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4年6月18日
地点:青岛新闻中心三楼发布厅
王振东: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青岛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这是第二期学前教育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将基本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今天我们的发布会就是解读此次三年行动计划。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同志,同时还有市教育局宣传处、学前处的主要负责同志。下面首先请王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王铨: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给大家通报一下《青岛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情况。
日前,市政府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及教育部要求,印发了《青岛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深化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加快建设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下面,我就《行动计划》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2011年我市启动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府投入不足、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截至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411所(其中规模3个班以上幼儿园1702所),在园幼儿23.2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5%,“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2011-2013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2所,提供学位约12万个;122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公办,并通过省级认定。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比例达到72.2%,学前教育普惠性水平明显提升。
(三)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加。近3年市本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3亿元,带动区市各级财政投入16.9亿元。2013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5.6%,较2010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起来。
(四)幼儿教师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加强公办幼儿教师配备,2011-2013年全市新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631人,主要充实到农村幼儿园。加强培训,对1.7万余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轮全员培训,截至到2013年底全市专科及以上学历幼儿教师比例达到68%,较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积极落实幼儿教师待遇,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
(五)幼儿园办园质量进一步提高。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全面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改革幼儿园招生制度,在全市开展了适龄幼儿方便就近入园试点。加强幼儿园管理指导,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目前,全市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20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487所,学前教育整体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从整体上看,近几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受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以及“单独二孩”政策带来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城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下一步随着城镇化人口流动和“单独二孩”,市区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二是城镇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和相关政策不配套等原因,目前我市城区部分区域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不到位、公办幼儿园布局不均衡,还不能满足适龄幼儿方便就近入园需求。三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办幼儿教师数量较少、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区市间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明显,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配备和保教质量与城市幼儿园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紧密围绕国家、省有关部署,立足青岛实际,对未来三年全市的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系统规划。《行动计划》提出,今后三年,我市将以加强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原则,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改革创新为重点,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到2016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达到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学前教育在财政投入、普及水平、规范管理、保教质量等方面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主要措施如下: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加大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达到850元/年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定额补贴标准达到2400元/年以上。到2015年,市及各区市政府部门举办的实验类幼儿园纳入财政拨款范围,列入机构编制管理的自收自支类幼儿园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2.优化城乡学前教育设施布局。按照省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每个镇(街道)至少举办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通过省级认定。规范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移交和使用的管理。
3.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通过给予税费减免、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派驻事业编制教师、生均定额补助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4.资助学前教育特殊群体。学前家庭困难幼儿生均资助标准达到1800元/年以上。对学前残疾幼儿、孤儿实施免费教育,免除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残疾幼儿、孤儿的保教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照不低于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的标准予以补助。
(二)加大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
1.提升农村幼儿园装备水平,按照省定办园条件标准配齐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村(社区)幼儿园办公和保教设备。配齐
2.提升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重点为农村幼儿园配建校园网。搭建青岛市学前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3.提升学前教育国际化水平,建立境外与本市幼儿园之间互访、学习交流机制。加强学前教育国际间合作,鼓励引进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依法办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1.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实施第二轮三年全员培训、幼儿教师学历提升和名师名园长培训计划。每年免费为农村地区定向培养200名专科以上层次幼儿教师。积极推动幼儿教育高等院校建设工作。
2.落实幼儿园师资配备标准,到2015年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公办幼儿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每所农村幼儿园和幼儿班至少有1名公办幼儿教师。
3.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到2016年,经考核认定的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村(社区)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要达到公办幼儿教师平均工资的70%以上,工资、保险等待遇按80%以上的比例列入区市、镇(街道)财政预算,由区市政府统筹发放。
(四)加快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完善学前教育监管机制。加强幼儿园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监测制度,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配备、保教质量等实施动态监管。
2.加快幼儿园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幼儿园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幼儿园招生工作。积极推进适龄幼儿方便就近入园,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小班化试点
3.加快幼儿园办园模式改革。各级政府部门、群众团体举办的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幼儿园,逐步移交幼儿园所在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推广镇域一体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园的经验,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规模。
4.加快幼儿园保教改革。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和指导,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5.深入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建立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注册制度,加强对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的管理。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每年为婴幼儿家长(看护人)提供4次以上免费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相关的内容就是这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各位继续关心青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青岛市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王振东:谢谢王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提问。
记者:王局长您好,我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有三个问题想问一下:首先提到了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强化收费行为这方面,这个收费标准是多少,怎么个规范法?第二个问题,公办幼儿园不到位,经费布局不均衡,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第三个问题,您刚刚提到公办为主,现在公办跟普惠幼儿园的比例是多少?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谢谢。
王铨:相关的标准刚才已经做了介绍,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益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每年850元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定额补贴标准达到2400元/年。到2015年,市和各区(市)部门举办的实验类幼儿园都要纳入到财政拨款范围,纳入到机构管理的自收自支的幼儿园纳入到财政补贴的范围,这是对公办幼儿园补贴的标准。
对规划和布局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在以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规划建设不到位,也有建好的幼儿园改变用途的现象。通过最近摸底排查,这项工作正在推进,今后来看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到整个城市规划里面来,相关管理和配套机制也正在建设,我想这项工作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好。
至于公办和普惠的比例,请吕处长说一下。
吕处长:目前全市是2400多所幼儿园,其中公办的是1700余所,民办的接近700余所,大约是这样一个情况。
王振东:还有哪位记者朋友有问题?没有问题的话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