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

  
直播项目
主持人:徐建民
发布人:杨育强
时 间:2008年03月21日
地 点:国际新闻中心
监 制:潘盛国  
策 划:邹 晖
主 编:单联春 韩丽楠
采编群:林 宏 许 坚
技 术:薛炳蔚 徐 毅
制 作:宋晓媛

文字实录

  徐建民 :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美好未来”,为了纪念和宣传这个主题,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天气、气候和水等观测业务所产生的突出效应,增强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气象局副局长杨育强同志;市气象台台长徐晓亮。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我市、中央、省驻青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在此,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都知道,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气象灾害预防的重要性。近年来,市气象局以服务奥帆赛为契机,重点加强了气象监测系统建设,为提高预报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在2007年奥帆赛服务、台风韦伯服务以及今年春运服务中,气象局提前预报,超前准备,为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参考,取得了突出效益,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做好2008年奥帆赛服务,市气象局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现代化建设、技术装备、团队建设等,监测预报服务上了新水平。 我们相信,今年8月份,气象局一定会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面,市气象局副局长杨育强同志将向大家重点通报全市气象部门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情况,综合观测系统在防御气象灾害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我市防御气象灾害的对策和措施。 下面请杨育强副局长发言。   2008-3-21 10:01:03
  杨育强 :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纪念“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我想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下。 第一个方面,“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今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我们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主要使人们认识到世界气象组织会员的气象水文部门和世界气象组织在天气、气候和水方面开展的广泛而权威的观测所产生的科学和社会经济效益。 在今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全市气象部门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3月23日,青岛市气象局将组织各业务单位对外开放,组织气象科技人员为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讲解天气预报制作、气象卫星和高性能计算机在气象工作中的应用等知识,播放气象科技减灾影视宣传片,在电视天气预报和门户网站开设世界气象日专栏,举办科普讲座,并散发宣传材料等。各区、市气象局也将组织开展对外开放、散发宣传材料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 二、综合观测系统在防御气象灾害中发挥的作用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因此观测显得特别重要。依靠综合信息系统支持的综合全球观测系统将有助于从与天气、气候和水等相关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尤其将为保护人民生命、生计、财产、健康和福祉,陆地、海上和空气中安全,经济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减少自然造成自然灾害和环境质量,,减少造成自然灾害的活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等做出贡献。 综合观测系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通过观测系统获取和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数据,才能够发现、认识和把握大气运动基本规律的客观依据,观测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自己2004年正式启动奥帆赛气象服务工作以来,在中国气象局《2008年北京奥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等方案的指导下,在市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实施了奥帆赛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包括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基本建设成了由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气象站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气象现代化水平,特别是气象探测系统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升,大大提高了气象服务的能力。 向各位媒体的朋友们也通报一下,近年来,奥帆赛场为重点规划和布设观测站网,初步建设完成了奥帆赛场立体观测体系,基本满足奥帆赛气象服务对探测数据的需求。全市范围内共建设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覆盖全市区域观测站143个(原来只有7个)(其中在奥帆赛场周边建设完成海岛岸基站5套)、海上浮标站2套(其中一套计划于6月底前投放),探测干旱天气的、土壤湿度仪10套,能见度仪目前建了6套,中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和移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各1部、气象观测船1艘、梯度风观测塔3座 (赛场周边的赤岛上1座)、GPS水汽探测4套、闪电定位系统1套、移动X波段天气雷达1部(已经招标,计划今年6月底投入运运行)等现代化探测设备。还有与韩国合作共同建成的第一部沙尘观测设备,已经投入运行了。由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研制的可移式测风激光雷达也将投入奥帆赛气象服务保障,实时观测赛场风的平面分布。 上述现代化探测设备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我局探测能力和水平,有效地提高了预报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在2006、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气象服务,以及青岛的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每六分钟完成一次扫描,对台风、暴雨、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等中、小尺度天气在半径230公里的范围内能进行有效监测和识别,大大提高了我局的短时临近预报能力,近年来在奥帆测试赛和汛期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浮标站实时观测资料比赛每十分钟一次在中英文奥帆气象服务网站上发布,为竞赛组织者和各国帆船队提供赛场实时气象水文信息。赛场周边海岛、浮标站、岸基自动气象站不仅实时监测周边气象要素表现,而且连续积累了多年的赛场及周边的气象资料,对于我们掌握赛场气象条件,积累预报经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天气复杂时,移动X波段雷达,将与移动气象台一起开赴奥帆赛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现场以及火灾等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实时监测现场天气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现场服务。   2008-3-21 10:08:53
  杨育强 :三、我市防御气象灾害的对策和措施 我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濒临黄海,天气气候复杂,暴雨、大风、雷电、大雾等气象灾害频发,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突发趋势,各类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日趋加重。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对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努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1、加强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全市气象部门将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家与地方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电、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生态环境等专业观测网,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做好重点区域和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农业区、渔区、海洋、主要河流、大中型水库、高速公路以及灾害易发区的观测网建设,增加监测站点,提高监测精度,组织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加快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与气象有关的大气、水文、海洋、生态环境等监测数据的信息共享。 2、进一步完善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市、区市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体系,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加强对灾害性(高影响)天气气候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加强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台风、暴雨(雪)、大风、雷电、冰雹、龙卷、大雾、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准确率、时效和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影响我市的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警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 3、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加快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增强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功能,增加信息发布内容,提高信息发布的实时性,建设面向城乡不同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接收子系统。进一步完善气象手机短信预警发布系统,加快推进小区广播系统建设。扩充专业信息网站、电子显示屏和气象灾害警报接收器等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发布渠道相结合,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积极做好中国气象频道在我市的落地工作,做好与电视、电台、报刊、政府门户网站和公共服务网站的对接。加强对公路、航空、海上运输、海上作业、生态林业、滩涂养殖等行业和领域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高度重视对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努力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切实解决气象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切实增强气象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1、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堤、水库、城市排水设施、避风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完善建筑物、设施和场所防雷装置,并加强定期检测。大力推广应用海洋天气警报系统,提高海上船舶、作业平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能力。 2、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队伍,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制订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加强区域灾害分析评估,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 3、增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当气象部门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后,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预报预警对本部门、本领域的影响,按规定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损失。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 4、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气象部门将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及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象灾害作出风险评估。要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和优先位置,做好气候变化的监测、研究、预估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增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防御能力。 5、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快全市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全市立体化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体系。气象部门将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紧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 我发布的内容就这三个方面。   2008-3-21 10:15:18
  徐建民: 下面是提问时间,请大家举手发言。  2008-3-21 10:15:38
  记者 : 想问一下,我市春季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如何来防范?谢谢。  2008-3-21 10:15:56
  杨育强: 刚才也讲了一下青岛的天气正好是海洋、陆地,又是季风气候非常突出的,天气是非常复杂的,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复杂的。春季的天气是非常重要,对农业生产、对交通都非常重要。首先是一个大风天气,春季的大风是一年当中最为频繁的季节,正好是冷暖交替的过程,因此大风对交通、海上作业以及农业生产都带来很大的问题。以前农业生产,干旱和雨比较重视,现在都是大棚,一旦大风的话会造成损失,因此大风在海上作业、森林防火都会产生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干旱,全国范围内今年干旱情况还是非常突出的,但是青岛的情况是这样,2月28号,干旱面积是50万亩,3月8号,干旱面积是60万亩,由于最近的一场雨,干旱有所缓解。第三个方面是霜冻,正好是冷暖交替的过程当中,农业生产是非常关键的时候,包括茶叶等等,霜冻一般来说出现在4月的中下旬,正好是回暖,然后突然是冷空气,这种损失有的是毁灭性的,如果防御不够的话,会造成农业农村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因此非常重视。第四个方面是低温冷害,长期的气温偏低,对农业生产会造成影响。另外就是大雾天气,青岛的4-7月份的大雾是最集中的,今天正好是大雾天气,我们5:50分发出了黄色预警信息。像这种雾天,对交通、人们的生活,会造成一些污染物不容易排放,大雾天气就要防范。另外是沙尘暴天气,这个季节是北方沙尘暴频发季节,为什么说建了中韩合作的沙尘暴防范项目,是从北方青岛上空影响到日本、韩国,因此这个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沙尘天气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浮尘天气还是会带来一些影响。   2008-3-21 10:19:18
  记者 :你好,我是来自山东新闻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杨局长,今年2008年大家对青岛最关注的是青岛的奥帆赛,而帆船比赛,风向和气候影响都比较大。我想问一下杨局长,今年8月份青岛无论从风向和气候上能否满足奥帆赛的需求?谢谢。   2008-3-21 10:19:38
  杨育强 :奥帆赛8月9号开幕,8月23号闭幕。帆船比赛期间的关键风是动力,所有的运动项目,帆船运动跟气象是最为紧密的,全社会都在关注青岛的风。经过2006、2007这两年的测试情况来看,青岛完成的比赛率,2006年是92%,所有项目完成率是92%。2007年是77.8%,都是远远超过了欧洲制订的圆满比赛的需要。它有个比例,完成了这个要求。在2008年我们的时间会更长一些,从8月9号-23号,时间比这两次测试赛更有条件一些。因此,目前从风的情况来看,是能够满足我们比赛的需要。主要有一点,就是对项目提出来的要求,风在小的时候,什么时候起风,利用每一次的风的条件进行比赛,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船队出去是有一个过程,这个时候要求我们提早告诉他,什么时候能比赛,什么时候不能比赛,一刻都不能损失,一个时段都不能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非常高的完成率。因此气象服务预报方面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经过两年的测试,包括近期和国内外的合作,在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有信心做好2008年的气象服务,而且圆满帆船赛的各项任务。   2008-3-21 10:23:42
  记者 : 想问一下,去年南方的低温冰雪天气让大家非常关心这种极端性的天气变化,想问一下,这个南方低温冰雪事件对青岛有什么样的启示?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谢谢。   2008-3-21 10:24:08
  杨育强 : 这位朋友提出来南方天气的情况,确实影响非常大,对青岛没有直接影响,但是间接的影响还是持续的。为什么呢?涉及到很多运输,我们的蔬菜、各个环节是相连接的,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相连接的。这种天气有几方面的启示:第一方面是整个机制,政府联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防灾机制非常重要。南方因为很少下雪,对雪的防御能力不够重视,青岛对防雪非常重视。第二个,对这种异常气候要极为关注,为什么我们现在关注气候变化、关注气候的异常?因为全球的变暖,造成了极端气候天气的频发,南方的天气是一个典型的事件,造成了暴雨雪,影响非常惨重。对这种气候的重视,青岛也要重视。去年在帆船比赛期间,一场暴雨突破了历史记录,8月10号、11号这场暴雨突破了历史记录。就是经常在破记录,像这种气象灾害破纪录,势必会带来影响,因此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第三个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刚才谈到的气象灾害的覆盖面问题,我们的预报准确率要提高,这是气象工作者永恒的话题——提高预报准确率。因为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但是我们可以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尽量缩小差距。一旦预报准确以后,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网络传输,传到老百姓手中,采取防范措施,提高覆盖面非常重要。第四个方面,就是对极端气象情况的科普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这个季节出现什么样的灾害,出现了以后怎么防御。比如海上大风,这两年海上事故就比较少,为什么呢?渔民都知道了,宣传非常重要,在什么样的天气下应该怎么办,像雷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给我们这些启示。谢谢。   2008-3-21 10:30:11
  记者 : 杨局长您好,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美好未来”,想问一下,奥帆赛期间,气象局做了哪些观测方面的工作?有哪些突出的事情?   2008-3-21 10:30:26
  杨育强 : 奥帆赛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它的探测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刚才通报当中有一些涉及到海上观测,针对奥运的观测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浮标站观测,一般一个赛区一个浮标站,青岛有5个浮标站,地方政府投入了3个浮标站,国家投入了2个浮标站。第二个是海岛岸基的观测,浮标站是逐步的,但是需要周边的整个体系建设,所以海岛站岸基有很多监测仪器,土壤湿度仪、能见度仪等等。第二个方面是建了海上的气象观测船,全国第一艘。这个气象观测船就是在海上获取相关资料,当时浮标站还没有建。我们建设了海上梯度风观测塔,建设了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和移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包括雷电设备,刚才谈到的是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研制的可移式测风激光雷达也投入了使用。这些设备比雅典都先进,我们的基础设施、探测能力远远超过他们,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国内也是先进水平。 不知道这种回答是否满意?   2008-3-21 10:30:42
  徐建民 : 好,请继续提问。如果没有其它问题的话,今天的“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8-3-21 1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