后,我们可以按照注册资本金的多少给项目的引荐人给予奖励,最高可以奖励到2000万人民币,如果是世界500强企业还可以加倍奖励,这是关于政策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实际方面的的投资奖励政策,大家知道任何一个项目在投资的过程当中主体是各个区市,现在我们青岛市各个区市包括各个功能区都对投资奖励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和扶持政策,这需要跟各个区市加以对接,因为每一个项目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