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

直播项目
主持人:王惠
发布人:王海涛
时 间:2006年12月13日下午3:00
地 点:北京奥运新闻中心
执行团队
监 制:王海涛 孙朝晖  
策 划:邹 晖
主 编:单联春 韩丽楠
采编群:林 宏 许 坚 桑 文
技 术:薛炳蔚、尹连亮
制 作:王晓霞

文字实录

  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

  地点:北京奥运新闻中心

  时间:12月13日下午3:00

  王惠: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的承办情况。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北京市2008年帆船委员会执委和青岛奥帆委、新闻宣传和媒体部的部长,青岛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王海涛先生。下面我们请海涛向各位介绍一下青岛奥帆赛的情况。

  王海涛:刚才一声海涛叫的非常亲切,可以说北京和青岛的两个城市的关系越来越近。非常感谢这次有机会作为协办城市第一个在这里介绍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情况。同时对北京的媒体表示感谢。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北京的媒体越来越关注青岛,关注青岛奥帆赛的举办,使青岛在这段时间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对媒体表示感谢。同时今天也要道一个歉,虽然刚才介绍了这么多职务,本来想让我们的领导给我们做介绍,因为天气的原因就没有过来。同时借这个机会发布一个信息,明年4月18日随着铁路的提速青岛到北京的距离,如果坐火车的话,缩短到4个小时40分钟。随着今后铁路改造的完成,从铁路部门获悉,我们到北京的距离完全有可能提高到3个半小时以上。希望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北京的媒体可以坐火车到青岛来采访。

  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两份材料。一份我即将发布,这份材料比较简单。另外,我们觉得青岛办奥运会机会非常难得,我们希望更多的媒体了解青岛,然后准备了一个背景材料。发布会的材料不到10页,背景材料达到21页,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媒体更多的了解青岛,知道青岛的情况,多多宣传青岛,使青岛和北京奥运一样。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青岛有幸成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城市,全市正在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而不懈努力。首先,我代表奥帆委,向关心、支持青岛奥帆赛筹办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青岛奥帆赛的筹备情况。

  一、2008年奥帆赛筹办工作主要进展

  2008年8月9日至23日,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青岛举行,共9个级别、11个项目、将有6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近1000人参加比赛。2008年9月8日至13日,青岛将举行第13届残奥帆赛,共3个项目。根据2005年国际帆联确定的奥运会新赛制方案,2008年奥帆赛将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更具观赏性,对竞赛组织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次竞赛的改革主要突出帆船如何和城市更加亲近,和市民更加的贴近。这9个级别的每一轮比赛都安排一次桨排轮赛。

  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青岛市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突出“新青岛、新奥运”两个主题,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塑造“海上奥运”一大特色,实现“赛事组织出色、奥运效应发挥充分、市民参与广泛”三大目标。奥帆赛筹备工作共分四个阶段:前期准备(2001年7月—2003年12月)、全面建设(2004年1月—2006年6月)、完善运行(2006年7月—2008年7月)、运作实施(2008年8月—2008年12月)。目前,前两个阶段已经顺利完成,全面转入第三个阶段。围绕上述工作目标,按照“举全市之力承办奥帆赛”的总体思路,我们全面展开了各项筹备工作。

  (一)确定筹办工作框架。奥帆委于2003年6月成立,由青岛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有关人员组成领导班子。2004年5月,青岛与北京奥帆委签订了《关系原则协议》;明确了责任、权利和义务。编制实施了《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及10个专项规划,完成了奥帆赛总体工作计划和运行纲要。成立了奥运工程建设、新闻宣传、安全保卫和志愿者四个工作协调小组,建立起举全市之力筹办奥帆赛的工作机制。梳理了全市赛前15大类88项重点工程和工作任务,以倒排工期表形式抓各项工作的推进。

  (二)奥运场馆建设。

  1、工程简介。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占地45公顷(场馆区30公顷,非场馆区15公顷),包括陆域和水工工程,计划总投资32.8亿元(北海船厂搬迁17.8亿元,工程建设15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实现资金的平衡。场馆区包括陆域和水域两大部分。陆域工程包括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媒体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水域工程包括奥运纪念墙、主防波堤、测量大厅码头、下水坡道等配套设施。

  2、目前进展情况。坚持“可持续发展,赛后充分利用,留下奥运文化遗产”的原则,场馆规划采取国际招标,于2003年底获得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帆联的批准。2004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2007年底全部完工。目前,已完成投资24.8亿元(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66亿元)。2006年6月底,测试赛必备场馆设施、工程完工,完全满足了赛事的要求,被誉为亚洲一流、世界领先的奥帆赛场馆。该场馆采用了海水源热泵、太阳能、风能、中水回用等技术,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帆船中心周边市政、海域保洁、前海截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全市奥运相关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三)新闻宣传与文化活动。坚持“国外宣传重吸引、国内宣传重造势、市内宣传重动员”的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将奥运宣传与城市推介有机结合,打造“帆船之都”的城市品牌。每年组织奥林匹克文化节,采取招商、旅游推介、城市宣传“三位一体”的方式,开展了“相约奥运、扬帆青岛”城市品牌环球推介等活动。近两年来走访12个国家,举办38场比赛。参与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宣传了奥运,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将迎办奥帆赛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紧密结合,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

  (四)安保工作。建立了安保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赛时安保指挥体系的框架。制定了《安保专项规划》、《安保总体工作计划》。研究奥运安保工作特点,测算了安保力量需求,加强队伍素质培训,提升安保装备水平,开展了安保专项演练。

  (五)竞赛组织与服务。学习、吸收、借鉴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努力提升赛事组织能力和水平。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通过专业培训、顶岗实习、参与赛事组织等方式,培训竞赛组织管理人员。完成奥帆赛及两次测试赛的需求分析;加快竞赛设施、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建设,做好器材准备工作;启动了残奥会筹备工作。全面分析赛事服务的需求,医疗、卫生、住宿、交通、餐饮等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开展。

  (六)志愿者工作。组织动员全市33万注册志愿者开展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迎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编制完成奥帆赛志愿者项目战略计划与志愿者运行纲要。顺利完成志愿者的需求分析,启动了招募工作。

  二、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有关情况

  帆船项目分别在2006年、2007年举行两次测试赛。测试赛的情况在国外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只举办一次,在中国举办的时候又加了一次。我们想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城市对帆船的运动还不是很熟悉,举办这样大的赛事可能还有一些障碍。我们也问过萨马兰奇为什么要让中国举办两次。通过2006年帆船赛的举行,我们感觉到举办两次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第一次测试赛)于8月18日至31日举行,是北京奥运会的第一项测试赛。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456名运动员、187名随队官员以及134家中外媒体的443名记者参与了赛事。在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北京奥组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精心指导下,青岛举全市之力,圆满完成9个级别11个项目的赛事组织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赞誉,交出了通向北京奥运会的第一份合格答卷。

  (一)工作体制与运行机制。按照“举全市之力承办奥帆赛”的要求,确定了赛事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赛事组委会,下设城市运行、赛事运行、安全保卫三个中心。赛前,编制了运行纲要、运行计划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演练。赛时,建立了赛事信息传递机制和会议决策制度,赛时每天召开调度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及时解决赛事组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赛事有序运转。

  (二)城市运行与风险管理。赛前,由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组建了城市运行中心。编制完成24项城市运行纲要、26项城市运行计划,并与53个城市应急预案进行了对接,进行了充分演练。赛时,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加强督导,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确保城市运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新闻宣传与文化活动。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开展了“人人当好东道主,办好国际帆船赛”的主题活动。建立了赛事形象景观系统,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按照“善待媒体”的原则,提供了专业化、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高质量的生活服务。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CNN、BBC等134家国内外媒体,对赛事和城市进行了报道,刊发报道近2万条,有利的提升了城市影响力。青岛本地媒体纷纷推出赛事公益广告和宣传专栏,营造了非常好的赛事氛围。

  (四)安全保卫。按照“边测试、边检验、边完善”的原则,构建立足实战、面向奥运的安保工作五大体系。完成赛事安保工作运行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了16项安保专项演练。整合了全市十余个警种共6000余人,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圆满完成赛事安保任务。

  (五)赛事组织与组织。参照奥运模式和新赛制要求组织竞赛工作,构建了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指挥顺畅的竞赛场馆团队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修订编制运行计划、职能流程和岗位手册,提前1个月实现场馆化。推进国际、国内技术官员间的沟通与磨合。根据水文气象条件,科学调整竞赛日程,加强对竞赛过程的控制,圆满完成竞赛组织任务(比赛轮次完成率达到92%),消除青岛海域风小不宜举行帆船比赛的顾虑。为各客户群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细微化、个性化的住宿、餐饮、交通、医疗急救、联络、礼宾接待等服务。

  (六)志愿者工作。赛时,1300名志愿者参与赛会20个职能的工作,志愿服务总时间超过9万小时,向各类客户群提供了热情、耐心、细致的服务。建立了志愿者管理机制,赛后启动了人员保留计划,为2008年奥帆赛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志愿者。

  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结束后,青岛根据北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的赛事评估报告,认识查找了问题和不足(共查找理顺182个问题,其中城市运行中心34个,赛事运行中心124个,安保运行中心24个)结合各类客户群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好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07年,奥帆赛筹办工作进入最关键的攻坚阶段。青岛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奥运场馆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开放、创新、节俭、廉洁、全民参与的方针,严格按照奥运模式与标准,做好2007年帆船测试赛的筹备工作。2007年帆船测试赛被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为六项综合测试赛项目之一和三项奥运会水平测试项目之一。2007年帆船测试赛只有青岛一个项目是双测试项目,即是六个综合项目的测试,同时又是奥运的测试。青岛这一次能不能做好,代表了将来举办奥运会水平的情况。积极赛事组织经验,为2008年奥帆赛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全面完成奥帆基地建设任务。2007年5月,完成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除奥运村之外的各项工程,满足第二次测试赛的使用需求;2007年12月,完成帆船中心所有工程。完善场馆无障碍设施,加快推进帆船中心环境建设工程。

  二是推进城市运行工作。严格按照奥运模式与标准,完善赛时指挥体系与赛前工作机制。推进奥帆赛前15大类88项重点工程和工作任务。做好运行纲要、运行计划的修编和演练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安保服务工作。参照国际惯例,坚持“最安全、最方的原则,完善赛前、赛时指挥体系与工作机制。配备安保必备设施与装备,加强安保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各客户群提供“以人为本”和规范的安保服务。

  四是做好竞赛组织工作。加强同上级专业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推进与国际帆联谅解备忘录和签署工作。完善竞赛场馆团队架构和运行机制,改进运行计划和工作流程。配合中帆协抓好国家技术官员和专业志愿者的培训。做好船艇、器材的采购工作,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完成测试赛竞赛组织工作。推进残奥帆赛的筹备工作。

  五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按照奥运会服务标准,完善各职能的运行计划和工作流程,理顺相关配合单位的运行机制,构建起密切配合、无缝衔接、运行顺畅、高效有序的服务保障工作体系,为各类客户群提供奥运水平和标准的服务保障。

  六是加强新闻宣传,做好媒体运行工作。以2007年帆船测试赛为契机,做好城市宣传工作,提升奥运城市的影响力。按照奥运模式和标准,坚持“善待媒体”的原则,做好媒体运行和服务工作。

  七是推进人文奥运工作,营造浓厚的城市氛围。围绕“人文奥运”,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调动社会各方资源,策划、推进城市氛围营造工作。组织实施第五届“奥林匹克文化节”等活动,普及帆船运动。着眼于2008年奥帆赛,广泛征集创意方案,策划、组织节俭、国际化的2007年测试赛开闭幕式仪式及颁奖仪式。

  八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和工作团队建设。做好2007年测试赛志愿者的选拔、培训工作,实施志愿者保留计划。拓宽用人渠道,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优化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做好工作人员考核、管理等工作,为赛事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九是加强联络,争取政策,抓好市场开发工作。统筹全市和赛事的资源,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强赞助商服务和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十是切实加强监督审计工作,确保实现“廉洁、阳光、节俭”奥运的目标。贯彻中央关于“廉洁奥运、阳光奥运”的指示精神,主动配合奥帆赛监督委员会等监察部门,做好2007年帆船测试赛、场馆建设的监督审计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监督工作。

  这是我的主要发布内容。再次代表奥帆委向北京奥组委向各位媒体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王惠:谢谢海涛主任。去年我们曾经组织了一个活动,很多媒体到青岛和其他城市进行了走访。在座的很多媒体和我们一起去过青岛,当时的问题非常多。大家对青岛举办奥帆赛兴趣非常浓,今天王主任过来和大家介绍情况,说明青岛和大家亲近了,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青岛的机会。下面我们有请记者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我刚才听到您发布的内容当中有一项,我们要全民参与到奥运帆船赛当中。我想知道帆船在中国历史不是很长的项目,青岛是怎样在青岛市民当中开展帆船的普及工作呢?谢谢。

   王海涛:非常感谢人民日报海外版这位记者的提问。海外版办的奥运特刊我们是经常看的,我们去年和海外版全面的合作。我想这是海外版工作对奥运的一种倾向。

  第一,做好奥运媒体的宣传,是在人文奥运和奥运动员方面最主要的手段。

  第二,青岛虽然是第一次承办奥运帆船赛,但是青岛的基础在全国是最好的。

  第三,帆船运动来讲,在中国是开展的比较晚。涉及的范围比较窄,要想让全市人民共同和政府一起把帆船赛搞好,需要一定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和市民有一个互动、互信和互谅。2005年国际帆船赛举办期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人人当好东道主,办好奥运帆船赛”。我们在动员市民基础上,在营造氛围上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心随帆动”,这个口号得到人民的赞同。我们从一开始就打造中国的帆船之都,围绕这个品牌我们在国内、国外进行广泛的宣传,也使这个品牌在全市当中形成最亮的品牌。

  这样我们就通过媒体宣传,全社会动员,在学校进行奥运知识的普及。国际帆联对城市举办帆船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个举办城市不仅看到是否举办成功,关键看这个城市和帆船运动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个城市的市民是否热爱帆船活动。通过今年的动员,我们在2006年帆船赛举办期间市民购票看比赛的总人数达到7、8万人。谢谢。

   记者:我是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廉洁办奥运是北京坚持的一个方针,刚才在王主任介绍情况的时候,我注意到青岛也有一个奥帆赛的监督委员会,能不能问一下它是怎么工作的?谢谢。

   王海涛:廉洁办奥运不光是青岛举办的要求,也是国家的要求。全国人民把这样大的工程交付给我们,我们心里的负担和压力是非常大的。青岛和北京一样,2004年共同成立奥运监督管理委员会,它工程的进展从人员的选取和调用一直都是双向稳步进行监督和执行的。包括我们的政府各个部门对奥运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也在我们的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协调之下。

  大家可能知道青岛的工作体制是二体合一,是奥帆委和政府的工作体制合而为一。其他政府的有关部门都是整个奥帆委主要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像我是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兼奥帆委的执委宣传部部长,这种体制有利于工作的推进,有利于全民动员办奥运。但这个体制也会在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监督委员会一直在做监督的工作。谢谢。

   记者:谢谢王部长。我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王主任刚才在您的介绍中提到奥运场馆建设方面,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要15亿元,还是蛮大的。另外在2007年12月份的时候,所有场馆配套设施全部完工,我想问一下在所有场馆赛后利用方面,奥帆委有没有做一些考虑?如何让它达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另外我想问王部长,我知道前不久奥组委召开一个关于协办城市志愿者招募的研讨会。香港、青岛都是协办城市,志愿者招募大家都是很感兴趣的,您方便透露一下相关的信息吗?谢谢。

   王海涛:帆船中心的场馆建设投资总投资应该是32.8亿元,其中有17亿用于场馆的搬迁。因为奥帆委有一个造船厂,后来我们就把它搬走。青岛成为奥运帆船基地得益于奥运会的举办。

  第二笔预算是建设场馆、媒体中心、运动员中心等等。实际在建设初期,这个问题相当重视。既要考虑比赛,同时也要考虑赛后为老百姓留下什么。将来的奥运分村被国际上的一个酒店买走。将来的测量大厅码头我们正在做工作,油轮经济把青岛作为中国的一站。运动员行政中心结束之后,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新闻中心。另外两个设施像我们的健身和航海俱乐部,整个资金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完全是靠土地、市场、转让和拍卖后期所有码头的出卖进行的。谢谢。

   王惠:我来回答刚才文汇报的另一个问题。有关志愿者招募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今年年底正在全国开展。你所说的研讨会正是为这项工作的开始做得准备。在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们专门向媒体进行通报,那个时候将给你更详细的信息。谢谢。

   记者:谢谢王部长,我是北京电台外语广播的记者。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王部长。

   第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将来青岛要成为帆船之都,但是帆船之都必须和运动有紧密的关系。我毫不怀疑在赛时期间有很多人关注赛事,但是赛后我怀疑这会是一个豪华性的运动,不会有最多程度的市民参与到运动中来。所以我想请问一下有没有类似的鼓励市民参与赛后的一项举措?

  还有,您刚才提到我们的场馆是亚洲一流的,世界先进的奥帆赛,有没有几项说是我们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谢谢。

   王海涛:你关注的问题是我们青岛市政府执行层和决策层共同关注的问题。打造帆船之都是我们的梦想,帆船之都这个称号大家在网上查一下,可能只有两个城市。一个是中国的青岛,这是借奥运推出的城市名片。再一个就是德国的基尔。他们的帆船运动可以说是海上白帆点点。

  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帆船运动和游艇运动的区别。游艇运动是奢侈的,青岛市在两年办了两次航海博览会。客商们带来的游艇每次在三、四百左右,比赛结束以后这些游艇几乎被抢购一空。从这一点信息,借奥运在青岛的举办,把青岛不仅打造成帆船之都,而且把它打造成全国游艇运动的爱好者天堂。目前我们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心,有将近700泊位,另外还有一个民营企业投资的游艇运动中心。

  普通的帆船运动并不昂贵,贵的船是运动的帆船,十几万一艘,便宜的滑板一两万就可以。目前青岛的帆船普及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很多市民通过这种普及越来越喜爱帆船运动。尤其是学生,今年夏天我们和德国基尔市连续办的活动,报名者很多。今年五一节我们在全市搞了一个帆船比赛,很多青岛的孩子也参加了。

  我们相信政府的倡导,通过规划的布局,通过我们努力的拼搏,我相信帆船之都在青岛实现不会太遥远。

  第二个问题,它的场馆建设有哪些新的创意,新的技术应用。2006年比赛结束以后,国际帆联主席说假如青岛明天就举办奥帆赛,我认为青岛已经准备好了。他从两个方面观察青岛。一个方面是场馆,他们建造的场馆很多,我们也为了打造帆船之都,我们参观了很多国外的建筑。我觉得我们比其他国家都好。

  第二,青岛在赛事上也准备好了。我们场馆很多记者已经去过了,在国内这种场馆不会太多。我们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但这些技术不是青岛独有的。像风能的运用,所有的场馆照明都是用风能解决。我们的供暖空调设备,采用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海水热源泵,通过海水来制热,这是一种非常环保的。还有我们用中水回用,包括一些材料都是比较特殊的,对土地很有好处。谢谢。

  记者:你好,王部长,我是科技日报的。我记得当时风是影响帆船比赛的关键因素。虽然这次国际帆船比赛进行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青岛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没有应急的方案,万一狂风大作,有没有移到其他地方进行比赛的计划?

  王海涛:谢谢你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媒体,还有帆船的爱好者都关心青岛的风力问题。如何像你说的,真要是那一天狂风大作,我也没有办法。像这次我们的市长要坐飞机赶到北京来参加新闻发布会一样。好在国际帆联赛事组织对帆船赛的举办有一个新的规定。这几天,只要有一天风,这9个级别举办一轮比赛,这轮比赛就可以颁出奖牌。我想青岛不会糟糕到那种程度,不可能十几天都这样。2006年国际帆船赛这9个级别,11轮完成率达到了92%。虽然风小一些,浪大一些,但是我们的运动员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92%的比赛。所以,我们将来没有这种计划,假如狂风大作连续十几天,转到海南去比赛,这是不可能的。希望老天眷顾青岛,风力可以降低。我相信上帝会照顾青岛。谢谢。

  王惠:谢谢王主任,谢谢各位记者的提问。从刚才各位记者提问中看到大家对青岛关注程度有多么高了。我相信王主任相信各位到青岛采访,到那时候大家可以看到青岛有合适比赛的风,各位也会感受到青岛的魅力和动感。谢谢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