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3年05月23日
地点: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三楼
薛庆增: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委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纪刚,青岛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季平,我是市委外宣办主任薛庆增。
今天秋季,由文化部主办、山东省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青岛市闭幕。目前我市正积极组织文艺精品创造,切实履行为“十艺节”进行宣传推介的应尽职责,展示我市的文艺发展成就,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又在努力做好筹办工作,加大“十艺节”的筹办力度。那么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发布一下“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的活动有关安排。现在请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纪刚部长向大家介绍一下“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活动的意义、目的和主要特点。
王纪刚:各位记者大家下午好。今天主要是就我们要举办的“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搞一个新闻发布会。
大家都知道今天秋季由文化部主办、我今年秋季,由文化部主办、我省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我市闭幕。为迎接这次文化盛会,我市特于2013年6月至8月举办“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活动。在这里,我重点就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此次活动的主要特点,向大家做一下简要介绍。
举办这次演出季活动,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个层面,是通过演出季,向社会广泛宣传推介十艺节,为迎接这次国家级艺术盛会营造节日气氛。大家知道,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文化盛会,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中国艺术节承担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振奋民族精神等重要使命。青岛作为此次盛会的主办城市之一,有责任向社会广泛推介十艺节,大力宣传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举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国家艺术节的努力决心;有义务努力增近广大市民对"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十艺节"的了解,动员群众迎接十艺节、积极参与十艺节。举办冠名为"添彩十艺节"为主题的演出季活动,在城市大力营造演艺氛围和节庆氛围,是履行好上述责任和义务的最为恰当、效果最佳的活动方式。
其次,此次活动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目前青岛是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区,繁荣舞台艺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演出季活动,我们推出了众多精品剧目、设计了庞大演出规模、从票价等方面又体现了鲜明的公益性,这些,对于繁荣我市演艺事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化青岛”建设,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此次活动是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演艺市场的发育。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已经展现出了新一轮蓬勃发展的良好前景。这一次,我们动员了几乎全部优质演艺资源,采取多种手段吸引岛城群众走进剧场,力求营造强烈的市场吸引力,这对于完善我市演艺产业链条、激活我市演艺市场、培育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本次活动的主要特点,可以用“活动时间长、覆盖区域广、新推剧目多、剧目质量精、演出票价低、宣传声势大”六句话概括。
此次活动总计历时三个月,演出场次达百场,覆盖我市所有专业剧场,并在非专业演出场地安排了一些针对学校、企业和农村的演出场次;青岛演艺集团精心打造了16台舞台剧目及特色晚会,涵盖杂技、京剧、舞剧、话剧、音乐会、儿童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欣赏口味观众的需要。为体现活动的公益性,演出季实行均价约40元的低票价,以高性价比的演出落实党委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并加大了广告投入,采用户外媒体与报纸、广播、广告、网站联动等方式,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十艺节,方便获知演出信息;希望新闻媒体朋友们,对这次活动大力支持,因此,希望在座的朋友们多多关注演出季活动,把活动的意义、目的、效果和亮点多多向社会进行的报道,使演出季活动开展得更加圆满,更加成功。
谢谢大家。
薛庆增:下面请青岛演艺集团董事长童季平具体介绍一下“添彩十艺节-青岛演艺集团2013演出季”活动的剧目安排等情况。
童季平: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现在,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本次"演出季"的剧目安排情况。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和承办方,青岛演艺集团围绕此次“演出季”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在剧目安排方面进行了细致筹划。活动的广告语“16部剧目、百场演出、文化惠民、精神大餐”,就是对这方面情况的简要概括--前两句表达了数量和规模,后两句表达的是公益性低票价和高质量剧目的结合。为使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演艺集团调动了手中掌控的所有演艺资源,投入了数百万元资金,并重点从两个方面考虑,对演出季剧目进行了设计和安排。
一是力求贴近群众、贴近市场。大家知道,目前我们岛城的演艺市场发育应当说还不是十分成熟,市民的演艺消费习惯总体看还没有养成。究其原因,既有长久以来咱们市剧场条件较差,因此演出较少,此外票价较高等因素,也存在剧目是否做到了让群众喜闻乐见的问题。最近两年,我市新建了大剧院、广电剧场、胶州文化中心等标准剧场,为迎接“十艺节”,政府又对人民会堂、青岛大学剧场、李沧剧院等进行了整修,大大改善了我市的剧场条件,也为演出季达到岛城历史上空前的规模提供了保证。有了规模,又实行了惠民低票价,剩下的,就是能否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走进剧场后是否满意的问题了。
为吸引观众,针对观众的不同文化消费需求,我们努力提供足够多的差异化演艺产品。除了老少咸宜的舞剧、杂技晚会外,还为喜爱西洋艺术的观众创排了莎士比亚经典名剧、为国粹艺术票友们创排了多部京剧、为不同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演唱会和音乐会、为年轻人准备了小剧场话剧和青春校园剧、为儿童和家长们准备了儿童剧等等。为让观众走进剧场后感到满意,我们要求每台晚会都要精雕细琢,务必展现出青岛专业文艺院团的最高艺术水平。
剧目安排上第二方面的考虑,是要体现出鲜明的青岛特色。体现青岛特色,首先是要与青岛演艺集团的发展目标相吻合。青岛演艺集团围绕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区域竞争力较强的国内知名演艺企业”,围绕这一目标,集团在主营业务方面的战略规划是:市歌舞剧院以大型舞剧的创排为契机,尽快成为国内异军突起的优秀舞蹈艺术特色院团;市话剧院和市京剧院这两个有着优良传统、历史上在业界享有良好口碑的院团,要从打造经典剧目入手重振雄风;另外,根据杂技艺术的市场前景和我市已经具备的条件,组建青岛市杂技团,以完善本土演艺门类,开辟对外文化交流新渠道,增强我市的文化软实力,这就是我们的战略考虑。本次“演出季”推出的几部重头戏,与上述战略密切相关,希望媒体予以关注。一是舞剧《红高粱》将首次与观众见面,《红高粱》是由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市歌舞剧院邀请国内顶尖创作团队加盟、精心打造的大型舞剧,展示出了歌舞剧院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我们的领导非常关注这部戏,不但市里投入巨资,而且对于整个剧目的创作、排练、以及其他所有的问题,领导们都亲自予以指导和关注,还有这部戏邀请了国内顶尖团体加盟,这出戏展示出了歌舞剧院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二是演艺集团出品、市话剧院创排的莎士比亚喜剧名著《仲夏夜之梦》,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是青岛话剧院开创的,因为目前国内少有敢于触碰莎士比亚剧目的文艺院团,话剧院建团60多年了,也没有敢演莎士比亚完整的剧目。市话剧院的此次亮剑,向业界展示出了自己的雄心和魄力。三是杂技晚会《青岛有了杂技团》,是青岛市杂技团的首次亮相,这支脱胎于青岛艺术学校的年轻团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奉献多个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得奖项的精彩杂技节目,接受岛城市民检阅。
此外,演出季还力求通过剧目的内容体现青岛特色。此次剧目中,有一个由政府出资、市京剧院精心创排的新编历史京剧《齐王田横》,这个戏在对国粹艺术予以传承对基础上大胆创新,生动讲述了发生在青岛土地上的真实历史故事,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本土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个戏排的是非常精彩,业内专家看了以后给了很高的评价。相信岛城戏迷观赏之后会倍感亲切。
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化青岛”战略的实施,青岛市必将进入舞台艺术的繁荣期。借助“十艺节”东风,我市举办这次演出季活动,相信对于激活本土演艺市场、培育市民文化消费习惯、营造我市演艺氛围、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促进“文化青岛”建设,都会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谢谢大家。
薛庆增:下面是自由提问时间,记者朋友们可以提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几位院团的同志也来到了现场,大家都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记者:领导好,我想咨询几个细节性的问题。关于投入资金百万,您刚才说《红高粱》是演出季推出冲击国家第十届艺术节的奖项,那么是对这部戏的投入大概百万的资金,还是针对整个演出季的呢?
童季平:这个数百万资金,是用于演出季的,比如说宣传经费,场租,以及一部分设备的钱。我们现在青岛演艺剧团很多设备还得通过租赁,因为我们还没有配备齐。就是这几部的钱大概是300多万。剧目创排的钱,还需要更多。
记者:您能透露一下这个数字吗?
王纪刚:这个数字啊,大概上千万吧。
记者:好的,谢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刚才提到青岛杂技团的亮相,这个是专门为这个演出成立的,还是以前就成立的?
童季平:杂技团不能说是为了这次演出季组建的团。组建这个青岛杂技团,应当说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只不过在演出季之前我们把它组建起来了。为了组建这个杂技团,大概在10多年以前,咱们青岛市的文化局就做了很多工作,青岛的艺术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另外我们青岛市当时从外地邀请了好几位国内最知名的杂技艺术家,为我们青岛初建杂技团做各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在青岛开办了杂技专业。这些杂技专业入学的孩子都是从7、8岁开始培养,一培养就得培养6、7年的时间,这些孩子现在基本成长起来了。这次借着文化体制改革,我们把这个杂技团组建起来,这是这个杂技团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亮相。但他们有些节目已经在前面有些晚会出现过了,而且反映也很不错,也有很多节目在国际国内得过奖。
记者:还有一个细节性的问题,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票价问题。咱这个新闻通稿上大概是40元均价,但是也有50元、80元的。那么这个均价是只可以看其中几个剧,还是都可以看?
童季平:票价是这样的,均价40元是我们确定的一个标准。为什么会有50元、80元呢?票务销售过程中,不光是我们的演出,包括大剧院的演出也是这样,都有会员价,你看我们大量标注着会员尊享优惠。我们这次的演出有很多戏可能10元、20元就能拿到一张票。我们设计的时候,能让岛城的观众在演出季当中用看一场电影的钱看一场演出,而且还得质量好。我们绝不能让观众觉得后悔,一定要让观众觉得“值”,觉得来到这里是一个享受。
记者:咱们演艺集团这次是第一次亮相,以后是每一年都会亮相?定位是不是都以本土为主,还是也引进外来?
童季平:从我们演艺集团的角度来讲,我们是想每年举办一次演出季的活动。这件事情原来跟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进行过研究,估计是这样的。而且演出季期间,我们肯定是以青岛本土的文艺院团为主,因为一个城市的本土院团有没有实力,包括数量和质量,确确实实代表着这个城市的艺术品位,影响这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如果我们把外地的剧团请来,虽然热闹,但是不需要。外地演出的票价非常高,一般的老百姓很难消费得起,有时候一张票最便宜也得200元多,大部分都得500元、600元,有时候上千,这样是不行的,因为外地院团不给这样的票价,他们不来。从文化惠民角度,还得用自己的院团。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次的杂技首次亮相,对于咱青岛演出市场的多元化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还有一个,既然这个杂技团借着这次演出亮相之后,后面会不会为老百姓推出一些多的、新的演出?
童季平:首先说最后谈这个问题,剧团建立起来之后,肯定要为青岛老百姓演一些节目。但是因为刚刚建立,还在筹备中,这个杂技团需要慢慢地健全起来,包括生产能力提高起来,这样会经常给老百姓演出。
多元化的问题,杂技这个艺术比较特别,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盈利性前景的。咱们中国的杂技,对于国内是老少闲宜。更重要的是,咱们中国杂技艺术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为什么呢?一个是有文化杂技的传统,再一个,西方国家也好,发达国家也好,很少有小孩去练杂技,他们培养不出这样的杂技演员来,所以中国的杂技艺术国际上很有卖点,因此呢,创建青岛杂技团呢,一个是非常咱们岛城的文化生活,另外在对外交流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能够提升我们青岛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咱们胶东地区每年杂技团,咱们是第一家,咱们可以覆盖烟台、潍坊等地方。
记者:我想问一下,从现在的演出季,市委宣传部这边对于本土的演员或者剧团有没有扶持政策,或者具体的一些资金投入?
王纪刚:这个有的,昨天三大工程那个新闻发布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出台管理办法,就是关于扶持和奖励精品创造的管理办法。这个管理办法其中有一部分(涉及的范围),就是青岛是本土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所创造的作品的扶持,以及对他的作品的奖励。比如刚才说,演艺集团今年的扶持资金就相当大,当然今年有一个特殊情况,我们在今年10月份有一个十之“十艺节”在山东举办,开幕式在济南,闭幕式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让我们组织好,同时也提出来,“十艺节”有一个艺术的比赛,要求我们要在比赛过程当中,能够拿出我们的优秀作品来,所以对这个优秀作品,我们就给予比较大的资金扶持。那么将来呢,每年市政府拿出5000万,对我们的各艺术门类的作品进行扶持和奖励。
薛庆增: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