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局长,您好,我是民主与法制社的记者,提问该《意见》与以往养老政策相比有什么创新性、先进性,解决了哪些养老问题?谢谢。
王哲:谢谢您的问题,具体的意见,养老处全程参与并且理解的比较深,请养老处处长乔先华同志给予解答。
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谢谢各位媒体今天就养老服务事项来采访,市政府根据国办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制定了青政发〔2019〕32号文件,市政府每隔几年就搞一轮新的养老政策,上一次是2016年制定的,这一轮32号文件和2016年的文件相比,它的政策创新主要是在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为了实现青岛市“9073”养老格局,这个概念是90%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要解决好90%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我们根据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痛点和堵点,在这版政策主要打通了这些痛点和堵点,一个是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设施问题,规定新建小区按每百户20平方的标准在规划阶段、建设阶段、验收阶段实现四个同步,确保新建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能够到位。
针对老旧小区,文件还规定要利用政府的闲置房屋,利用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可以拿出40%免费用来养老,实在没有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来解决房子的问题,解决房子问题这是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
我们又构建了一系列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配套的政策体系,一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可以免费用政府提供的房子;二是这些组织在设施的装修、设备的购置方面根据它的等级,准备居家社区养老中心设三个等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根据等级状况给予一次性的建设和装修的补贴。
新创的家庭养老床位概念,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居家过程当中可以享受到像机构一样的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要居家养老组织和这些居家当中的失能老年人签约,签约之后就视为家庭养老床位,这个家庭养老床位和机构中的失能养老床位一样享受床位的运营补贴,从事居家社区养老组织的护理员、院长都享受原来在机构养老方面构建的政策优惠,包括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责任险等等。通过政策的综合运用,相信我们未来两年到三年的时间,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局面,谢谢各位记者。
王哲:我补充一点,前一段时间政府常委会已经对我们居家社区养老专门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两年的行动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全市所有街道、乡镇都要建一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想在全市的街道,据统计有90处街道建立90家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明年我们想在全市的乡镇把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我们在乡镇、街道这一级,每一个乡镇、街道都要有一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服务中心为依托来辐射居家社区的养老服务,为居家养老床位提供服务,谢谢。
记者:王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社的记者,针对我市的养老服务的人才短缺和流失严重的问题,请问《实施意见》对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建设方面出台了哪些扶持政策?谢谢。
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记者提的问题都比较尖锐,养老服务当中,养老护理员短缺确实是我们遇到很大的难题,我们在这一版《意见》当中,一个是要建立养老护理员的荣誉感,我们继续要执行“敬老使者”的制度,每两年要在全市评选一次“敬老使者”,享受市政府的专家津贴待遇,让养老护理员在岗位上有荣誉感。
二是建立养老护理员按等级进行工资补贴制度,我们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通过对养老护理员加强培训,让养老护理员取得等级,之后他们就可以按等级享受工资有关的待遇。
三是建立了养老护理员的岗位综合补贴制度,养老服务从事过程当中发现养老机构运营经营比较艰难,只要是签订正式合同,只要是机构按规定给缴纳保险,我们就给养老护理员给予连补三年的岗位综合补贴。
四是为了解决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今年开始准备加大“双招双引”的力度,其中招才引智,想和青岛市合作的一些地区,包括菏泽市、甘肃陇南市进行合作,对当地家政学校培养的养老护理员争取引进到青岛来从事养老服务,当然更多要从事居家养老服务,我们要为解决这么多家庭养老床位的养老问题,解决养老护理员的短缺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谢谢乔处长精彩的回答。
记者:王局长,您好,我是《老年生活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咱们《意见》出台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都有哪些措施?谢谢。
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农村养老确实是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农村养老方面重点关注两类对象,一个是农村的留守老年人,这些老人子女都外出打工,只有两个老人或一个老人在家的情况,我们建立农村留守老人的巡访制度,通过建立网格化机制,让村里的志愿者和村组织的干部、党员、团员能够建立定期联系的帮扶机制,每个月或者是每周定期到留守老人那儿走一圈看一看。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制度创新,我们想今年开始引入社工概念,因为社工组织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社会工作方面的关爱、心理方面的关爱。
第二个重点对象,是农村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我们前几年每个农村的区市都建立了区市级的社会福利中心,我们现在准备把原来的农村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农村特困供养人员,集中到区市级社会福利中心供养,把闲置出来的农村敬老院设施转型为镇一级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是招聘有资质、有能力的养老服务企业进行社会化运营,开展对农村中不是特困供养对象的失智失能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谢谢。
主持人:谢谢乔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