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您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张主任,“三权分置”的改革核心内涵是什么?主要解决存在的哪些问题?谢谢。
张永昌:刚刚我也讲了“三权分置”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稳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这是集体的,这要保持稳定。
第二个方面,要落实农户的承包权,每一个承包户的承包权要落实到户。
第三个方面,要放活土地的经营权,这是它的核心的内涵。
应该说“三权分置”这是习总书记“十八大”大以后提出来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去年总书记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权分置”的意见,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进一步强调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这是“三权分置”可以说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改革又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
我理解这个创新,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统筹的解决了稳定与放活的问题,我们在两权分置的时候强调土地关系要长久不变,保持稳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部分人就提出一家一户搞不了农业现代化,要把土地收回来,统一经营,但是实践证明统一经营是失败了,走不通,所以我们在新的时代,总书记提出了“三权分置”的额这一种新的土地制度的创新,就是以稳定作为基础,以放活作为目标,稳定就是坚持土地所有权的稳定,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放活就是放活土地经营权,所以说“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创造性的处理了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以土地所有权的不变、家庭承包经营地位、承包关系的这三葛布变来适应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这么一种流动,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顺应了农民想保留承包地,又想流转它的经营权的意愿,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统筹的解决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原来落实国家的土地承包法,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更多的是考虑了土地的社会保障的功能,我们强调的是公平,我们实行的是按户,以户为单位的平均承包的土地承包方式,解决了公平的问题,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这个生产资料效率的问题又凸显出来了,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土地的生产资料利用效率非常低,特别是土地承包的过程当中,考虑到土地的肥沃程度、远近、贫瘠程度等各个方面,土地比较零碎,我们平均一户也都达到7-8块土地像一些丘陵地区,去年我们搞一些确权颁证,黄岛区一户家里有达到30多块地,很分散和零碎,这不利于土地的工作。所以我们通过“三权分置”改革,一个方面可以鼓励农民采取互换并地的形式由多块变成大块,同时可以鼓励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解决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第三,统筹的解决了一个封闭和开放的问题,原来我们搞的家庭承包是在一个村子为单位,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承包权是建立在社员的成员权的基础上,是在封闭的范围内进行承包的,现在我们实行“三权分置”,我们的经营权可以进行流转,既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也可以在经济组织外流转,通俗的讲,我们讲农地农用,现在我们可以讲农地农用、农地由经营能力的人来用,我们城市的人也可以去农村经营土地,但是我们的承包权是在每一个农户,还是每一个经济组织成员权的问题,这就是解决了封闭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第四,主要是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和谁来种地的问题,前几年我们都来讲现在我们的农村需要面临一个问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农民要外出打工,谁来种地?我们现在出现农村兼业化的问题,我既在外面打工,还在家里种地。第二是老龄化的问题。第三是妇女化,大部分是妇女在家种地。所以通过我们“三权分置”,落实了农民的承包权,把经营权放活,我们可以让职业农民来种地,让专业的人来种地,所以解决了外出务工和谁来种地的问题,原来的承包户可以把土地流转,可以获得财产性的收入,有经营能力的人可以通过流转扩大规模,也可以提高经营的收入。
第五,统筹的解决了家庭承包和规模经营的问题,也就是怎么种地的问题,我们还是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方式吗?可能不适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在扩大我们的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就是中央提出的在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基础上,发展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立体式符合式的模式。
第六,统筹解决了农业和农民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人多地少是我们家基本国情,人多就是农民多,这决定小农户是长期存在的,总书记再三强调对这个问题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所以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中央明确提出来三农问题是关注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不是农业问题,如果我们单纯考虑农业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土地集中的方式,我们可以考虑引进工商资本的问题,通过现在的技术、资金等各种手段都可以解决我们的农业问题,但是这样会带来我们农民失地、失业、失权,我们大量的农民可能会成为农村的贫民或者是城市的贫民,引起农村社会的不稳定,甚至会动摇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所以我们不能解决了农业问题恶化了农民问题,所以这是“三权分置”作为一项制度来讲,它不仅仅是解决了农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所以说,我觉得对“三权分置”这个制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当然作为“三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也不可能青筋所有的土地制度的创新,也不可能通过这一项制度的创新解决我们将来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个制度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下一步我们还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发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一个是对三权的权力边界要进一步的完善,第二个方面就是特别对土地的经营权,我们要赋予它更多的权能,这个要进一步的调研,比如入股、抵押担保等。第三就是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土地承包权的有效退出问题,让我们进城农民能够放心的进城,保证他们的权利,这都是需要我们下一步进一步完善的,谢谢大家。
提问:我是青岛广播的记者,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在采访过程当中,关于确认成员,各个地方不一样,有的是地方是确定了之后进行调整,有的地方是经过2-3年进行调整,成员确定有没有规则或者是办法进行明确?
第二就是关于目前改革可能也是在各个区域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区域位置不一样,可能效果也是略有差异,在一些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和非经营性的收入可能要多一些,而经营性的收入要少一些,他们这部分收益分给农民的要少,在下一步改革当中我们有什么措施来加大改革的力度?来获取更多的收益分配给农民?让他们所感受到这种改革带来的红利?谢谢。
张永昌:关于成员确定,总的来讲我们从中央到我们的文件,产权制度改革,我们连续四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三个文件,2014年出台第一个文件,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5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又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用了四年的时间,市委市政府集中出台了三个意见,应该说我们对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方面,应该说基本的政策体系都出来了。
关于成员的确定,各个地方执行的不太一样,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总的原则就是我们是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统筹的考虑到农民的贡献和承包关系来确定集体成员。关于成员的确定时点,各个村按照改制日,然后确定组织成员。您刚才讲的是股权的设置问题,是静态还是动态的,中央提倡实行静态管理,定下来以后就不再三年一变五年一调,但是个别的村庄有这种情况,我们调查过程当中发现群众同意几年调整一次,但是在面上不是很大,我们了解青岛市大部分都是按照静态管理这种方式来进行的,为什么要实行静态管理?农村集体产权我们刚才讲的“三权分置”,这都是属于农村产权的范畴之内,我们考虑实行静态,也把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有机的衔接的,我们讲我们的农村土地承包,以前我们通俗的讲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中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我们就是把这种产权制度、股权设置的静态管理和土地承包的制度是有机的衔接的,所以这一点应该是大部分村庄都是采取这种静态的管理。
从实践上来讲,从全国改革的实践来讲,实行动态的办法还是带来一些问题的,年年调整也是带来一些矛盾,但是最终采取什么法,这要由群众讨论决定,这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我们作为党委政府只是提出原则性、指导性的意见要求。
然后您说的偏远村庄、农业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或者是改革以后农民获得感不是那么很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关注到了。因为青岛市的改革,从的来讲,我们把改革的范围已经从由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村庄扩大到所有的村庄,我们把改制的资产对象由经营型资产扩大到所有资产,包括资源性资产、非经营型资产,但是青岛市目前各个村庄发展的情况,还有一大批村庄还没有集体经营性村庄,占的比例还不少,还有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我们通过这种改革,先建立起集体经济的机制,先把集体的产权建立起产权归属比较清晰的制度,下一步要不断的完善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来推动这些村庄的发展。最近农委也研究制订了加快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上一周我们农委党组会也研究了,下一步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下发,总的要求我们要采取三年的行动计划,从明年开始到2020年在青岛市基本的消除年收入三万元以下的村,当然各个村庄的情况不太一样,我们一个方面要进一步的拓宽这些村庄的增收的渠道,第二个方面要进一步的激活他们集体经济发展的机制,我们考虑到有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我们建立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的问题,这个意见里面我们都涉及到了,通过建立新的机制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尽快的让我们的农民获得改革的红利,有更多的获得感,我简单的回答这些。
提问:您好,我是工人日报社的记者,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之间的纠纷,在“三权分置”如何正确处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张永昌:对于这个问题,是多年来在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的时候叫农民有红眼病,一旦土地流转出去以后,经营好了以后,他就想把土地收回来,当然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有一些流转户,包括一些经营大户,一旦经营出现风险以后也有跑路的,这些问题在实践过程当中都是存在的,我们在“三权分置”意见里面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涉及,保护好经营方和承包方的关系,总的原则就是依法签订合同,通过合同来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双方的行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个方面我们要培养我们的经营户和原来的承包户要树立一种契约精神,增强诚信意识,既然合同签订就要维护好。
第二个方面,很重要的,我们要建立我们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我们鼓励我们的土地流转户、农民在流转土地的时候都通过公开的市场,通过我们乡镇、县级的土地流转市场,我们市场除了具备信息发布、产权交易的功能以外,还具备着纠纷调解,通过公开的交易也可以进一步的约束双方的行为。
第三个方面,我们在探索建立风险准备金的制度,特别对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的流转农民的承包地,我们探索建立先交一块风险金,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可以保证原承包户的利益。
第四个方面,进一步健全仲裁和调解体系,依法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当中的这些纠纷问题。
由玉翠:今天很感谢媒体朋友对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关心,“三农”工作中央高度重视,今天感到很欣慰的一点,媒体朋友对“三农”工作也很重视,我想大家从中央到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关注三农工作,我们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特别是贫困群众一个不能少的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媒体朋友关注的问题,还是要求农委怎么抓好落实,因为这些问题中央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市里面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下一步我们抓落实是关键,真正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在行动上,是我们农委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也说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一是坚定不移的把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青岛落地生根。第二就是我们要抓好统筹设计,特别是顶层设计,对中央已出台的文件,在我们青岛落实一些具体的配套政策,我们现在着手制订。刚才我们张主任已经说了,大家比较关心农民增收问题,我们已经研究意见了,下一步清产核资问题这也是产权制度的核心,我们下一步要制定文件,在顶层设计上要抓好,让大家知道干什么,顶层设计的目的就是知道干什么。
另外,我们要抓好宣传、培训,让大家知道怎么干,今天我们也是一个宣传的很好的一种方式,让大家知道怎么干,下一步我们要搞好培训,大面积的培训,让广大群众知道这个政策怎么干,让我们的干部群众知道怎么干,只有知道怎么干了才可以抓好落实,前面知道干什么,下面知道怎么干,后面我们还要抓好督查,抓好成果的验收,知道干的情况怎么样,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我们真正以农民为中心,把党的好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使我们农民真正享受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我们经济发展的成果,也真心的希望我们媒体朋友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们青岛的“三农”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谢谢由主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