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
《2017年度全市卫生计生惠民便民十件大事》发布会
主题:《2017年度全市卫生计生惠民便民十件大事》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王振东
发布人:杨锡祥
时 间:2017年12月26日 10:00
地 点:青岛国际新闻中心
执行团队
监 制:韩丽楠
策 划:胡振华 李江
采编群:纪礼家 毛剑云
技 术:王有斋 王永健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我市卫生计生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积极引进优秀医疗机构、优势医疗专科和优秀医学人才,与全球知名医学中心开展技术合作,开工建设市民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大型公立医院,全市医学科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大力开展医联体建设,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就医感受和获得感,市民主要健康指标和人均人口均衡发展指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7年度我市在卫生计生、便民惠民方面有十件群众比较关注的大事,今天我们请来了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同志来发布十件大事,下面我们有请赵局长发布!

  赵国磊: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多年来对青岛市卫生计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2017年,青岛市卫计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稳妥落实生育政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市卫计委对2017年卫生计生系统的大事进行了梳理,并开展了媒体评选活动,根据市民投票结果和我委工作实际,确定了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便民惠民十件大事。下面由我向大家汇报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便民惠民十件大事:

  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健康青岛”建设全面启动

  2017年9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卫生与健康大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前所未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江汀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全面部署了健康青岛建设的目标任务,开启了健康青岛建设的新征程。

  我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9岁,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6岁、2.4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全省前列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施“健康优先”策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现从治病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健康服务为重点转变。

  二、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21亿元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年可为市民节省药费支出10亿多元。为进一步降低药品采购价格,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均按全省中标价从省药品集中采购网采购,药品中标价格平均降幅超过15%,全年又可为市民节省药费支出10亿多元。参照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对在二级以上医院使用的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高值医用耗材实行网上集中采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20%,每年可为市民节省医用耗材支出1亿元。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和网上集中采购,每年可节省药品、医用耗材支出21亿余元,使群众切身感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实惠。

  三、积极推进“三优工程”,13名医学院士签约服务青岛,43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

  加大引进优质医疗机构、优势医学专科、优秀医学人才力度,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个全球知名医学中心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同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华大基因等34家高端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签约引进医学院士达到13名,全年新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139名、博士硕士834名,43个医学学科进入全国百强榜,全市医学科研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升级。

  四、深化医联体建设,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的专家

  采取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联姻、城市医院与农村医疗机构联盟、县医院与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服务等形式,让大医院的专家下沉基层,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目前全市已经建起6大医疗集团、9个专科联盟、12个检查检验中心和30个医联体,覆盖了全市342家医疗机构,全年共下派2913名市级专家到基层,为市民在家门口提供诊疗服务5.8万人次。

  五、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全市建成114个国医馆

  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引进国医大师、知名中医专家“十百千万”工程。引进高端中医药资源。建成8个国医大师和56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整合中医药资源,组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开展国医馆建设项目,建成国医馆114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152个,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85.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有3个区率先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改善中医药服务。搭建起覆盖7区和3市部分区域的“送汤药上门服务”网络,已惠及全市50%的常住人口,累计送汤药上门3万余单。开展“青岛养生节”、“三伏养生节”、“养生膏方节”系列活动,举办“养生科普大讲堂”600多场,惠及30万人次。

  六、创新实施智慧医疗,400万人享受诊疗“一卡通”

  深入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医疗信息便民工程。全市18所大型医院接入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联网运行,400多万平台注册用户实现了跨院诊疗“一卡通”,实时享受分时段预约挂号、诊间缴费、第三方支付、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等服务,大大缩短了看病等候时间。

  七、实施高风险孕妇基因检测,8.5万名孕产妇接受免费产前筛查诊断服务

  将产前筛查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产妇基因检测或产前诊断列为市办实事项目,全市8.5万名孕产妇接受产前血清学筛查,其中,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产妇中的1.96万人接受产前筛查基因检测,查出高风险341人,1157人进行羊水染色体诊断,确诊异常186人,均已随访干预。全市将减少180余例唐氏综合征等严重遗传病儿童出生。

  构建覆盖全市的四级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体系,完善“宣传、筛查、诊断、干预、随访、救助、康复教育”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婚前孕前、孕期和新生儿期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有效落实。2017年全市产前筛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7.6%,出生缺陷防治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八、积极探索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叫响全国

  我市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近700家,共服务老年人20余万人次,通过康复治疗帮助1万余名老年人恢复或部分恢复自理能力,有500多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我市创建的医养结合“青岛模式”被国家媒体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

  九、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工程,惠及1.6万名患病贫困群众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确定3家驻青省属医院、9家市级医院、136家区市级医院和镇街卫生院,为2628名省定建档立卡患病贫困群众、14012名市定建档立卡患病贫困群众,落实“八个一”工程、分类救治、“三免两减半”、商业补充保险等优惠政策措施,每名患病贫困群众都有一家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提供健康服务,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拥有一份健康档案,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贫困群众能够享受到免费药物治疗。

  十、积极应对“全面两孩”生育高峰,为12.9万新生儿家庭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妇幼设施建设,提升妇幼保健能力,做好住院分娩、产后健康检查随访等孕育期全程服务。完善落实孕前检查、高危保障、危重救治和监督干预四个层级预防控制措施,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1-11月份全市住院分娩12.9万人,出生人数较政策实施前平均出生人数增长80%以上,二孩占比超过63%,出生人数符合政策预期,我市“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平稳有序。

  以上是2017年我市卫生计生便民惠民十件大事,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赵局长的介绍,下面是媒体提问时间。

  提问:赵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也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但是现在我市的基层的中医药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有一些趋势并没有实现中医药服务的全覆盖,我想问的问题是,近年我市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方面有什么举措?谢谢。

  赵国磊: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您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大家知道中医药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是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我市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基层中医药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当中的一块短板,所以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主要的措施就是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这个提升工程有几部分构成:

  第一,在我们基层医疗机构里面建设国医馆,国医馆的别称也叫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在基层建设的国医馆要求至少配备三名以上的中医医师开展六种以上的特色服务,配备五种以上的中医要特色诊疗设备,能够提供包括中医体制辨识、养生保健、治病防病等一系列的特色服务,这项工作已经建了114家国医馆。

  第二,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的适宜技术,这具有简便、联验的特点,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我们在全市推广了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7583名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合格拿到合格证书,这样使我们一大批基层医务人员非中医专业的医务人员掌握了这个技术。

  第三,我们加大了对基层的支持力度,通过刚才说的我们的医联体的建设,特别是中医药集团的组建当中,我们有一个千名中医下基层,在基层开展传帮带,带了一些徒弟,传授了一些技能。

  第四,我们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普及,在全市开展了全域性的中医药健康素养的普查和素养的推进,掌握了我们全市居民的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同时与有关的媒体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播出了中医药健康的养生知识,同时在全市推出十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让老百姓能够自己掌握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家庭中医药技术,让老百姓利用好资源,提高中医药的使用率,也降低服务型成本,下一步,基层中医药工作仍然是我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的推进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国医馆的建设,加强县级中医机构龙头作用的建设,建设基层的指控中心,加强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基层的专科专病的建设,以期能够建设一批能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基层的优秀的专科和基层优秀的中医人才,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政策实施以后,我们市正在面临生育高峰,今年1-11月份,我市为12.9万新生儿提供了计划生育服务,能不能说一下我们卫生计生委做了什么具体的工作?

  赵国磊:全面实施二孩之后,我们市卫计委做了充分的准备,便于让广大群众能够生得起、生得出、生得好,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构建鼓励和支持群众按政策生育的制度环境。我们青岛市在全省率先把符合政策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职工产价工资纳入了生育保险,这样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和生育人员离职的风险,减轻后顾之忧。联合11个部门出台文件,加大措施推进各类场所特别是公共场所的妇幼设施的建设,提升妇幼保健能力和优生优育的政策衔接,尽量打消符合政策规定的生育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是刚刚讲的加强生育缺陷的综合防治和高危孕产妇的救治保障,以预防为主,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的各种检查,刚才讲的有高危风险的筛查,几种筛查,引导他们去按政策来做,通过筛查我们大大的有效的防止了缺陷新生儿的出生,全市筛查出了186名有唐氏综合症缺陷的儿童,这样为这些家庭减轻了很大的生育畸形儿、先天性疾病而的风险,我们出台了市区微重新生儿防治管理规范,对全市37家助产机构进行了督导检查,创新开展了孕产妇危重症的评审工作,建立起了13个极危重症救治中心,7个新生儿救治中心,为我们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了救治的保障,通过这两个方面,我们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的生育的高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广大的符合条件的生育的家庭提供好了优质的服务,谢谢大家。

  提问:您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刚才您也提到现在的青岛一卡通平台已经有18家医院在使用,注册的用户是400多万,关于这个平台的推广的下一步有什么计划?谢谢。

  赵国磊:推进智慧医疗是卫计委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我们服务品质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今年我们卫计委刚才讲了推进跨院的一卡通建设,目前我们18家大型机构接入平台,注册用户是400万,诊疗服务人次达到8000余万。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大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对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让这个平台连通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增加手机端职能导治、无卡身份识别,居民健康自主管理等功能,同时扩大平台的接入范围,我们现在是18家,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全市区市级二级以上的医院都接入平台,这样可以更好的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谢谢。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提问就到这里,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现场图片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