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接下来把时间留给媒体朋友们,请媒体朋友们根据刘局长发布的内容和自己关注的问题举手示意提问,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刘局长,你好,我是《半岛都市报》记者。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两年一届,2017年举办了首届,在这两年间,青岛的城市发展取得了飞跃性的变化,标准化工作也有很大的变化,我想请您介绍一下本届论坛和首届论坛相比,在规模和内容上有哪些新的突破?谢谢。
刘伟政: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2017年6月27-29日,市政府成功举办2017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当时的主题为“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设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六个专题,实现了国际标准化领域新突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领导人第一次同时出席,发出了中国声音,留下了青岛印象,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9论坛以“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按照“1+5+1+1”的举办架构共有七项内容,即1个主题论坛、5个专题论坛、1个国家标准化会议和1个“双招双引”洽谈会。5个专题论坛将围绕现代海洋产业、国际智能制造、绿色环保、新型显示产业、人才培养等5个重点领域标准化进行专题研讨。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和中国标准2035项目组代表将齐聚一堂,这也是第一次研讨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国家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问题。同时还有“双招双引”洽谈会,把国内外的一些专项标准化技术组织与山东省、青岛市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对接。
本届论坛预计参会嘉宾总数将达600人以上,其中外宾约40人,“两院”院士约10人左右,比上届略多。论坛筹办工作按照王清宪书记关于“申办好、利用好重大会议、会展、论坛等平台,更好集聚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实现价值倍增”的指示要求,强化标准化论坛的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本届论坛的重要定位之一就是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培育、聚集、链接、配置高端标准化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做乘法创环境,为青岛自贸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支持,助力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在内容设置上,一是充分提现市委市政府十五个攻势作战方案内容,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双招双引攻势、“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等。二是专门设立“双招双引”板块。三是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在论坛召开,这是一个标准化领域全国最高水平的专家出席的会议。四是国内嘉宾方面,预计将有十余名“两院”院士出席,体现了这次论坛的高规格、高水平。
谢谢。
记者:刘局长好,我是《中国商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您刚刚提到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联盟等三大国际标准阻止的高级官员将确认出席,此次论坛具有哪些业界和学界大咖参加?将就哪几个方向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在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企业制定了行业标准,在这个行业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青岛在这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召开标准化大会对青岛的企业乃至中国企业在标准制定、高质量发展上有什么样的助推作用?
谢谢。
刘伟政: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第一个问题我先简单地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让我们高处长给大家回答一下。
这次论坛嘉宾除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高级官员以外,欧洲电工标准化组织等区域标准化组织,法国和德国等国家标准化组织,德国莱茵集团、挪威DNV、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等团体标准化组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中车集团、海尔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学都将有嘉宾出席,重点将围绕刚才我提到的五个方面的领域进行专题研讨,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手段助力高质量发展。具体名单需要到会议的时候才能正式公布。
第二个问题让高处长给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作一个解答。
高处长:感谢《中国商报》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你对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的关心和支持。正如你所说的,行业标准代表了企业在这个领域里高端的话语权水平,这个企业如果参与制定了这个行业的国际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代表了这个企业在这个行业领域,在我们国家乃至在全世界就具有了他的话语权。
青岛现在在国际标准这块有100多项国际标准提案,是由海尔、海信、中车、中国海洋大学这些大的企业或者科研院所提出制定或者提出修订的提案,他们参与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过程中,充分地把他们现有的成熟技术转化成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制定标准的过程里,他们通过优化的方式能够把技术进一步提升,所以在行业里面发挥了助推作用,同时对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有的朋友们可能能够发现,有些企业在公交车或者在有关媒体上做广告的时候专门提到了他是这个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原来大家关注这个产品是一个名牌产品、品牌产品,现在有些企业可能更往深层次去发展,说我们这个企业是这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从而引领这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为他们企业更好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刘局,你好,我想问一下,能获批举办国际标准化会议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岛标准化工作某些领域走在了前列,目前青岛标准化工作在国内、国际处于什么地位?哪些方面更具有优势?
刘伟政:谢谢这位记者,非常感谢。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支持标准化工作,先后提出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发展战略,将标准化工作领域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市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1.政策措施方面。2015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青岛市“标准化+ ”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市财政对标准化资助奖励资金预算从100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970万元,2008年以来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9500万元资助奖励3000余个标准化项目,区市财政还有专门的配套政策。2017年,市政府成立青岛市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市质监局),各区市和市政府有关部门48个单位为成员。市考核办将标准化工作纳入2017年和2018年对区市的考核,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挥棒的作用。从领导层面、政策层面,对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而且在逐年加大。
2.平台支撑方面。在国家标准委和省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建设国际标准化论坛、培训基地,打造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平台,我想这也符合现在市委王清宪书记提出来的在工作中多运用平台思维的工作方式,这是一个很高端的平台。2017年6月,市政府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和ISO签订了《关于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三方行动计划》,ISO第一个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揭牌。论坛的举办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时任主席张晓刚评价为全球独一无二,时任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全力争取论坛永久落户我市,后来这项工作也得到了三大组织的认可,每两年举办一届。当时孟凡利市长批示:“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我市的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因此将青岛、杭州、深圳等城市作为国际标准化培训、会议、人才培养的基地,论坛和基地为我市、我省、全国标准化工作发挥了重要平台支撑作用。通过这个也能够看出,青岛市的标准化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3.项目建设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委支持,先后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高端装备业标准化试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等11类标准化项目建设,在承担试点示范项目中都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截止目前,我市有关单位共承担了25个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分)技术组织秘书处,占全省的50%,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全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23项、国家标准1140余项、行业标准1300余项、团体标准60余项、青岛市服务业地方标准规范200余项,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5个、省级166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9家,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3个,涌现出海尔、海信、中车等一批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化领域标杆企业,也有三利集团、国林实业等一批中小企业引领行业标准,还有青岛市人才交流、城阳区民声热线、交运温馨巴士等社会管理和服务业标准化典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树立了标杆。
谢谢。
主持人:感谢记者们精彩的提问,感谢刘局长、高处长精准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的环节就到这,如果有深度采访需求的媒体朋友们,请会后联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国际标准化论坛在我市举办,既是我市国家标准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局对我市标准化工作的充分认可,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挖掘论坛的亮点,深入报道论坛的盛况,认真宣传论坛的成果,为论坛成功举办展示青岛良好形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再次感谢刘局长,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媒体朋友们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