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杨雪荣):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2019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做出的“学深圳、赶深圳”决策部署,紧盯“15个攻势”精准发力,组织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各行业各领域工作都有很大起色。
上半年全市经济状态如何?不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广大市民也十分期待。为向社会各界全面准确解读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同志,以及市统计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到会进行专题发布,并回答记者相关提问。
首先有请刘局长通报2019年上半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有请!
刘伟:首先谢谢大家,今天这个雨来的挺突然,下面我按照杨处长的介绍,给大家把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做一个概要发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抓攻势、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稳的基础不断巩固,新的动能不断积聚,进的态势不断增强,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52.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3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609.18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3751.23亿元,增长9.0%。
一、农业生产稳中向好
主要种植业实现增产丰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97.0亿元,增长2.8%,比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长2.1%,林业增长5.2%,畜牧业增长2.0%,渔业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7.5%,总体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夏粮总产量142.6万吨,增长3.6%。蔬菜总产量增长0.3%,瓜果类总产量增长8.5%,水产品产量增长0.6%,禽蛋产量增长1.9%,奶类产量略降0.1%。
二、工业转型中平稳增长
我市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发展生态,工业在转型升级中持续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了2264.8亿元,增长2.1%,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12.4%。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面看,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涉及的35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7.1%。从主要行业增加值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39.6%、17.2%、14.7%、14.3%和10%,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为4.9%,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借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培育高端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战略性新兴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生产增长12.5倍,化学纤维增长2.2倍,工业机器人增长41.2%,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增长38.9%,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5%。
三、服务业发展较好
服务业“稳定器”作用突出,对全市GDP贡献率达76.1%,成为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力量。上半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8.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8%。从财务指标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6%,其中租赁商务服务业增长30.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4%,教育增长10.3%,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突显。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3%,均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4.8%,电商平台交易额增长5.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1.6%。
四、投资实现平稳增长
积极扩大高质量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长7.5%,比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5%。“双招双引”成效显现,新增签约项目202个,新开工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除外)1120个,同比增加180个,实际利用外资29.3亿美元,增长5.8%。从行业看,教育业投资增长60.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7%。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13.4%,比一季度提升1.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新动能投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8.1%,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9.3%,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92.3万平方米,下降12.7%。6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22.8万平方米,下降1.1%。
五、消费市场总体平稳
充分挖掘消费潜能,借力“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加快培育旅游、“夜经济”等消费增长点,“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9亿元,增长8.2%,比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03.6亿元,增长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7.3亿元,增长10.2%。消费热点聚集高科技产品,上半年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增长67.6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0.5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7.5%,智能手机增长30.5%,能效等级为Ⅰ级和Ⅱ级的家用电器增长17.8%。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3.1%。
六、外贸实现较快增长
我市积极培育贸易主体,拓展多元化外贸市场,进出口持续保持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2806.6亿元,增长17.2%。其中,出口完成1598.8亿元,增长12.3%;进口完成1207.7亿元,增长24.4%。服务进出口实现417.2亿元,增长6.9%。其中,服务出口197.4亿元,增长11.7%;服务进口219.9亿元,增长2.8%。强化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联系,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增长3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6.1%。
七、绿色发展有序推进
积极落实“四减四增”行动方案要求,能耗双控工作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为716.6万吨标准煤,下降7.1%。能源生产结构得到优化,新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上半年,新能源发电9亿千瓦时,增长4.8%,占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的9.9%,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每一个季度占比都有所提高,其中,生物质发电量增长12.9%,垃圾焚烧发电量增长5.3%,太阳能发电量增长3.3%。
八、财政金融运行稳健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8.6亿元,增长0.6%。税收收入4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3%。其中,增值税增长7.6%,企业所得税增长4.2%,个人所得税下降38.3%。金融运行稳健。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594亿元,较年初增加1469亿元,同比多增5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583亿元,较年初增加1444亿元,同比多增509亿元。
九、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跑赢GDP增速,社会保障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1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0元,增长7.5%。民生投入加大,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749.5亿元,增长14.9%,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5.9%。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5.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3.8%,城乡社区支出增长7.2%。
十、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居民、生产等各类价格保持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其中,食品价格主要受蔬菜、瓜果和肉类价格上涨影响,指数达到107.5;其他价格较为稳定,非食品价格指数101.2,服务价格指数101.6,消费品价格指数102.9。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9.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0。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稳的态势没有改变,总体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整体格局没有改变。中央决定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赋予了青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地位。同时随着信息化进入新一轮革命期,产业发展进入以5G为标志的新技术爆发期,我市更加重视投资加快向高科技、新经济转移,有利于制造业加快向高端转型、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我市有良好的港口、贸易条件,“15个攻势”已全面起势,“学深圳、赶深圳”加快实施,“双招双引”成效逐步显现,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大项目不断增多,将助力全年经济较快发展。下步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既定部署,充满信心,保持定力,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主要的情况向大家通报这些,谢谢!
主持人(杨雪荣):感谢刘局长精准详实又全面的发布,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就今天发布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媒体单位。
记者:刘局长,您好,我是青岛财经日报的记者,您可以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吗?谢谢。
刘伟:谢谢您的提问。
我们感觉刚刚的新闻发布稿里面,实际上把突出的特点都包含进去了,下面按照《青岛财经日报》记者的提问,我再把突出的特点再从新闻稿里面再梳理一下,再摘编一下给大家归归类。
我们对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在集聚,新旧动能转换,“新”的动能转换在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贡献率方面作用比较突出、比较明显,我主要从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新”这一个字出发,把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给大家梳理一下。
“新”有几个方面的表现,我们说到“新经济”的时候,一般意义上“新经济”就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信市场主体、市场增长的新拉动力。从这么几个方面给大家着重点一点。
在新产业方面,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说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我们说一下这两个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8.3%,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这一些在工业当中,这些实体的高技术产业增速均高于工业增速。
从服务业来看,高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更快,达到25.3%,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9.5%,也均高于同期规上服务业增长,这是今年上半年二产增长、三产增长当中战略新兴高技术起到主要的拉动力、贡献者。
从新模式角度来看,上半年全市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达到84.8%,线上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额占比达到21.7%,拉动线上零售业增长1.3%。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达到5499.9亿元,增长5.9%。大家看5.9%不高,但是涉及的绝对额非常大,5千多亿平台交易额,这比一季度提高了1.5%,同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6%,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12.5倍,包括机器人产量、城市轨道交通产量都增长超过35%的增速,这是新模式方面。
新动力方面,青岛的产业,新动力注意做好加减法,在加法方面,主要表现在投资的“加”上,上半年全市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增长24.2%,技改投资增长8.4%,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346.1%,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增长9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8.2%,这分别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7%、0.9%、338.6%、82.7%、80.7%,这些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我们把它叫做新动力,同时这种投资的变化也反映了投资结构的进一步的优化,这是在加法方面。
在减法方面,我们主要是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全市规上工业的综合能耗,因为规上工业是能耗大户、主力军,我们看综合能耗是下降7.1%,这是减法,这种下降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导向。
在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有减法的同时,也有新的变化,新能源、生物质发电在新闻稿里面刚刚也说了,就不一一列举了,都是增加的概念,这是新的体现,这是在新的动力方面。
还有表现在环境的“新”,优化带来的扑面新风,我们说是新环境方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方面,应该说放管服、营商环境的优化使整个的发展环境在优化提升,我们对于二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58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授意减税降费的企业数量占比比一季度提高了15%,因为二季度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比较密集,力度也比较大,二季度大家对于减税降费政策的获得感一下子提高了15%,这是主观感受上,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据来印证一下,从企业的经济指标来看,上半年全市高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下降5.9%,战略新兴服务业税收同比下降9.1%,这一些行业企业都在国家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的覆盖面里面,确实从它的经济运行指标来看,税收是在下降的,确实获得了改革的红利。表明减税降费让利于企业的成效是显著的,这是在环境方面。
从新经济发展的成分来看,我们列举了民营经济,给大家分析一下。民营经济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是好于全国全省的,在这个好的因素下,民营经济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民营经济企业完成进出口1643.4亿元,增长26.5%,比全市进出口增速高9.2%,占比达到58.6%,比去年提高了4.3%。我们再看民间投资,今年上半年的投资也是好于全省和全国,也是授意于民间投资的活跃,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增长13.4%,比全市投资高5.9%,同比提高22.5%,民营经济再就业方面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主导作用,吸纳就业31.9万人,增长8.8%,占新增就业的比重达到79.4%。再看税收,民营经济的税收占到全部税收比重的51%,这是今年上半年。
今年上半年经济比一季度增速略微下来一点、低了一点,但是我们仍然保持了高于全国、全省的GDP增速,我们比全省高1%,比全国高0.1%,这也表明我们青岛在整个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总体来看,我们还是走在前列的。
当前,全市上下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度调整期和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集聚期,刚才我们也分析了,特别是我们今年以来,市委发起了15个攻势,这是我们青岛地方经济发展总的起点策划,在这15个攻势的引领下,我们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这将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持续注入利好要素。
特别是中央最近前几天咱们媒体朋友都清楚,决定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赋予了青岛新的战略地位,将青岛明确的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当中,也将为青岛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抓住新一轮的发展利好,迈出坚定的步伐,我们争取做那只涅磐的凤凰,谢谢大家!
主持人(杨雪荣):谢谢刘局长的补充解读。
刚才刘局长从十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我市上半年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我们从中了解到,我市上半年经济主要指标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符合预期,请各位媒体朋友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相关报道,确保报道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如果有深度采访需求,请会后及时和我们的市统计局相关部门进行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刘局长,感谢我们各位媒体朋友冒雨来采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