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跨越工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发布会

  
直播项目
主持人:薛庆增
发布人:王纪刚
时 间:2013年05月22日
地 点:国际新闻中心三楼
执行团队
监 制:何敬君
策 划:颜 涛
主 编:韩丽楠
采编群:牟洪帅
技 术:付红岗

文字实录

  

 

  “实施三大跨越工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3年5月22日

   地点: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三楼发布厅

   薛庆增: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一会儿将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纪刚同志向大家发布信息,我是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薛庆增。

   今年4月22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三大跨越工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为进一步推动三大工程顺利实施,5月10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三个文件:1、《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2、《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管理办法》。3、《青岛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

   下面请王纪刚副部长介绍有关政策主要内容。

   王纪刚: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市文化的凝聚力、引导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打造文化强市。近日,我市印发了《关于实施三大跨越工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管理办法》、《青岛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三个政策性文件。下面,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针对我市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优化,文化发展活力还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少文化精品力作,缺少文化名家,文化人才队伍还比较薄弱等问题,提出实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和文艺精品创作跨越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跨越工程,简称“三大跨越工程”。意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工程,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充分发挥青岛海洋文化资源优势,着力促进文化与现代科技、金融、旅游相融合,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实施这一跨越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这一跨越工程包括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政策体系、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动文化与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内容。积极推进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工程建设,力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争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构建起现代海洋文化产业底细。

   二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和文艺精品跨越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受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活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完善文化精品创作扶持和奖励机制,推动一批能在国际国内产生深远影响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全国各艺术门类常设奖项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实施这一跨越工程,力争到2015年把青岛建设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文艺精品创作强市,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这一跨越工程包括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增强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提高文化惠民水平、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力度、优化文艺作品展示环境、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等内容,不断提高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和文艺精品创作水平。

   三是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跨越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证。通过实施这一跨越工程,力争到2015年引进培养文化名家、文化领军人物、文化拔尖人才和基层文化人才1000名,这一跨越工程包括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优化文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文化人才服务平台、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内容。

   通过实施三大跨越工程,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更优的环境,激发文化人才的活力,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推进青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主要内容

   该政策明确了使用范围,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结合青岛的实际确定了四个门类的文化产业和八个门类的创意产业为主要扶持门类,把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与科技、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符合蓝色发展战略、彰显青岛文化特色的产业项目作为扶持政策。该政策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土地和房屋、财税、投融资和文化消费等五个方面的政策,共计20条。在土地政策方面提出了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对文化大项目招商引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优惠的土地价格。在房屋政策方面鼓励利用旧厂房开发建设文化创意项目,并可新建最多为总面积15%的配套服务设施,新建面积最多为1500平方米。在财税政策方面,对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提报的年度公共建设和项目,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和扶持专项资金优先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被国家有关部委评为优秀产品或面向全国推广的优先给予30-50万元的项目支持。文化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的优先给予10-20万元项目支持。在投融资政策方面,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拟上市文化创意企业规范操作,对规范操作过程中正常增加的一次性地方税收给予全额补助。对企业上市前发生的相关费用,按50%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三、《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该政策扩大了文艺精品项目的征集范围,由主要面向本市转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把具有青岛元素、反映时代精神的原创文艺精品项目都纳入扶持奖励范围,扩展了精品项目支持的门类,把所有的文艺门类均纳入支持范围,涵盖了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电视剧、动漫、文学作品等文艺门类和相关文化活动,细化了精品项目支持措施。考虑到文艺精品创作的周期性和复杂性,对精品项目的支持分为扶持和奖励两个方面,在扶持方面遵循文艺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精品项目的进展程度和投入情况将扶持资金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奖励方面对文艺精品的奖励达到了全国同类城市,设立了每年5000万元的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专项资金。

   四、《青岛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的主要内容

   该办法与我市现有人才政策衔接,又尊重文化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主要包括五大计划,即国际国内文化名家暑期聚集高地计划、文化名家引进计划、青岛文化名家培养和引进计划、文化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计划。

   实施国际国内文化名家暑期聚集高地计划,每年暑期集中邀请国际国内文化名家以讲学、项目策划等形式聚集青岛,参与青岛文化建设,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暑期文化名家聚集区。

   青岛文化名家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开展青岛文化名家评选,支持文化名家参与国内外重大演出、评奖、展览活动等措施,加快本地文化人才的培养。

   谢谢大家。

   薛庆增:刚才王纪刚局长对三个政策性文件的主要内容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这三个文件十分重要,备受关注,刚才就有文艺创作工作者咨询有关情况,下面请新闻界的朋友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自由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问局长:第一个,在青岛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据我们所知,文化产业必须依托文化资源青岛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什么特色,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第二个问题,关于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据我们所知,在国内很多地方,比如南京、北京、上海等一些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园区建设,很多都存在着后续问题。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很多非文化产业的企业也进驻到文化产业园区,请问青岛在这方面有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谢谢。

   王纪刚:谢谢你的提问。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考虑从几个方面:在资源上,青岛市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从文化底蕴来说,青岛是中国齐鲁文化相聚集的地区,在青岛市的文化底蕴上,既有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文化,也有东部沿海地区的“齐”文化,具备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优势。同时青岛又是一个开放城市,在德国占领时期又很早地与西洋文化相融合,所以在文化资源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优势。

   再一个是政策优势。刚才我发布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政策和办法,尽管出台比较晚,比同类城市相比出台较晚了一些,但是这既是一个劣势同时也可以变为一个优势,我们出台的这些政策是我们对比了现在已经出台的同类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对比过程中,别人已经出台的政策要最优,别人没有突破的政策我们政策里给突破了,所以我们具有政策的后发优势,这也是青岛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关于第二个问题,文化产业园区有一些非文化产业的项目进驻,这恐怕是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全国各地都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也遇到了这些项目,这些项目一开始都以最近中央特别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各市都制定了一些政策,利用这些政策和优惠把地产项目或其它项目加以文化产业项目的包装,套取我们的优惠政策,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文化产业项目。在青岛也有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一种措施:首先要把文化产业项目的实质讲明白,在园区内进入一个文化产业项目必须是真正的文化产业项目。当然了,对于那些既搞文化产业项目同时又拿地搞一些其它项目(诸如房地产开发项目)来作为平衡资金,这也是允许的。这样的话就有很多以文化产业项目为主,同时又以其它盈利项目为辅,支持前面主要的文化产业项目,对于这种项目要加以区分,对这样的好项目也是给予肯定的,允许引进。关键是要求每一个区市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必须分清是真正的文化产业项目还是那种经过文化产业项目包装而实质套取文化产业优惠政策的项目。

   不知道这个回答是否满意?

   薛庆增:下面欢迎大家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请问王局长,在材料中看到“在投融资政策方面,鼓励拟上市文化产业规范操作,并按50%比例给予补助”,对于补助企业有什么标杆?第二个问题,“青岛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有五大计划,这五大计划的具体实施时间是怎样的?

   王纪刚:这两个媒体都是香港的媒体,也希望香港的企业到我们这儿来进行文化产业投资,我知道香港的企业资本也是很雄厚的。可以这么说,目前青岛市出台的这些政策,在全国没有这么优惠的,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可以“一事一议”,甚至是零地价。关于刚才提出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时间上来讲,从今天政策的发布开始就是实施的时间。政策发布后,有关配套的一系列办法早已准备好,立刻下发执行。就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的五大计划,有些计划立刻开始实施,有些计划恐怕还需要一段时期。比如第一个是“国际国内文化名家暑期聚集高地”,这个已经成立了各艺术门类名家委员会,这在今年下半年暑期实施的时候聚集起来召开会议,进行评审活动或者工作项目的策划来展开。当然,有些活动早已启动,比如“名家名人引进”,像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4月份举行了一个仪式,以老先生的名义在青岛办了一个“首青弘文书苑”,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书法。

   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企业上市前的相关费用按照50%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只要是在文化创意企业范围内就可以,只要准备上市,上市前要发生一些费用,只要正常上了市,前面发生的费用就按照50%的比例给予补助。第一个前置条件,首先是一个文化创业产业,第二个就是要上市,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所有前期费用的50%就给予补助。但还有一个标准,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满意?

   薛庆增:感谢中国香港媒体的提问,希望通过你们向香港的文化工作者传递信息,让他们到青岛来投资创业。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我是青岛早报的记者。有一个问题是关于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办法的,今天政策出台后,就等于把以前专业团的评选范围扩大到个人和社会,这个作品出现以后,时间上有没有什么要求?比如是在2013年以后的还是在这一年度获得的奖项给予资金扶持,还是2013年以后开始投资或者开建的项目,才可以获得扶持奖励?时间上有没有具体范围?

   王纪刚:关于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的办法,过去是没有这么系统的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文艺精品项目的扶持。项目扶持的范围很广,不光面对青岛市本地区的创作者,还要面向全社会的文艺创作者。对青岛市的作者叫“青岛表现”,不属于青岛地区的作者,只要他们的作品表现青岛的,这叫“表现青岛”,这两个都属于我们的扶持范围,所有艺术门类的作品也都属于这个范围。根据各艺术门类创作的成本高低,给予不同的资金扶持。扶持的期限,今年是刚刚发布了办法,恐怕得明年开始,具体时间还不好说,下半年还有一个办法是征集,征集办法里面就要发布从何时开始。时间的跨度正好是一年,因为我们五千万的奖励扶持资金是一个年度资金,一年一次。

   对文艺精品的扶持,它的确认也是有程序的,要请几个不同艺术门类的专家组,把国内各艺术门类的最高水平的艺术大师请来,担任我们的评委,这个政策和人才聚集区相联系,来评审的时候就要聚集到青岛,同时还要辅助做一些其它活动。

   奖励方面,是对成熟的作品已经获得国家级奖项的,采取再给予奖励的政策,国家获得的奖金额是多少,青岛市再奖励多少,用奖励的办法促进本土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这个时间和前面一样,要在具体办法里出台,也是一年。

   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满意?

   薛庆增:还有没有要提问的?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会议材料的电子版可以到市政府新闻办公共邮箱下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