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亮利剑 立体救援铸平安
如果,我们居住的城市发生强地震,山塌地陷,楼房受损,多起灾害事故相继发生;如果,行驶在海洋上的油轮发生泄漏,人员被困,火灾一触即发;如果,即将着陆的飞机受损,机上旅客出现伤亡;如果,有人在矿井下发生意外,失去行动能力,生命垂危;如果……,如果出现这些“如果”,我们怎么办?我们如何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如何挽救生命,保护城市?
为了解决这些不可预见又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青岛市人民政府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着力构建陆、海、空、地下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加大应急救援保障机制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全市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增强,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谋定而动着力强化城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青岛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30.64公里,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加快推进,高层建筑、跨海大桥、地下铁路、海底隧道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炼油工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等化工设施建成使用,港口码头吞吐量跻身世界十大港口,由此引发的城市常规灾害事故及高层建筑、海陆交通、海底隧道、地下铁路、化工设施、建筑倒塌等特殊场所灾害事故呈多发态势。我市审时度势、着眼长远,先后制定出台了《青岛市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及处置工作规程》、《青岛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市政府领导赴现场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流程的通知》,把构建适应我市灾害事故形势的陆域、海域、空中和地下的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作为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决策,进行周密部署和深入推进。
整合资源,建立陆、海、空、地下四位一体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大力发展陆地应急救援力量。我市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充分利用驻军多、专业技术力量多的特点,成立了以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等力量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以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城市防汛、清除冰雪、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林业生物、医疗卫生、环境灾害、安全生产、重大动物疫情、海上搜救等10个主要单位组成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村(居)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的专职、兼职、义务应急救援队伍;以各行业、各领域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人才组成的专家队伍及以共青团、红十字会以及其他组织建立的各种志愿者参加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全市拥有陆地应急救援队伍800支、人员2.3万余人,其中各类专业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23支,注册应急救援志愿者800余人。
不断壮大海上应急救援力量。我市积极整合海上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了北海舰队、公安消防、边防海警、海事救助、港务局消防等军地协作的海上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港务局已有3个水上消防中队、2艘消防艇的基础上,投资5000万元在青岛港、奥帆基地建设了2处水陆两用公安消防站营房及消防艇停靠码头,今年市政府已经决定投资6000万元购置400吨位级消防艇一艘,配备市应急救援支队。目前,海上应急救援队伍共有6支,人员500人,各类救援船只120艘。
积极发展空中应急救援力量。我市充分利用北海舰队航空兵、海事局直升机资源,积极打造空中应急救援平台。依托原有的直升机公司组建了空中应急救援消防站,成立了以消防官兵为主体的专业化空中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在部分高层建筑顶层和城区中心广场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今年我市将购置应急救援直升飞机列入城市“十二五”规划。目前,空中应急救援队伍共有3支,人员100人,救援直升飞机5架。
预先建设地下应急救援力量。我市地下工程较多,海底隧道、地下铁路正在建设中,我们科学研判地下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形势,提前谋划、科学应对,依托地下建设工程附近的消防队,组建成立了4支地下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共计160人,从工程建设开始提前介入,制定救援预案,模拟开展演练。目前,积极筹备选址建设海底隧道救援站、地铁救援站,配备专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构建布局合理、精干实用的地下应急救援队伍。
同时,狠抓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大型火灾扑救、台风暴潮、市级机关大楼地震应急疏散、反恐怖袭击等应急演练5400余次,其中市级演练及各专项演练280余次。2009年7月结合市应急救援支队成立,举行了全市建筑坍塌事故抢险救援和大型火灾事故扑救应急演练,6支应急救援队伍、30部车辆、近千件救援装备参加了联合演练。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安全宣传日”,青岛市各级、各部门、基层单位都组织由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的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达到了检验预案成效、磨合工作机制、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目的。
强化保障,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为打赢,青岛市坚持把应急救援保障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定期议、长期抓,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统一部署,高标准、严要求。
建立物资装备保障机制。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青岛市建立完善了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对应急救援必须物资进行定期、定量、定点循环储备。加强了跨区市、跨部门、跨行业应急救援物资协同保障,开展了全市应急物资备案登记工作,全市备案登记应急物资达380种。在抓好社会面物资储备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强化各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器材保障,市应急救援支队下属的消防战勤保障大队储备特种应急救援器材装备近万件全市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备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体系。
建立经费补偿保障机制。青岛市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各级政府公共财政优先保障领域,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经费,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与补偿机制。各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由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等来源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损坏、损耗以及所付出的人力资源,由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或单位给予必要的补偿。
建立宣传培训动员机制。青岛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应急救援常识宣传力度,强化公众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发动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把应急救援工作上升为全民工程。同时,还将应急志愿者队伍纳入应急社会动员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确保发生大的应急救援事故时,广大群众能够掌握基本的救援常识和知识,从而提升城市整体抗御风险灾害的能力。
几年来,青岛市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应急救援体系快速反应,有利、有序、有效地展开,先后成功处置了赴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抗击浒苔自然灾害事故、“8.16”市北区脚手架倒塌事故救援等突发事件900余起,其中较大以上突发事件70起,尤其是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发挥攻坚突击作用,每年参加各类事故救援6000余起,成功处置一大批急、难、险、重救援事故,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青岛市的应急救援队伍是一支业务精湛,装备精良,敢打硬仗的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