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市政府在这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是由市财政局通报一下2009年青岛市惠民政策实施有关情况,第二项内容是请市水利局向新闻界朋友通报一下青岛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情况。
现在有请青岛市财政局的新闻发言人陈强副局长,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下2009年青岛市惠民政策实施的有关情况。
陈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代作的各位介绍以下今年以来财政惠民政策的实施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最大的责任,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给财政收支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和政策性减免税费等因素叠加的困难形势下,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为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今年1-10月份,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7%。另一方面,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越是经济困难时期,越要高度重视民生”的决策,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和压缩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在今年收入增长放缓、支出紧缩的情况下,市本级财政安排的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达到了87.6亿,比上年增加了18.2亿,增长26.2%,比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幅高出20.4个百分点,比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出17.5个百分点。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我市民生支出仍大幅度增长,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民生保障政策。其中,可以直接影响我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财政补贴政策和减免收费政策共计89项,直接增加我市城乡居民收入27.68亿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100项,减轻企业负担近6亿元;降低企业“三险”费率(职工失业险、工伤险和生育险),缓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减轻企业及职工负担11亿元,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责任和作为。现在,我把今年财政惠民政策的实施情况向各位介绍一下:
一是积极实施财政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今年市财政三农支出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以农民为特定补贴对象的政策共有19项,补贴金额13.8亿元。其中,农民受惠程度较大的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主要是小麦种植面积为依据,每亩补贴84.97元,这些补贴一共是3.4亿元,都是通过“一本通”形式直接兑付给种粮农户,大大提高了我市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发放小麦、玉米和棉花良种补贴6800万元,每亩按照10块钱补助。如果农民选择种小麦的话还有10块钱,政府的补贴达到了95.9元。农机购置补贴5200万元,惠及到了89.84万户农户。自2004年实施粮食直补以来,全市小麦种植面积从315万亩增加到了400万亩,小麦机收率达到98%,玉米达到73%,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我市还加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安排3300万元,将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扩大到小麦、玉米、母猪和奶牛四个品种。
今年还有两项新的惠农补贴政策,即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主要是财政部门分别按照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产品销售价格的13%和10%,对农民购买家电和汽车摩托车给予补贴。为了让财政补贴政策既惠民又便民,今年我们在全国首创了家电下乡补贴新模式,简化补贴程序,保证农民购买家电的当天便可领到财政补贴,受到农村消费者的欢迎。截止目前,我市已发放家电下乡补贴4528万元,补贴家电22万台;发放汽车摩托车补贴3560万元,补贴车辆13329台,带动了我市农村市场家电、汽车及摩托车消费增长30%以上,取得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的良好效果。
二是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和对困难学生的补助,全力促进教育公平。今年以大中小学生为特定对象的财政补贴政策共有11项,补贴金额5.64亿元。其中:安排2.6亿元由财政对学校公用经费以补贴的方式,免除了农村49万义务教育学生和城市23万义务教育学生的杂费。这意味着学校免除的学杂费由政府“买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市财政还投入2720万元,为全市1136所中小学安装了4060台“节能饮水机”。
另外,各级财政安排资金2亿元,建立健全了以政府资助为主体,覆盖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了贫困学生资助的覆盖面。其中发放1亿元高校及职校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4万学生从中受益;免除了5万多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的住宿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市属普通高校资助面分别达到8%、90%和17%,全市共有14万余学生从中受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教育公平和谐得到进一步体现。
三是扩大促进就业保障范围,积极稳定就业形势。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市委、市政府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今年市财政共安排促进就业支出3.3亿元,实施了16项以帮助居民就业为目标的补贴政策。其中,对暂时经营困难而不裁员的819户企业发放补贴6732万元,稳定了4.4万职工的就业岗位。新开发6250个公益性岗位,帮助8万人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帮扶2万人实现了自主就业。
安排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专项资金2500万元,用于“三支一扶”大学生补助、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截至今年10月份,我市“三支一扶”已累计招募1006名毕业生到农村一线工作,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有助于解决了城乡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13个,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7763个,目前共有2609名青岛籍毕业生进入基地参加见习,每人每月政府给予380元的财政补助,现已有466名青岛籍毕业生在基地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孵化政策目前已建成17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740家,扶持培育高校毕业生创业者1697人,同时带动毕业生就业2732人。特别是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入驻的企业65家,其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41家,派遣期内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28家,累计注册资金7813万元,预计年营业额6340万元,可吸纳500-600名毕业生创业和就业见习。
四是努力改善群众住房难问题。今年市财政共安排5亿元支持廉租房建设和筒子楼改造,目前8000套保障性住房和12个“两改”项目全部开工。2007-2009年市财政累计投入16.2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6333套,整治改造筒子楼163栋。另外安排了2000万元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近7000户农村贫困家庭受益。今年市政府将市内四区低保家庭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从每月每平方米16元提高到18元,11153户低保家庭直接受益。
五是努力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市财政安排医疗卫生事业支出5.9亿元,增长16.4%。其中,安排3.28亿元,补贴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按照新医改的要求,追加投入在全市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集中财力支持大型医疗设施建设向市区北部倾斜,投入3.2亿元用于市妇儿中心及北部医疗中心建设,可新建65900平方米的门诊病房楼,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合理。
六是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今年我市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00元提高到350元,这是全省城市低保的最高标准;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年度补助水平达到从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的年度补助水平从1600元提高到1920元;共有6.8万户、12.1万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老人从中受益。今年全市4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了152元。
七是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今年市财政安排3.6亿元,大力支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安排3000万元,用于崂山水库上游区域污水治理项目,促进了我市饮用水源保护。补助供热、供水、公交等公用事业6.5亿元,预计全年可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改善了居民生活及交通条件。
八是努力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养老服务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市财政今年安排资金3800万元,搭建社区公共养老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按照每人每月450-600元的标准,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使5000多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按照每建设一处奖励3-20万元的标准,大力推进市内四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的新、改、扩建工作。预计今年将新改扩建100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加大机构养老支持力度,对入住养老机构的本市困难老人给予每人每月500-700元的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开办补助,促进了我市养老床位数量大幅度增加,满足了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今年还完成了39个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
九是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今年市政府从财政预算、福彩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统筹安排9275万元,在全市广泛实施助残托养、康复和就业等工作,重点帮助解决各市区康复、托养补助标准低、场所不足、设施短缺落后等三大突出问题,确保2万残疾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托养、康复服务。同时,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和经营性岗位,加大对残疾人贴息扶贫贷款的支持等方式,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有条件、有机会实现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1-10月份我市共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子女16811名;培训城镇求职登记残疾人6972名、农村残疾人8049名;安置7842名残疾人就业;为2.7万名残疾人发放生活困难救助,极大解决了残疾人最关心、最需要、最直接的生存、康复、就业等问题。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受外贸出口增速减缓、企业利润减少、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实施等方面的影响,财政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但是,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不会动摇,民生保障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财政部门将继续落实好中央各项政策,继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势头,继续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
各位记者,因为惠民政策量大面广、种类较多,由于时间限制的原因,我无法一一详细介绍。如果各位有什么问题的话,一会在提问时间可以提出来,我们将认真向大家解答。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强局长。下面有请青岛市水利局新闻发言人贺如泓副局长向大家通报一下青岛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完成情况。
贺如泓: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年是我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收官年,我非常高兴地向大家通报:我市历经四年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已全面完成。下面,我将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小型水库是我市重要的水利设施,在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型水库513座,其中小(一)型水库75座,小(二)型水库438座,总控制流域面积1139.7平方公里,总库容2.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62亿立方米,调洪库容8182万立方米,水库总灌溉面积50万亩,并承担着乡镇供水任务。
我市小型水库分布呈现面广量大的特点,这些水库的运行状况涉及全市62.1万亩耕地、795个村庄、79.6万人口、285公里公路和50公里铁路的安全。由于全市小型水库多建于五、六十年代,水库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老化失修、险工隐患多和管理缺位等问题,特别是病险头顶库、串联库,一直是我市防汛安全的重中之重。
市委、市政府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高度重视,把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兴利除害、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为从根本上消除小型水库安全隐患,2005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我市组织开展了全市小型水库调研普查工作,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总体规划》。经普查,全市513座小型水库中有病险库322座,占小型水库总量的62.8%。
从2006年到2009年,中央、市本级和各区市先后投资4.76亿元,完成32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2006年完成58座,2007年完成130座,2008年完成100座,2009年完成了35座。目前,322座实施加固的病险水库大部分已通过市发改、财政、安监、水利等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我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比水利部的要求提前了两年。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小(一)型水库全部达到了30年一遇防洪设计,300年一遇校核;小(二)型水库全部达到了20年一遇防洪设计,200年一遇校核的防洪标准的要求,全市小型水库的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根本解决。
水库除险加固后,不但提高了防洪标准,经受住了多次强降雨的考验,而且提高了30%的蓄水能力,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和乡镇供水水源水量,涵养了周边水源,改善了生态环境。我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果也得到水利部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分管副省长要求各市要认真学习青岛市的经验做法。
主持人:谢谢贺如泓局长。下面进行第二个议题,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的时候一个是要报自己媒体的名称,再一个就是不要提问太多,两个问题之内。好,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我是科学时报的记者。您在材料中提到了小型水库存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在除险加固之后将对这个问题如何改进?谢谢!
贺如泓:为了规范小型水库的管理,从07年开始对小型水库管理进行调研。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了青岛市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办法,就是把小型水库的管理落实到人,同时我们也在考虑通过信息化工程建设来提高水库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记者:我是电视台今日栏目记者。我想问一下陈局长,您能在我们市财政在帮扶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给我们做一个具体阐述吗?
陈强:就业工作是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关注的一项工作。今年以来,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造成的影响,市财政从“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大局出发,在今年财政收支状况异常的严峻,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安排了3.3亿的资金用于岗位稳定、岗位开发、扩大就业渠道、创业指导、职工培训、就业援助等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青岛市就业的基本局势。在这方面,市财政主要是安排资金做了这么几项工作:
第一是稳定就业岗位。首先从09年的1月份开始,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通过缓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方式,为个人和企业减负大约8亿元。其次从今年4月份开始,阶段性的降低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率,一共下调了1.9个百分点,算起来一年可以为企业减负3.1亿元。最后从今年5月份开始,又对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目前全市已为819户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补贴6732万元,稳住就业岗位4.4万,鼓励这些企业不要裁员,能够让我们的职工正常地有岗位。
第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政府每人每月给360块钱左右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七类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五到二十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的贴息,可以给每人四千块钱的自谋职业的抚恤金。对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就业的,每介绍一个人还给机构200-3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1-10月份市财政拨付了3054万元,全市一共有4.7万人享受或者说正在享受这些政策,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0%。
第三是大力鼓励自主创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今年进一步建立完善了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通过对各类失业人员出台加大税收、工商收费的优惠,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以及贴息的范围,发放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办创业孵化基地等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实现一人创业多人就业。今年已经累计拨付创业资金2000万元,确保各项创业政策的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市一共扶持创业2.01万人,带动就业4.75万人,我市今年还成功地申报了首批创建国家级的创业型城市。
第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人员就业。在稳定现有2.1万个公益性岗位基础上,投入了促进就业资金3700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5000个。重点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市财政拨付资金1.5亿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671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365人,市内四区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405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791人。
第五是解决就业难点,努力帮助大学生就业。刚才在通报情况里我介绍了,今年市政府投资一千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政策,安排了自谋职业扶持金,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构建起了政府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维一体的工作机制。1-10月份,首次安排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和管理工作。
第六是实施特别免费培训。市财政继续加大对劳动技能培训扶持力度,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分别给200-800元补贴,组织培训各类人员10.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了17.5%,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围绕促进就业,一年来政府主要从六个方面来促进就业。
主持人:还有哪位记者提问?
记者:我是青岛人民广播新闻频道的记者。目前甲流疫苗现在是免费的,是不是市财政出钱?再一个市民对免费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感兴趣,市财政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强:今年甲型流感日趋严重,市委、市政府也从民生角度高度重视甲型流感的防控工作。安排了1900多万元,专项用于甲流的防控和防治。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关于疫苗的费用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省分配给我市46万支疫苗,这个疫苗是市财政安排资金来购买的,免费向一线,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这些窗口单位,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免费向他们接种,这块资金都是政府来出。
刚才提到了第二个基本公共卫生的问题,这是我们国家医改方案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三类九项,三类是指针对三类人员,全体市民、妇女和老人,健康档案、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等,这也是政府推行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按照全市人口每年每人15块钱安排资金,包括流动人口,青岛算上流动人口是839万人,按照这个数字每个人15块钱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基本公共卫生这项服务,青岛市早在06年开始实行,当时是是在市内四区,今年医改全面推开,基本公共卫生这个政策变化比较大,我们也加大这方面的宣传,让全市老百姓知道政府这项惠民政策。这项政策我刚才讲了,从06年开始,当时是市内四区,新一轮公共卫生现在范围扩大了,扩大到了全市,人均10块钱,每年人均提高到20块钱,人口还是这个范围。第一个变化是范围扩大。第二个变化是这轮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建立了一个让老百姓择优选医的机制。过去采取分片包干管理,你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负责这个区域当中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个区域当中的居民只能到指定的医疗服务中心接受公共卫生服务。新一轮的工作,我们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一方面可以鼓励全市190多家医疗卫生中心相互间展开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给居民提供了一个方便,解决了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不一致,这种情况现在比较普遍。过去必须要回到户口所在地享受这项服务,现在可以就地选择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大大地方便了群众。另外,也解决了流动人口的问题。过去流动人口没有享受到这项服务,现在可以就地享受这项优惠,政府免费提供了卫生服务项目。第三个变化,这轮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它可以为居民量身打造信息化的健康顾问。市财政将加大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投入,汇总有关部门为全市居民量身打造健康信息系统,如实记录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的情况。今后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开放查询,居民可以进入指定网址,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可以从网上察看健康状况,获得个性化的健康建议。第四个变化,建立了两个机制,确保政府投入得到实效。财政补贴与居民签约行动挂钩,要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跟社区服务中心签约,根据签约情况政府来买单,促进基层社区服务中心通过竞争获取签约,来获取财政补助,鼓励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第二是建立自下而上考核机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专业人士建立一个考核委员会,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完成的工作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问卷,确保财政投入资金让居民能够得到实惠。
主持人:好,今天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对发布会非常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也都亲自到了会议现场。我们希望会后新闻记者就有关细节问题跟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探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于时间的关系到此结束,谢谢大家!