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爱青岛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青岛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110.1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1位、副省级城市第7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13年稳步提升。
据介绍,2017年,青岛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110.1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1位、副省级城市第7位,比上年增长8.4%,分别高于GDP和二产增速0.9和1.6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市GDP增长6.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4个百分点。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13年稳步提升,2017年底已达到55.4%,分别比全国、全省高3.8和7.4个百分点。
今年1-2月,服务业重点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预计,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5%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26%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营收增速超过15%,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增速超过10%。
2017年服务业完成投资454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4%,高于第二产业投资18.4个百分点。服务业贡献全口径税收810.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6.7%;吸纳城乡就业40.6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的62.2%。
服务业集聚区加速建设,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入选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日日顺物流青岛仓获批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和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列入省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单位;橡胶谷等9个园区入选省重点服务业园区;云山360体验小镇和即墨服装小镇获评省首批服务业特色小镇试点单位。
海信智能交通、海尔COSMOPlat等创新项目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国家海洋基因库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启用,2家企业正在争创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全市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9.1%和9.1%,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29.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青岛市获批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
企业发展提效。2017年全市服务业新登记企业6.35万户,同比增长13.6%,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7.6%。当年新增规模(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企业1211家,占新增“四上”企业的63%。企业经营效益整体向好,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9%,利润总额增长19.1%。21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企业,6名企业家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领域),35个品牌被认定为山东省服务名牌。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41亿元,同比增长10.6%,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省首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和0.8个百分点。 高端商业发展势头强劲,以万象城、凯德MALL为代表的12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全年总客流量1.3亿人次,实现销售额61.6亿元,同比增长35.4%。 网络消费增长迅猛,全市70家重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同比增长31.7%,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1%,网络订餐收入同比增长77.4%。 服务消费渐成主流,2017年全体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347元,增长13.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350元,增长9.5%,增速分列八大类消费支出前两位。全年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旅游服务业、体育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2%,67.5%。
同时,王伟光介绍,今年,市服务业发展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突出抓好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载体建设和改革试点三大工作任务。
落实国家服务业发展创新大纲(2016-2025)和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制定青岛市服务业创新发展意见,培育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落实市“双百千”工程、“一业一策”行动计划和2018年服务业工作要点,开展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引导区市错位发展。
制定建设软件名城的意见、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旅游业高质高效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意见,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发展;研究落实国家服务业放宽有关准入的政策措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开展服务业“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调整相关指标和任务目标。编制区域性国际港口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文化创意产业、通信基础设施、全域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
争取第二批服务业特色小镇试点,新培育认定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完善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重点推进100个左右投资10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
深入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年内各区市至少引进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落实新增纳统企业和营收达到规模企业奖励政策,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00户以上。
制定青岛市“十三五”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聚焦财富管理和贸易便利化改革、多港联动体制机制创新、总部集聚与商务服务市场化改革、科技文化体制改革、个性化品质化服务供给等五个方面,推进60项左右改革任务,提升现代服务业高端化能力和辐射带动竞争优势。抓好青岛西海岸新区、李沧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青岛财富产品交易中心,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和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试点。
争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争取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验,争取放宽外籍高层次人才到青岛的工作条件限制,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争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青岛空港、即墨等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