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
王振东: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青岛市人民
时间:2014年5月19日
地点: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三楼发布厅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天发布会的内容主要是通报《意见》的有关内容。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科技局吴绪永副局长、科技局办公室石德武主任、综合计划处管崇亮处长、科技成果处吴新处长以及各处室的有关负责同志。
下面先请吴局长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
吴绪永: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面,把《意见》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通报如下:
一、《意见》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等多次会议上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市委去年年底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政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意见》。
二、《意见》主要内容
《意见》重点围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10大改革任务和32项改革举措。主要内容如下:
(一)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方面,重点提出两大任务8项措施
第一大任务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主要措施:一是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鼓励企业先行投入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研发,政府采用后补助及间接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简政放权、简化流程、加大覆盖、兑现政策,切实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等普惠性政策,对国字号创新平台(国家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给予奖励,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在孵企业使用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的补贴由10%提高至20%,对企业吸纳高校院所成果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三是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支持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其对不同岗位科技人员采取差异化评价标准,推动更多科技人员服务和参与企业创新活动。
第二大任务是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主要措施:一是创新研发机构引进发展模式。逐步引入共建基金、股权投入等多种市场化的支持方式。开展研发机构服务地方绩效评价。二是推动国际创新资源链接与集聚。吸引海外机构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三是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重点是团队建设和完善创业创新激励政策,将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各类科技服务业人才纳入支持范围。
(二)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重点提出五大任务13项措施
第一大任务是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主要措施:按照“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中介、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出台《青岛市技术转移促进条例》,实施“十百千”技术市场发展工程,加快建成技术交易市场“一厅一网”,积极争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对促进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多项活动和各类市场主体给予补助奖励。
第二大任务是加快构建创业孵化生态体系,主要措施: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 孵化生态链条,实现孵化器政策的全链条覆盖。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辅导体系,成立孵化器协会和孵化服务联盟,引导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协同发展。
第三大任务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主要措施: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化融资、多业态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理念,探索科技金融资本运营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智库基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新兴产业培育等政策性引导资金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化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开发系列特色科技金融产品。
第四大任务是加快培育“蓝高新”产业,主要措施: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织实施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重点针对海工装备和科技服务业两块“短板”,加强机构、人才和项目引进建设。出台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高端科技服务业。
第五大任务是完善科技惠民新机制,主要措施:加强部门间协调创新,大力提升生产、食品、卫生、社会等领域公共安全科技保障水平,提高安全风险评估、处置能力,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科技支撑。加快建设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创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模式。
(三)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重点提出三大任务11项措施
第一大任务是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力度,主要措施:以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专利复审中心、专利代办处和培训中心等国家级高端资源落户青岛,打造东北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加快推进专利条例地方立法,构建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专利池,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
第二大任务是深化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改革,主要措施:核心是政府减少对微观科技创新活动的直接介入,充分让市场“"说话”,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环境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创新上。一是调整科技资金投入方向。财政科技资金积极支持前沿技术、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用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以及成果转移转化。二是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拨、投、贷、补、奖、买”,即无偿拨款、股权投资、科技信贷、事后补助、奖励、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共同支持科技创新。三是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面向市场、公开透明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制度,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实施项目管理全过程实时监管和立项过程可查询、可追溯。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阶段性或永久取消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申请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评审的资格。
第三大任务是加强科技宏观统筹协调,主要措施:一是着力构建“大科技”发展格局。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资源开放共享,打破部门分割、避免重复建设。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对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和科技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建立公益性科技成果发布推广机制。二是构建创新青岛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技创新调查制度,逐步建立青岛市创新指数第三方评价和定期公布制度。
三、《意见》主要特点
此次出台的《意见》,是自198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的首个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的全市性文件,与此前出台的其他综合性科技政策相比,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突出改革主题。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认真研究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以改革充分释放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成果转移转化不畅、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力、资源开放共享不够等问题,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机制、政策、措施上系统考虑解决方案。
三是聚焦热点难点。针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向和方式、项目立项程序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约束来解决问题。
四是汇聚创新合力。充分发挥好财政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和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推动各部门、区市以及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创新,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通报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王振东:谢谢吴局长的介绍。下面是提问时间,请大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想问一下第四页第五大任务中“关于加强部门间协调创新,大力提升生产、食品、卫生、社会等领域公共安全科技保障水平”方面,特别是食品卫生方面,能不能介绍一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哪些措施保障这些食品卫生的提高?且能保证各项资金投入不会陷入假、大、空状态,如何取得实际效果?
农社处刘建新:我是科技局农社处刘建新。针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是部门之间加强协同创新,共同做些事情,不再是独立的、分别各部门来做,通过不断沟通协调共同做事情,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部门间就食品问题、卫生问题,我们和农口的、卫生口针对社会上老百姓比较关心的热点比如食品安全,和农委合作,发挥科技作用,提供科技支撑,我们做了一个对农产品全过程的追溯系统建立。也就是说,从农产品的种子开始,一直到流通过程,到批发市场、超市、餐桌,做到农产品全过程追溯,两部门合作一块建立这个系统。找到企业编程,把系统建立起来,可查、可控,通过这种措施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
卫生方面,建立了数字医疗系统。老百姓都知道到医院看病很麻烦,现在我们和社区医院合作,在社区就能解决一系列的检测,没有必要到大医院去,可以在社区医院解决问题。在社区医院里实时检测数据,可以传输到大医院中。建立这些系统,逐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发挥科技力量。
记者:据我所知,现在大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还没有实现。
刘建新:据我所知,卫生局正在做这项工作,把整个医院的数据整合建立电子病例,这个事情必须是行业主管部门来做。
记者:从社区到大医院的转换是你们负责吗?
刘建新:我们和卫生部门共同联合、共同支持,选择三家医院做试点。试点做好了,下一步在全市内推进,现在只是作为一个示范点。
记者:哪家医院?
刘建新:市立医院。选择几个医院进行试点,作为示范点成功的话,再和职能部门共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是想建立这样一个措施和路子。
记者:您好,我是青岛晚报的记者。两个问题:一开始说到鼓励企业现金投入,政府采用后补助和间接投入来支持,能说一说间接投入吗?针对不同领域的企业采用哪种方式?第二个问题,说到“科研制度黑名单”制度,能具体说一下吗?这是青岛的创新吗?出于什么考虑?以后有什么具体设想?
管崇亮:谢谢。第一个问题是三中全会以来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前期对企业的投入政府做得比较做。政府的支持分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直接投入突出公益性的重大事情,更多资金对企业来讲是间接投入,采取以科技金融的方式。因为青岛市科技经费是有限的,如何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是我们目前考虑的问题。现在科技经费的50%要拿出来做科技金融,翘动全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的科技创新。由以前对企业的点上的投入,转化为到面上的投入;由以前对企业的政府选项目、批项目转换成由市场选项目。比如去年搞了四只天使基金,就是政府拿出来一部分作为引导基金业就是“母基金”,天使基金由专业的天使基金公司来操作,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对青岛孵化器上高成长企业进行选择,让市场选项目。将来更多的重点对企业一个是面上的,科技经费的60%以上调整了服务方向,投向孵化器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主要目的是减少中小企业创业成本,政府搭台,让中小企业在我们的平台上运作,这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面上就是科技金融的手段,把整个社会资本翘动起来。
第二个问题提到了“黑名单”问题,前些年青岛市已经在做这个工作,全国各地都在做这项工作。去年科技局搞了一个管理系统,里面有一个诚信系统,每年对企业和自然人参加计划项目的,从立项到结节有一个全过程的记录。目前从上到下正在积极探索做这项工作,数据库已经建立起来了。
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青岛财经日报的记者。第三页第二段“关于积极争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这一块,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时间表以及对青岛的意义?
吴新:我是成果处的吴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是从国家层面对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布局。我们都知道,去年12月底在蓝色硅谷核心区国家正式批复建立国家海洋实验室,我们也考虑实验室成果出来以后的产化和转化问题。当时就定了这是海洋科技创新的1.0版本,在高新区胶州湾备案建立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这是1.5版。在西海岸国家经济新区是大规模产业化2.0版。因此,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应该是国家对青岛“一谷两区”战略的响应,是在国家层面的布局。
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也在跟科技部汇报,就是把青岛市打造成全球海洋科技成果、海洋技术发布、挂牌和交易的场所。希望能汇聚全球海洋技术、海洋人才以及相关金融资本,做海洋科技转化、海洋技术转移、海洋技术交易市场,这是我们对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的定位。
具体时间表,因为现在还处在方案的编制上,要上报国家,组织相关的评估、论证,这个周期不好掌握,现在还处在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相关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从2012年、2013年以来,青岛市海洋技术年年提高,特别是今年1-3月份第一季度,海洋技术交易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超过2012年全年。现在随着“一谷两区”的建设,海洋技术、海洋成果的转化在青岛发展得特别好。
简单介绍这些。
记者:吴处长您好,我是城市信报的记者。近年来青岛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之后,成果怎么样?就是成功率,包括在投入资金时,会不会出现同一个项目出现多个资金扶持,包括来自不同部门的,但是有的真正在困难时政府觉得它不行或者不能投入,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考核或者标准要求?谢谢。
吴新:其实刚才说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投入,一个是产出。先说一下产出,近几年对科技成果的产出有些标准,我们以前常说“科技成果转化率”。现在用来科技成果转化、成果产出有一个很好数据,就是本区域的技术合同的交易额,这是由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这四类合同组成,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力、成果吸纳能力、技术贸易程度以及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我们一直用这个数据来反映近几年的投入。当然了,这个投入是指全社会的投入,不仅仅是政府的。去年技术合同的交易额达到35亿,增幅是40%。今年提的目标是50%亿,增幅超过40%。
至于的投入问题,刚才管处长也说过了,有些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政府资助应该如何去做,局里面也正在酝酿和出台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早期和茁壮期的孵化器专项,初创是有资助的。在初创期还是直接投入,雪中送炭,在早期最需要的时候可能像天使一样投一块;在成长期,会用各种金融资本来扶持它;在发展和壮大期时,可能用资本、证券化来支持进一步有利于企业发展。
记者:有没有可能重合呢?
吴新:这个问题,在国家层面也有出现。“大科技”,政府一直在宏观上整合各个部门的支持和科技创新资源,一直在努力。但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作为政府来讲是尽量避免重合,整合资源。但是作为企业而言,哪个部门对它的支持都是需要的,因为每个部门支持的虽然是同一个企业,但是支持的角度、方式、侧重点和阶段都是不同的。就像我们科技部门,更多支持的是早期、初创期企业。比如环保部门,可能更多从专业的角度来资助企业。就企业而言,只要是政府的资助,肯定是要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进行争取。
记者:领导好,我是青岛广播电台的。第五页中提到“对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和科技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想问一下这个共享的范围有哪些?因为我们注意到青岛的大院大所特别多,但是感觉到只是每年科技周时老百姓才能去参观,有没有常态化的措施来提高全民科技?
管崇亮:可能是政策宣传得不高,实际上2008年青岛市出台了相关办法,把科研院所的大型仪器设备都入到一个网络里,现在入网的设施总共16亿,总入网大型仪器设备2400套。去年以来加大了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大家可以关注科技局的综合网站有一个链接“科技综合服务平台”,里面开通了几个新媒体,新媒体之一就是APP科技通,大家可以下载到手机,上面都会实时发布青岛市大型仪器设备入网的信息。另外我们还开通了微信订阅号,也向社会公布,还有三个QQ群,都是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去年是补20%的经费,企业的大型仪器设备检测补20%,科研机构进行服务的也是补20%,去年补了300万,今年准备补500万。截止到上个礼拜,全社会一共有5000万申报额,按一定比例去补。另外今年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比例额补到20%,对高企业到大型仪器设备平台上来检测,补助额10%提高到20%。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记者:您好,我是人民政协报的记者。想问一下咱们这个《意见》的出台,和同类城市相比,哪些举措是青岛原创并且走在全国前列的?谢谢。
石德武:科技改革意见的出台和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加快集聚高新创新资源方面,改进支持模式,不仅仅是财政经费的补助,而是通过各种社会运营方式进行支持。比如哈工大青岛科技园,还有正在洽谈的大连理工,都是采取共建发展基金的方式支持园区和引进院所的建设。
另外,国际技术转移这一块是比较新的,青岛作为国际化都市,要加强国际技术的转移,6月初,我们还将召开首届国际技术转移大会。
还有一块比较新的是大力发展技术市场,这也是三中全会里面重点提出的举措。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四补”措施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首次提出,今年将进一步拓展政策覆盖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
另外提出了“十百千”技术市场发展工程,因为以前科技中介这块市场不是很繁荣,这方面要加大力度。
另外是孵化器体系建设上,在2012年初全市提出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那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建设。从今年开始,在继续做好物理空间建设的同时,提出构建创业孵化的生态体系,把整个孵化器从服务到物理空间到服务机构的介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全面为中小企业孵化提供服务。
还提出了从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孵化链条,孵化器只是其中一个阶段,一个中小企业从无到有到壮大,还需要前期苗圃和后期加速过程,2012年底出台了孵化器激励政策,能够从前向苗圃向后到加速器的全链条覆盖,这在全国来讲也是做得比较早的。
在科技金融方面,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我们是首批全国科技金融示范城市,这方面在全国做得也是比较先进的。
重点介绍这些。
记者:您好,我是半岛都市报记者。在第四页提到“要打造东北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想问一下这个中心打造完成后,在国家范围内的地位是怎样的?知识产权打造成功后,会具体做些什么?第二个是提到了“专利条例地方立法”,想问一下是对专利哪些方面的立法,有没有时间表?立法完成后对青岛的科技发展有什么样的好处?
知识产权局阎冉力:关于打造东北亚知识产权中心,这是我们从去年开始提出的口号,当时我们是争取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综合实验区,当时是市里领导跟国家领导共同探讨研究提出的。这个方案已经做完并报到省里,省里就这个方案也给国家局打了报告。今年山东省准备启动山东省和国家知识产权的省部会商,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在青岛建立实验区。我们在意见中也写了,这个实验区将会引进国家资源,现在正在谈着,因为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还不好说实现到什么程度。但是我们想的是,把国家资源引进来以后,结合着中日韩自贸区和中德生态园建设,打造东北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上海是做亚太的服务中心,我们就把定位定在东北亚特别是中日韩自贸区,帮助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第二个问题是专利条例的地方立法,研究了很长时间了。专利法实施条例也修改了,山东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去年的山东省专利条例是9月1日开始实施的,跟原来老的规定改变很多。青岛是2004年率先出台了《青岛市专利保护规定》,是山东省第一个专利立法,在同类城市中也是非常早的,不过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很多已经不适用了,所以要走这个程序。今年市人大已经把这个立法列为调研项目,所以立法有个程序,一般要两到三年时间。
谢谢。
王振东:没有问题的话,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