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为我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主持人:大家好,刚才发布了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行的情况,大家对地铁的乘车安全也非常关心,今天我们请来了市城乡建设委开发局局长陈卫华同志和地铁集团工程师迟建平同志就地铁安全工程质量监管情况发布有关的情况,下面请陈局长介绍相关的情况。
陈卫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社会各界及媒体通报一下我市轨道交通(地铁)工程建设的进展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体情况。
一、我市地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我市从2009年地铁3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至今,共开工建设了7条地铁线路,其中地铁3号线共25.2km已于2016年建成通车。目前在建地铁线路当中,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5.2km,全线设车站22座,于2013开工建设)在我委开工前的积极服务督促、开工后的严格监管、完工后的严格验收监督下,其东段(芝泉路-李村公园,长约21.2km)工程已分别于2017年8月、11月顺利通过工程项目验收和竣工验收,开始了试运营。其他还有1号、4号、8号、11号和13号等5条线路尚在建设当中。地铁1号线,线路全长约60km,共设车站40座;2016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地铁4号线全长约30.9km,共设25座车站;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部分工点刚开始开挖施工。地铁8号线全长约61.4km,设车站18座;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部分工点刚开始开挖施工。地铁11号线全长约58.3公里,共设车站22座;2013年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开通运营。地铁13号线(一期、二期)全长约69.9公里,共设车站23座;2015年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开通运营。
预计到2021年,我市将建成7条地铁线路,总通车里程将达332km。根据我市地铁工程线网规划,我市将继续加快实施“18448”工程,即规划建设18条线路、400余个站点、总投资约4000亿元、营运里程达800km,初步建成“一环四线、三城三网、网间互联”的轨道交通网络。二、加强监督执法、推动行业提升,全力为我市地铁建设保驾护航
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原则,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断充实监督力量,严格履行监督职责,推动我市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有力确保全市地铁工程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工程质量合格可控。住建部2011、2013、2015、2017连续四次对我市地铁工程进行执法督查检查,检查专家给予我市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较好评价,我市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已快步进入全国前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三阶段预控管理”,实现风险“底数清、方向明”
地铁建设公认安全风险高,容易发生塌方等较大安全事故。“没有意识到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我们主要从三个阶段开展风险摸排和辨识,加强风险预控管理,确保对工程安全质量风险和隐患做到“底数清、方向明”,为确保施工阶段安全质量风险完全受控指明方向、奠定基础。一是初步设计阶段,地铁选线方案须经专家评审确定后,由建设单位委托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工程线路周边的环境风险、地质风险和工程自身风险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二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单位须针对《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较高工程,进行专项勘察、设计,并组织专家对专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将工程风险降低或消除。三是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须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施工图设计文件,针对较大施工风险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评审论证通过和各级严格审批把关。施工前将风险清单现场公示,风险管控措施交底培训,使所有施工人员对现场风险心里有数。
(二)健全“六级管控体系”,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我市地铁建设健全了“项目部现场管理-施工企业检查考核-监理企业旁站监理-勘察设计企业跟踪配合-线路公司建设管理-地铁集团综合管理”等“六级管控体系”,通过发挥落实好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管控作用和责任,实现质量安全管理“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盯、层层有人控”的目标,最终将地铁建设质量安全管控好,将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落实好。
(三)做好“关键环节验收”,严格审查安全作业条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在严格风险预控基础上,我们还推行“关键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制度”。参建单位须在风险工程正式施工前对前期的施工质量和后续施工安全保障措施进行联合验收,各项质量安全保证条件和准备工作都充分到位后才允许进行下一步施工,保证关键节点的质量安全稳定受控。
(四)推进“五个标准化”建设,实现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为有效解决参建人员技术水平差距大、能力经验不足等问题,我们全力推进“五个标准化”建设,即从“管理行为、安全文明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档案资料管理、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执行统一标准、推行先进做法,营造“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管理氛围,最大化消除因人员差异、企业差异导致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差异。
(五)引入“第三只眼”,促进管理体系优化升级
地铁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庞大,质量安全管理难度高、专业性强,为促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高效运转和不断优化升级,我们从四个方面引入了“第三只眼”,由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独立的动态检查(测)评估。一是引入风险管控“第三只眼”,由第三方安全风险管控单位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监控,排查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出警报信息,为风险管控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二是引入质量检测“第三只眼”,由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定期对工程原材料和实体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对工程总体质量水平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受控;三是引入环境监测“第三只眼”,由第三方监测机构对施工过程工程周边环境变化和支护结构变形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预警和纠正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引入质量安全管控“第三只眼”,由安全承保机构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独立检查评估,促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
(六)建立“三级专家”队伍,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
为了补齐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等短板,为我市地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我们全方位发动,全行业发掘,持续推进“三级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一是建立企业级专家名录,并定期开展专家交叉检查,排查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充分发挥企业级智囊团作用。二是建立市级技术专家库,为我市地铁建设技术方案论证和应急救援抢险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市级智囊团作用。三是每年邀请国家级外地专家来青检查指导工作,进行培训授课,为我市地铁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国家级智囊团作用。
(七)贯彻“科技兴安提质”战略,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效能
为了构建我市地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长效机制,我们积极开展和推动技术研究,贯彻实施贯彻“科技兴安提质”战略。一是积极推广装配式结构、成型钢筋、复合风管、清水混凝土等新材料新技术,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二是积极推广盾构、凿岩台车、工厂化加工等先进施工工艺和技术,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从根源上消除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三是大力应用“互联网+”技术,结合工作需要专门开发了风险管控系统、隐患排查系统、应急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车辆人员定位系统、监督执法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大大提升了质量安全管理效能。
(八)保持“严管高压”监管态势,严厉惩处违法行为
加强“双随机”监督抽查,坚持“把重大隐患当作事故处理”,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对质量安全管控能力不足企业实施“红、橙、黄、蓝”四级警示监管,相应限制企业市场投标,倒逼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自我市地铁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我委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共实施行政处罚265起,罚款1027.9万元,暂停企业投标资格14起,将企业清出青岛建设市场2家,保持了强大的监管威慑力,有效督促参建企业自觉落实管理责任,切实为我市地铁建设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我要通报的情况就是这些,感谢新闻媒体对我们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局长的发布,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晚报的记者,我这边儿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地铁是百年工程,所以对于地铁的质量问题,我们城乡建设委一直是放在首位的,想请问一下,咱们用的这个地铁建设的材料怎么监管的?
第二个问题,我们之前在采访当中也有市民反映,咱们青岛的地铁建设周期比较长,所以想问一下,一般地铁建设的周期是多久?我们除了花岗岩的岩层的影响之外,地铁建设还受到什么其他因素的影响?谢谢。
陈卫华:有关地铁建筑材料的监督,前期西安的电缆事件全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青岛地铁针对电缆事件也进行了普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一直把地铁的建筑材料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地铁工程是百年工程,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首先就是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将合格材料用于地铁施工,我们始终对质量管理的监督做工作。一是要求建设单位建立主要材料合格品牌名录,这是由地铁集团来负责组织实施,他们每年对名录还要进行考验、更新,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础,二是严格建筑材料进场验收,外观质量、证明文件,符合要求后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进场后还必须有专业监督人员的见证下随机抽取样品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的才能用于工程,这里面我们提到第三只眼是独立检测的。第三是严格落实材料进场登记制度,必须是分类建立台账,详细记录进场日期、进场数量,材料批号,确保发现有质量问题具有可追溯性。第四是作为我们监督人员在监督过程当中,切实加强对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进场的验收记录,实验检测等验收工作的检查,我们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重要的材料展开检查工作,平均每年要抽查300多批次,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将从严进行查处,并且责令材料退场,对已经实施的工程进行返工处理,这是对材料的保证。
第二个问题,施工的周期问题,我想请地铁集团的迟总回答一下。
迟建平:工期这块,一般是我们现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第一种情况是以地下,比如我们3号线、2号线都是全地下线路,这种线路一般情况下工期在5年左右。另外以高架为主的高架线、地面以上的线,全国一般在4年左右,这是一个平均数,大约是这么一个时间。
但是这里面,像我们3号线是青岛地铁的第一条线,也是我们积累经验,前期有一些经验也比较缺乏,所以时间稍微能长一点,但是总体来说基本上也是5年左右。另外刚才记者朋友们说,青岛地质条件,的确与其他国内大部分城市不一样,以岩石为主,另外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在暗挖车站比较多,3号线是22个站,三分之一都是挖出来的,由于考虑到安全,特别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为暗挖都是用爆破挖出来的,再加上我们的条件也不是很理想,所以这个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特别是处于安全的角度,基本上暗挖站,通过3号线、2号线基本一个暗挖站基本上就是3-3.5年的时间,这个也没有办法快。
另外,对于工期影响,有一些征迁、占地影响比较大,这些就不太好计算了,比如3号线分段开通,重点有一个断点可能受到征迁、占地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基本上是全地下5年左右,以高架为主的基本上是4年左右。
现在我们在建线路6条,3号线已经开通,2号线马上也要开通了,后续的线路,我们也会总结前面线路的基础上,更好的加快工期,加快施工进度。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大众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对于青岛地铁施工的扰民问题咱们如何进行监督的?
陈卫华:地铁施工扰民,也是广大百姓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也是平常我们接触的投诉非常多的一类的问题,我们归纳一下,对于扰民主要来自四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爆破引起的振动,一个是施工产生的扬尘,再一个是调流对老百姓产生的影响。还有就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夜间噪音。关于爆破振动,由于爆破施工是专业化管理,是由公安部门管理的,从资质管理、爆破方案的审批,施工单位的选择,包括监理单位的选择,都是由公安部门来负责的,但是我们也非常关注所有的爆破施工都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论证,公安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尽量的把振动降到比较低的程度,使老百姓可以接受,但是爆破都是会有振动,我们在现场也采取了措施,方案上不能完全消除对老百姓的感知,现场采用了一些消音车,爆破的时候,把声音就弄在这里面,加一些消音车、门帘等挡一挡,这同时减少了振动,也减少了噪音的影响,再一个,整个的爆破施工中,是第三方监测单位的几只眼严格进行监测,只要一爆破,就看看振速,振动一个是影响比较大,还有就是楼房的开裂问题就归结到地铁施工上,在这方面地铁集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一个是施工前对周边房屋建筑的评估,如果有市民提出相关的投诉,他们也会认真的进行再次评估来判定是不是因为振动引起的建筑的影响。
扬尘问题,这是比较通常了,因为现在老百姓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也感觉到建筑扬尘是对环境影响的一个主要因素,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法规和导则给予执行,说简单点,就是施工一个是场地硬化,场地围挡,撒水降尘、覆盖、运输车的出场的管控。我们这几年工程比较多,大家可能注意到后期建的线,3号线、2号线、11号线、13号线以后的1号线、8号线、4号线大量采取全封闭,尤其是主城区,这解决了扬尘问题又解决了噪音问题,也解决了噪音影响问题。前两个问题我也说了,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尽量避免在夜间的时候采用大型机,噪音比较多的,有噪音的基本上白天干,再加上一些被动的降音措施来管控噪音。应该说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比较多我们就不断用好的办法来解决。
最大的一个扰民问题,实际上是交通调流问题,交通料流如果暗挖问题不大,主要是在一些地铁的明挖站点和一些明挖段,站点的设置往往是设置在繁华路口,由于站体的结构面积比较大,有一些暗挖工艺难以保证质量的安全,所以就会出现调流,调流过程当中可能比较复杂,前期要把管线迁出去进行结构施工,后期再把管线还回来,建设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所以在这方面,肯定是要设置跟交警部门进行联系,包括城管部门、城乡建设委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流道路,我们说调流道路,临时路也要按照正式路的标准去养护维护,同时要采取大量的交通引导措施,但是肯定是不如原来的宽直马路好走了,但是这个也请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帮助我们宣传一下,短暂的拥堵是为了将来的更顺畅,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少占快退,只要满足要求,我们尽量的工点的要求尽量是满足施工的最低限就可以了,不要占那么多,再一个一旦占路就要加快施工的进度,最后把路还给老百姓,就彻底的解决了,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提问:您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我这边儿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咱们也提到了关于施工噪音的问题,大家在地铁施工过程当中,看到路边架起了围挡,大家可能对大棚的具体的作用不是太了解,为什么要建这么一个高大的房子一样的东西?在施工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大家觉得围挡围起来好长的时间,也不知道里面在做什么事情,所以请领导解释一下吧。
第二,咱们领导刚刚提到,地铁的建设是4-5年的周期,特别是暗挖车站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地铁2号线现在也是因为可能占地征迁的问题只是东段的开通试运营,对于另外一段大家有没有预期的时间,全线大概什么时间能开通?谢谢。
施工工程管理处张工程师:刚才陈局长已经对工程大棚简单说了一下,记者比较感兴趣我再解释一下,我们封闭大棚是青岛地铁相当于这两年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化的措施,这也是我们学习从北京学来的,从北京学习的先进经验推广的,这个大棚其实目前来说我们讲是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降噪音的作用,因为加了隔音的东西,里面的施工噪音可以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还有降尘的作用,我们很多都是封闭条件,里面还有一个空气净化设备,在施工现场里面,包括机械作业,废气、尾气要通过空气处理,合格以后再排放到环境里面,这是环保措施。还有就是光污染,一个是夜间施工有灯光,第二可能还有一些电焊作业,在夜间如果不封起来还会闪,可能会影响晚上周围居民的休息。还要进一步的优化大棚,我们的大棚在具体功能性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的优化,和环境相协调,我们周边原来是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大棚的材质、颜色、风格可能还要进一步的优化,碰和我们美丽青岛建设采取这么一种措施。
特别是在地铁施工前期,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些路边有围起来的围挡,上面也是写着地铁围挡,发现里面没有作业的车辆和人员,老百姓会觉得围起来不干,进度推进的不快?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地铁施工前期必须经过的一部分工序,一个是咱们围起来的地方大部分是人行道、绿化带,这里面地下管线非常复杂,要在这个之前首先要做绿迁,之后正式开工之前还要便于管线的种类、来源,要做很大量的勘探的工作,前期可能老百姓会有一种感觉围起来不干活,实际上也是在按程序正常的推进,我就回答这些。
迟建平:2号线和3号线一样也是22个站,这次开通的东端18个站,还有西段还有4个站,这4个站目前因为起点从泰山路、利津路,这两个站已经建好了,还有台东站在台东一路上,和人和路交叉口,这个地方是换乘站,1号线的换乘站也在这儿,海信桥站这两个站还没有完工,主要是前面回答的工期的问题,这主要还是涉及到居民拆迁和企业的一些拆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包括一些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市北区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台东站已经完全解决了,现在正常施工,预计明年底车站的土建能够完成。
海信桥站,还有一些扫尾的拆迁工作,总体我们现在是计划2019年底西段开通,特别是现在我们台东站因为这个地方是换乘1号线,地下三层,也很复杂,包括这个站的建设和周边的开发项目,因为台东是青岛市商业最繁华的中心,工程也是比较大,总体来说我们现在初步计划是2019年底开通西段。
主持人:我们的提问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