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青岛早报记者,我想问一下人社局刘局长一个问题,在《实施意见》里面,提到了教师职称改革,这个比较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想让您介绍一下,咱们在接下来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和优化教师岗位管理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刘传华:谢谢。您刚才提问的问题,针对性和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也事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在两个方面,关于深化教师职称改革方面,我局将会同市教育工作部门,坚持立德树人的评价导向,重点评价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下一步推进工作中,我们考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扎实推进工作:一是推进分类评价,坚持同行专家评审委基础的业内评价机。二是全面落实向乡镇学校倾斜的政策,启动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关于优化教师岗位管理方面,我们考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严格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将中小学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逐额分配到位。二是下放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统筹管理使用权限,由教育工作部门结合均衡地区教育资源、干部交流使用等工作需要,统筹调控使用本级中小学岗位。三是会同教育部门针对学校不同岗位特点,合理设计岗位职责、评价标准等方面,扎实推进三定一聘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此也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各位记者朋友对人社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记者:各位领导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我注意到,《实施意见》中提出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想请市委编办介绍一下我市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有关情况,谢谢。
王建亚:谢谢。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和保障问题,我想有三点。第一个,市委编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我市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和保障工作,把它作为重点的民生事项予以重点保障。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按照省规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及时足额核定了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编制,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我市部分区域出现了学生数量增幅比较大的情况下,在全市编制总量内,通过挖掘统筹现有编制资源,重点保障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核编需要。对一部分区市,确实通过自身难以解决的,通过下放市级的事业编制等方式进行调剂解决。我这里有一个数据,仅在2016年和2019年两次全市中小学核编过程中,全市共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5000多名。第二个方面,刚才刘局长也介绍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市目前还存在着中小学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超编情况,尽管如此,市委编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根据我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尽力满足近几年新建中小学特别是教育需要吸收引进的青年教师和高层次教师的需求。第三,下一步按照中央四部委以及省市有关要求,结构编制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助教育部门继续强化中小学教师的编制保障,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同时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强化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逐步使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使用、管理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