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发布 将构建通风廊道体系

2018-04-23 10:48 来源:爱青岛

  23日,爱青岛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发布,其中提到,青岛将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畅通海陆风交换,控制廊道内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大气自净能力。

  构建通风廊道、清水通道、生态廊道体系

  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畅通海陆风交换,控制廊道内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大气自净能力。

  一湾——胶州湾,保持胶州湾北岸大沽河河道、白沙河河道、红岛至棘洪滩水库、前海一线经青银高速至崂山水库西侧四条通风廊道。

资料图

  两翼——蓝谷、西海岸新区蓝谷:鳌山湾温泉河和大任河入海口沿河道至河流上游、S215穿越崂山段两条通风廊道;

  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小珠山南麓至风河入海口,铁山水库沿铁镢山东侧至古镇口和董家口两条通风廊道。

资料图

  构建“河流、干渠、水库”清水通道体系,保持重要水源输送功能,维护优良水体,打造宜居水景观,保护水生态系统,其中饮用水源型清水通道包括25条河流(总长908公里),2条干渠(总长100公里),34个水库(总库容13亿立方米);景观生态型清水通道包括17条河流,总长422公里。

  构建南部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东部崂山、北部大泽山-天柱山之间的廊道作为一级生态廊道,依次构建二级生态廊道、一般廊道,形成纵贯南北的生态廊道体系,保护潜在生态廊道。构建大沽河干流防洪堤坝外缘线外侧200米,大沽河一级支流两侧50-100米,为母亲河生态廊道。

  近三十年青岛城区平均温度上升2℃

  平均风速减小了30%

  通风廊道对于促进城市空气循环,降低空气污染,改善城市小尺度的风环境,特别是舒缓夏季的热岛效应,减低冬季采暖期雾霾发生的频率,发挥积极作用。近三十年气象观测显示青岛城区在城市化过程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2℃以上,平均风速减小了30%,风速的下降已成为引起雾霾和城市热岛加剧的原因之一。《规划》针对青岛城市化进程中热岛效应增强、城区平均风速下降的趋势,根据青岛规划用地建设方案和空气流场特征,构建“一湾、两翼、八廊”通风廊道体系,并提出控制廊道内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要求,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大气自净能力。通风廊道内容后续可纳入青岛市城市规划展示和管理平台,为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用地管理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依据。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