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扩大就业增加企业职工收入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1年12月8日
地点: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三楼发布厅
王振东: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了市人力资源和保障局刘卫国副局长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市在扩大就业、促进企业职工收入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效,下面先请刘局长介绍一下情况。
刘卫国:各位记者: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青岛就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把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今年以来,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就业总量供求矛盾、结构性矛盾、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当前欧债危机等引发的经济发展不稳定,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市各级政府通过采取政策资金扶持、技能素质提升等措施,力争达到年初确定的实现城乡新增就业30万人,期末城镇等级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通过力促就业达到劳动者收入稳定增长的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我市城乡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市新增城乡就业39万人。其中本市城镇就业22.3万人,本市农村转移就业16.7万人。另外,有28.8万名外来人员来青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08%,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升。
具体讲,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着力扩大就业。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效应。全市有1.4万人新享受就业创业政策,通过政策扶持降低失业率0.7个百分点。2011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就业资金4.57亿元,实际支出3.6亿元。建立了三级服务市场信息联动制度,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实现了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资源共享。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1500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65万个。
二是完善全民创业体系,着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制定下发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业环境等措施,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初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政府和驻青高校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44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构建起了“一中心、多基地,有特色、广辐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格局。全市政府、高校与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125个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区,营业面积达到128万平方米,容纳7084家企业,年孵化能力达到7000人,可吸纳就业30000人。建立了市、区市、街道、社区及院校五级服务体系,成立创业者协会。设立了6890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资金,为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融资服务;与民间投资公司合作,设立了40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以上方式,全年有2万多名大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通过资金扶持实现创业。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贷款3.57亿元,贷款回收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中期评估,我市为“优秀”。
三是完善就业帮扶体系,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作为帮扶重点,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就业。通过强化就业指导、见习培训、创业孵化、困难家庭毕业生帮扶,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11年,青岛籍高校毕业生4万人,目前已实现就业3.75万人,就业率达到93.7%。开展岗位对接、技能培训等活动,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91.9%。加大农民工就业帮扶力度,将在青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围,按规定享受有关待遇。组织开展跨区域劳务对接,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在省内外建立了300多个劳务合作基地,全年为青岛输入农民工2万多人。
四是完善技能培训体系,着力推动素质就业。组织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和“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计划”,对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分别给予150-1500元的培训费补贴。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培训各类人员8.4万人。认定了117个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19个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16个创业培训基地,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三级培训网络。组织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储备式培训、项目式培训等多种灵活的培训。积极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金蓝领”培训工程。目前,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23.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五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整合各级市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资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发布信息、统一信息统计分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市173个街道(镇)全部设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全市50%的社区(村)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并配备1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真情行动,推广标准化服务,就业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六是加强企业工资宏观指导,指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备案制度,规定各类企业都应依据政府发布的年度工资指导线通过与职工平等协商,制定贯彻落实工资指导线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保障低收入职工的工资增长,自2011年3月1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七区由920元调整为1100元,五市由760元调整为950元,增幅分别为19.6%和25%。以市政府名义发布了2011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5%,上线为职工平均工资增长23%,下线为职工平均工资增长6.5%。调查并发布了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参考水平,指导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合理确定内部各类人员工资水平。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市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725元,同比增长14.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仍面对着劳动力供大于求总量矛盾、技能结构性矛盾、特殊群体就业难等突出问题,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保持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做好“十二五”期间城乡就业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发[2011]27号文,对现行就业政策进行了延续、调整和完善,促进劳动者市场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和素质就业。
青政办发[2011]27号文件除了继续执行社会公益性岗位工资和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商业综合保险补贴、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协保人员就业补助、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机构扶持、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奖励、创业孵化基地奖励及自主创业税费减免等政策外,新出台了六项政策:
一是调整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从2011年起就业困难人员中“4045”失业人员调整为“4050”失业人员。其它人员范围没有调整,仍将低保人员、协保人员、残疾人、城乡“双零”家庭成员等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
二是提高了社区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对市内四区开发的保洁、保绿、治安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市财政继续给予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和每人每月150元的岗位补贴,此次将区财政配套的岗位综合补贴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00元。
三是出台了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政策。为引导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对招用经认定的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继续给予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另外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岗位补贴。
四是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额度。高校毕业生和本市失业人员、未就业退役军人、残疾人、未就业随军家属、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七类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由最高不超过每人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创办企业的,贷款额度由最高不超过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具体根据创业者实际需要资金状况确定。
五是提高了自谋职业扶持资金标准。对高校毕业生和本市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继续给予每人4000元的资金扶持;对创办企业的,就扶持金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
六是扩大了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范围。对高校毕业生和本市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与新招用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根据带动就业人数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青政办发[2011]27号文件将新招用人员的认定范围,由原来的本市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扩大到外地的高校毕业生。
根据青政办发[2011]27号文件精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将制定下发操作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享受政策的人员范围、申领条件和办理程序等。具体可拨打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生服务热线12333咨询,也可登录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www.qdhrss.gov.cn)查询。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振东:谢谢刘局长的介绍,下面大家有需要了解的问题,请大家提问。
记者:刘局长你好,我是大众日报的记者。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就业人员的认定范围,从原来的“4045”调整到“4050”,为什么调整?调整以后有什么意义?第二个问题,您介绍了青岛市建立了很多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其中一个“有特色”,特色体现在哪里,能不能介绍一下?
刘卫国:今年把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调整,这是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来统一调整的。原来青岛把就业困难人员确定为“4045”,女同志是40岁以上,男的是45岁以上,前一轮就业实施政策中全国绝大部分是“4050”的,青岛政策相对更宽泛一些,是“4045”。这次新的政策从今年开始,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我们把政策做了前后的衔接,认定的范围根据统一安排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到“4050”,原来的“4045”的人员绝大部分还是在这个范围内,因为我们是提前了,其它城市包括在五年之前大部分是“4050”,这是根据统一政策来安排的,把这个范围做了调整。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这几年青岛对大学生的创业工作非常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建立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经建立了3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功能比较齐全。同时,在全市各区市还有部分高校建立了44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些基地实行统一的政策、统一品牌,享受统一的优惠政策。这些基地是多类型的,有综合型的,比如在泰山路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功能很全,同时对创业、就业、帮扶等整个政策的实施,功能齐全,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生就业的业态多种多样,主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比如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网络,包括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业态有十几种。有些基地的特色是相对业态上比较专业,比如市南区的“创意100”主要是文化创业,比如动漫产业孵化基地,主要是动漫行业为主。包括在农村地区,还有一些现代农业的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一个中心、多个基地,有特色、广辐射”的创业孵化格局。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
王振东: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的话,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刘卫国:谢谢各位的支持,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跟我们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