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
教育是百年大计,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今年以来,市政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市教育局也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今年我们邀请了市教育局隋志强副局长,就2011年我市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下面先请隋局长发布有关情况。
隋志强: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我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各位介绍2011年我市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进展情况。
2011年,是我市全面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年,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今年,市政府又加大了教育投入,采取措施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市、本级以及12个区市民政府在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校舍抗震加固及维修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具体向各位记者介绍、通报有关情况:
一、中小学校安工程
2011年,我市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列为市政府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2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提出了加固改造300所中小学、100万平方米校舍、总投资9亿元的总体目标。市教育局结合各区市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约了教育资金;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青岛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各区市校安工程完成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划拨奖励补助资金,极大调动了各区市积极性,并在省校安工程调度会上作经验交流;市教育局组织50余次12区市校安工程调度会和各种形式的例会,在反复回头看的过程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各区市通过加强督查等形式,有力推动了校安工程进展;5月份,省校安办组织专家对我市校安工程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检查组对我市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截至10月底,我市校安工程加固项目对全市180所学校共449栋校舍进行了加固维修,加固总面积63.6万平方米,完成资金投入1.8亿元。拆除重建项目涉及学校257所,拆除校舍1644栋,新建校舍729栋,拆除面积38.7万平方米,新建面积64万平方米,完成资金投入12.1亿元;圆满完成了校安工程2011年既定目标。
二、全市学校建设情况
今年我市将加大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列为教育重点工作之一。结合中小学校安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各区市加大了对学校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批老校、名校、新校纷纷改造建成。市南区完成了对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的改造建设,新建成的学校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多项设计和规划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青岛市开发区实验初中按照省示范性初中建筑标准和全国千所示范性初中标准要求实施建设,占地面积约67亩,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可容纳36个教学班,能够满足1800名学生就学需求,是一所设计理念先进、综合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省内一流的高标准现代化学校。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平度九中,是平度市加快高中段学校向城区集中、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这所学校投入使用以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校舍设计的布局和功能非常有利于学校学习。特别是黄岛区,这些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每年都要建3所以上的学校。这次集中财力,花了1.5亿建设的实验初中,我看了以后,学校设计非常新颖,完全符合国家省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占地60多亩,是近几年来青岛市建设的初中学校里标准比较高的一所学校。
在全市学校建设方面,除校安工程以外的学校拆除重建项目共拆除校舍60栋,拆除面积1.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28栋,新建面积2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资金投入2.7亿元;校舍维修建设涉及到429所学校共818栋校舍,维修面积74万平方米,完成资金投入为1.4亿元。这些建设维修项目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使我市教育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深入,新建住宅小区不断涌现,居民大量迁入,使我市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一些小区应配建的学校却因拆迁费用、土地用途变更、土地转让补偿费过高等问题迟迟不能解决、迟迟不能建设。据统计,在2000—2010十年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仅有青岛第二实验中学得以实施。这一社会问题导致了区域内适龄儿童的数量超过现有学校的接纳能力,造成适龄儿童入学难现象。面对这一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问题,2011年夏耕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工建设10所配套学校的要求。市教育局经过调研论证,确定了10所学校名单,并向社会作了新闻发布。今年以来,各有关区和各有关部门、有关建设单位认真谋划、科学设计,积极解决配套学校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推进了工作进度。截至10月底,四方区东部配套小学、李沧区铜川路小学已开工建设,开工建设校舍36000平方米。其中,四方区东部配套小学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将于年底前竣工验收,尽快地投入使用;有6所配套学校正在按计划推进,总建筑面积约113000平方米,将于11月中旬相继开工建设;市南区菏泽四路九年制学校、市北区徐家东山小学因受到用地范围内房屋拆迁问题的影响,建设进度相对滞后,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部开工建设。这些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对缓解周边就学压力、平衡全市教育资源、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介绍的情况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隋局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隋局长您好,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我们看到2011年青岛中小学校安工程要加固改造300所中小学,改造后能达到几级抗震水平,加固改造的比例是多少?是否可以使全市中小学生都在相对安全教室内学习和生活。青岛第二实验中学已经开工建设了,大约在何时可以建成?谢谢。
隋志强:关于加固改造比例的问题,这300所中小学是去年经过专家鉴定的,全部属于校舍安全工程列入D级的学校,不是百分之多少,而是百分之百,全部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有些是拆除,有些是要加固,涉及的范围是百分之百。
第二个问题,关于第二实验初中的问题,这所学校已经建设完成,并且已经开学了。因为建设标准比较高,本来是从基础年级开始招生,后来其他的年级也陆续招生。根据周边居民的需求,也扩大了招生,现在实际三个年级都有招生。
记者:加固的学校能达到几级抗震水平?
隋志强:这个有所不同,是一个比较技术的问题。现在是两个指标要求,一个是地震的震级,一个是裂度。现在青岛市的建设指标,从房屋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我们是抗七级地震,这是没有问题的。在改造之前,我们检查的校舍,有些校舍是达到了五级以上。现在五级以下指标的学校全部进行拆除,新建学校都是要达到七级以上。
记者:您好隋局长,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今年加固改造300所中小学,我想知道校安工程是持续几年?下一步还有多少所学校需要加固或者拆除,有没有一个统计?另外一个问题,今年加固改造拆除力度比较大,如何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谢谢。
隋志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点。应该讲我们开始实施校安工程,是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对全市中小学校舍状况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我们把校舍分为A、B、C、D级,又根据各个市、区以及青岛市投入的总财力要求,分年度提出了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在2009年就开始启动,2010年进行了一些测试结果的调整。有些校舍因为测试专家队伍的情况不一致,后来搞了一个平衡,就是统一标准。在这之前标准有的区域是不一样的,后来又严格按照省统一制订的标准,对A、B、C、D级坚定的结果又做了一个微调。结果调整以后,2010年基本上摸清了全部的底子,也对已经制订的改造计划也进行了调整,就形成了从今年开始的大面积的投入和改造任务。今年是实施最集中的一年,明年还要集中一年,最迟2013年要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在这中间,当然个别还会出现一些新的C级或者新的D级,我们会做最后的收尾,可能这项工作会在2013年基本完成,大约占90%左右的改造任务能够完成,个别的可能会有些收尾或者延迟的情况。总体工作是在2012年完成,2013年收尾。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这个计划下达以后,各个区市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应该讲各个区市非常重视校舍改造工程,大体分了四类:一类是在暑假即将开始之前,抓紧时间进行拆除。其实建设改造的有关计划要求,都已经在暑假开始前准备好了。充分利用暑假进行拆除和改造的数量是比较大的。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完成的数量,基本上都是在9月初完成,可以说有一大半是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了改造。第二类,也采取了临时借用其他校舍的办法。这个在城区做法是比较多的,我们改造了几所学校,都是借用其他的可供教学的设施用于改造。因为有些学校的改造周期要拖一年以上,比如26中当时改造的时候,就是分别把三个年级迁到了三个学校教学,改造完成以后三个年级又都迁回了这个学校。其他农村的各个市在城区里也是采取这个措施,农村乡镇以下就是借用校舍时间要长一点。还有一些是属于新建学校,农村改造往往是在一个新地方先把一个学校建起来,然后从老学校迁到新学校,再把旧学校拆除,这种情况也有。第三类就是加固,在校内这半校舍,包括实验室腾出来用于交涉,另外一半校舍进行完全的改造、拆除或者是加固。第四类现在看起来比较多的一种形式就是合并学校。就是有一些学校临时先合并起来上学,将来可能也是就作为合并,成立一个学校了。在临时的校舍里过渡,新校舍建成后再合并。这也是各个区市都采取的一些措施,避免因为今年拆除的面积这么大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记者:隋局长您好,我是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刚才您也提到了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近十年只有第二实验初中应该算是正常建设的。除了青岛市今年要努力建设十所小区配套学校之外,应该还有很多原来是在规划建设中的,现在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不知道教育局有没有对整个青岛市的应该建但是没有建的小区配套学校有一个调研情况,现在是什么状态。因为我们跑学校,很多学校说要建要建了,但是迟迟没有建成。为什么配套学校的建设会这么难呢?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难在什么地方。谢谢。
隋志强:近几年来,基本是两条战线在工作,市区抓学校配套建设,农村主要抓危房的改造。在市区配套校舍建设方面,是否能够及时地建好配套的中小学,一直是广大市民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从现状来看确实如此,新校舍的建设相对滞后,有些在一定区域内造成了广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市教育局这几年来也在认真地进行摸底调查,在2009年开始调查的基础上,2010年制订了一个区域分布,缺初中还是缺小学,在哪些房地产项目建设上,比较大的项目里没有建设好配套中小学的情况,我们都提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按照现有的有关政策,市内四区小学配套的教育设施由市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分区控制一些详细计划。除了个别的封闭区域,比如李沧区、小港湾一些改造区域之外,配套建设学校都是由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按照有关政策,从项目的立项、前期的手续工程和公共实施建设,一直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都是由建设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去年7月份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颁布实施了《青岛市中小学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这样一个规定,教育部门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主要工作就是论证规模、监督实施、过程参与。现在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向建设部门提出了符合区域分布、符合区域小区建设、符合这个区域办学特色要求的一些校舍的规划建设意见。我们还会在这些学校的建设结束后,参与到建设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中。按照程序,建成的学校会立即交付给教育部门来管理使用,当然这不光是指市教育局,也包括区市教育局,有些配套的学校要在所在区教育局接收过来办学。应该讲这个规划提出以后,建设部门从去年以来和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对一些区域性的规划,原来明确要建设中小学的再一个一个逐步落实,原来应该规划而没有规划的,也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可行性的论证,适当地进行调整或者制订一些布局上划分的承担教育教学功能校舍的调整。在这一方面渴望在2012年能有更多的小区配套学校基本建设完成。我们想配套学校建设的问题,是广大市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其实教育部门和建设部门也是在认真努力地积极争取,尽快地完成有关校舍建设这样一个共同的目的。
记者:隋局长您好,我是青岛新闻网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您提到大概有300所中小学加固改造,很多家长比较担心的是,刚改造完的校舍,学生们进去之后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害,甲醛之类的是否符合标准。有没有一个什么时候可以入学的检测标准。谢谢。
隋志强:这个问题是一个建设单位的技术标准要求。作为教育部门,对这件事情也是非常关注的。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要求建设单位在校舍建设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装饰材料,一定要符合建设标准。在有关技术指标上,特别环保指标上应该达到要求。我也看到青岛市最近建设的一些学校,在建筑材料方面和以前相对要求更高了。
第二,建设部门有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学校建设之后如果还有一些不符合建设标准要求的方面,包括一些气味,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是不能验收的,这一方面建设部门有强制性的要求,我们认为这些规定应该坚决认真地执行。
第三,学校有些校舍验收以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少量的气味等情况,我们曾经对有些学校提出,就是要经过一定的通风以后,经过检测,对学生没有危害以后才可以让学校入校。这些方面我们也再继续的监督和检查中。
主持人:提问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